朱杰,張玉良,劉鑫,梁冬
(1.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吉林長春 130021;2.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北京 100012;3.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 102209)
?
特高壓工程生態影響評價規范性研究
朱杰1,2,張玉良1,劉鑫1,梁冬3
(1.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吉林長春130021;2.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北京100012;3.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102209)
摘要:特高壓工程具有空間跨度大、線路路徑長、經過區域生態類型多樣復雜等特點,其生態影響評價深度要求較高、內容較為復雜。通過對生態影響評價相關法規、導則、標準、規范和相關實踐的分析總結,提出特高壓工程生態影響評價的規范性要求,有利于科學開展相關工作。
關鍵詞:特高壓;生態影響評價;規范性
近年來,隨著世界第一條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1 000 kV輸變電工程的順利投運并顯現出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示范效益,一批特高壓工程陸續開展前期工作。按照相關法律要求,環評作為項目核準開工的前置條件,對項目推進具有重要意義,而特高壓工程具有空間跨度大、線路路徑長、經過區域生態類型多樣復雜等特點,其生態影響評價深度要求較高、內容較為復雜,而輸變電工程環評導則有關要求較為籠統,導致部分工程生態影響評價不規范,直接影響環評質量。
通過分析研究生態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實施案例,重點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HJ 19—2011)(以下簡稱導則)和特高壓工程特點,對特高壓工程生態影響評價基礎問題、現狀調查評價和影響預測評價的技術方法及內容深度等提出較為詳細的規范性要求,為有關工作開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理論指導。
1生態影響評價存在問題
從導則發布以來通過審批的特高壓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可以看出,其生態影響評價基本貫徹了導則要求,但由于行業自身特點,導致導則應用于輸變電工程的針對性不強,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基礎性問題不明確。將導則中“生態敏感區”與“環境敏感區”的部分概念混淆,導致評價工作等級判定不統一。
(2)現狀調查和評價不規范?,F狀調查對象類別劃分多樣,有的導則要求調查的對象未調查、不要求調查的卻開展調查,調查內容深度和重點也不一致;現狀評價工作比較薄弱,存在評價內容和方法不統一的情況。
(3)影響預測評價不規范。由于導則未對預測評價內容按照不同評價工作等級進行規定,因此不同評價等級時影響預測評價內容深度差異不明顯,評價方法和重點也各有不同,生態保護目標評價重點不突出或不完備。
2生態影響評價基礎要素
2.1保護目標
根據導則,生態影響評價區域分為特殊生態敏感區、重要生態敏感區和一般區域[1]。
一般區域中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小區等,其生態敏感性也較高,與特殊生態敏感區和重要生態敏感區一并被列為特高壓工程生態保護目標。
2.2評價等級
根據導則,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依據是影響區域的生態敏感性和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圍(占地面積或長度)。結合特高壓工程占地特點和實踐經驗,確定生態影響評價等級原則如下:
特高壓工程為點位間隔式占地線性工程,從合理簡化評價工作角度,工程占地范圍主要考慮工程占地面積,影響區域主要考慮直接影響區域。特高壓工程占地面積一般為2~20 km2,因此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確定的主要因素為影響區域的生態敏感性。
穿(跨)越特殊生態敏感區的工程,宜采用一級評價;穿(跨)越重要生態敏感區的工程,宜采用二級評價;一般區域的工程,應采用三級評價。
由于特高壓工程具有點位間隔占地、不形成生態阻隔的特點,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2.1—2011),一、二級評價時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將評價工作等級向下調整一級。
2.3評價范圍
生態影響評價范圍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輸變電工程》(HJ 24—2014)[2]執行。
3生態現狀調查和評價
3.1生態現狀調查
(1)生態現狀調查范圍。生態現狀調查范圍應不小于評價范圍,且當線路兩側、變電站圍墻外2 000 m范圍內穿(跨)越及臨近生態保護目標時,生態保護目標也要納入調查范圍。
(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應對評價區內土地利用結構進行調查,一、二級評價推薦采用遙感調查法,三級評價采用資料收集法。
(3)植被現狀調查。綜合運用資料收集、現場勘查(設置調查樣方)、遙感調查等方法,調查評價區植被類型及分布,農作物類型及分布,優勢植物種類、覆蓋率及生物量,國家級和省級保護植物、珍稀瀕危植物的類型、分布、保護級別、保護狀態等。
(4)動物現狀調查。調查對象主要為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魚類等。應采用資料收集和現場勘查等方法,調查評價區野生動物物種及分布,重點調查國家級和省級保護、珍稀瀕危、地方特有野生動物的種類、分布、繁殖條件、巢穴要求、遷徙習性、保護級別、保護狀態和要求,以及動物活動區與工程的位置關系等。
(5)生態保護目標現狀調查。綜合運用資料收集、現場勘查、遙感調查等方法,對工程穿(跨)越的生態保護目標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保護目標的地理位置、范圍,與工程的位置關系,保護目標中工程所處位置的功能區屬性,工程穿越的路徑長度、塔基數量等;保護目標的管理部門、成立時間、級別、主要功能和任務等;保護目標的地形、地貌特征,植被類型及分布等。
另外,針對不同類型生態保護目標,還應有側重地選取下列相應內容進行調查:工程穿(跨)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保護目標時,應調查目標內的優勢植物種類及其覆蓋率、生物量,國家級和省級保護植物、珍稀瀕危植物的類型、分布、保護級別、保護狀態等,國家級和省級保護、珍稀瀕危、地方特有野生動物的種類、分布、遷徙習性、繁殖條件以及保護級別、保護狀態、保護要求等;工程穿(跨)越重要濕地、水生生物保護區等保護目標時,應調查目標內列入保護名錄的水生生物種類、棲息環境、繁殖特點、洄游習性等;工程穿(跨)越或沿線2 000 m范圍內臨近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重要濕地等對景觀影響較為敏感的生態保護目標時,應調查其重要景物、核心景點與工程的位置關系等。
對于一般區域的生態保護目標,現狀調查內容和要求可低于特殊和重要生態敏感區;對于工程沿線2 000 m范圍內鄰近的生態保護目標,應給出其名稱、位置、性質、保護對象、與工程的位置關系等情況。
3.2生態現狀評價
>>特高壓工程具有空間跨度大、線路路徑長、經過區域生態類型復雜等特點,其生態影響評價主要面臨基礎性問題不明確、現狀調查和評價不規范、影響預測評價不規范等問題。

(1)土地利用現狀評價。根據《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T 192—2015),評價區土地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濕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3],按省級行政區域匯總出各類型土地利用面積及所占比例,進行土地利用狀況評價,并給出評價區內土地利用現狀圖。
(2)植被現狀評價。根據收集的資料和樣方調查結果,分析說明評價區內每種植被類型的生物量。根據不同評價工作等級要求,分析評價區內植被覆蓋率特征,必要時計算歸一化植被指數。
(3)生態系統現狀評價。生態系統現狀評價的內容為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現狀。三級評價時采用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評價;一、二級評價時采用遙感調查獲得的資料,通過優勢度指數、均勻度指數或多樣性指數等進行定量評價。
以某1 000 kV交流輸變電工程為例,其生態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生態影響評價采用遙感調查法,得出評價區內各類斑塊的密度、頻率、景觀比例并計算優勢度指數,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某1 000 kV交流輸變電工程生態評價區斑塊優勢度指數Table 1 Patch dominance index of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area in one 1 000 kV AC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表1結果表明,該工程生態評價區內耕地優勢度最高,林地和草地次之,水域與未利用地最小。因此認為評價區內以耕地為代表的人工景觀是評價區背景基質,且具有一定生產能力和動態調控能力、對內外干擾的抵抗能力,受破壞后恢復能力較高。
4生態影響預測評價
4.1土地利用影響預測評價
工程建設占地是其對生態系統影響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應按土地利用類型分別計算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面積以及所占比例,分析特高壓工程建設對評價區土地利用的影響及其可接受性,同時分析臨時占地的可恢復性。
4.2植被影響預測評價
特高壓工程對植被的影響主要發生在施工期,表現為“質”和“量”兩個方面,“質”是指植被資源結構有可能發生變化,“量”是指植被破壞帶來的生物量損失。植被資源影響評價應明確工程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內的植被類型,分別分析工程對各類植被資源生長和生物功能的影響。對于工程涉及的重點植物物種,應結合工程建設方案、物種特性等重點進行分析。生物量損失預測評價應基于現狀調查結果,按照不同植被類型的工程占地面積,分別評價施工期和運行期生物量損失及影響。
4.3動物影響預測評價
特高壓工程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應按施工期、運行期分別進行分析評價,應遵循如下要求:1)從工程占地、施工開挖、施工噪聲等角度,總體分析工程施工對動物棲息和活動的影響,應明確生境受施工影響后是否可恢復;2)分別針對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魚類的不同特點,從生活習性、生境改變等角度具體分析工程施工對其產生的影響;3)對于工程涉及的重點保護動物,逐一闡明工程施工影響的途徑和方式,影響范圍和程度是否可接受,擬采取保護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工程運行期應從生境廊道、生活棲息角度,分析工程運行對陸生動物、鳥類飛行的影響方式、范圍和程度,擬采取保護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4生態保護目標影響預測評價
(1)生態保護目標評價重點。對特高壓工程可能涉及的各類生態保護目標的法律屬性逐一進行研究,根據各自的生態保護重點對象針對性地提出生態影響評價重點,如表2所示。
(2)穿(跨)越生態保護目標影響評價。特高壓工程對穿(跨)越生態保護目標的影響,可從土地利用、植被、動物、生態系統等方面進行評價。此外,還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評價:凡是穿(跨)越的敏感生態保護目標,首先應分析相關法律法規的符合性,準確掌握相關法律法規的“禁止”、“限制”等行為[4],應重點分析項目選線選址的合理性及其與相關法律法規、敏感區規劃的相符性;其次,應根據生態保護目標的性質、特點、保護級別和保護要求,結合工程穿跨越位置和方式、工程施工期及運行期的特點,有側重地分析工程對生態保護目標及其保護對象的影響。
(3)鄰近生態保護目標影響分析。對于線路兩側300 m內、變電站圍墻外500 m內的臨近生態保護目標,按主要保護對象分析工程對其內動物棲息環境和景觀的影響,主要從施工期噪聲及廢污水排放、運行期桿塔、工程施工和運行等角度進行簡要分析。

表2 生態保護目標的生態影響評價重點Table 2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emphasi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targets
4.5生態系統影響預測評價
三級評價可從占地、植被破壞、生境變化等角度,總體分析工程對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一、二級評價通過計算工程建設前后優勢度指數、均勻度指數或多樣性指數等指標,定量評價工程的有關影響。
5結論
特高壓工程具有空間跨度大、線路路徑長、經過區域生態類型多樣復雜等特點,其生態影響評價主要面臨基礎性問題不明確、現狀調查和評價不規范、影響預測評價不規范等問題。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技術要求,結合特高壓工程特點以及其生態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在收集分析相關法規規范、總結實際案例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生態保護目標、評價工作等級的確定方法,對特高壓工程生態現狀調查評價及影響預測評價的范圍、對象、方法、重點、內容深度進行了規范性研究,并提出了明確要求。建議在行業導則修訂過程中,酌情考慮吸收本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環境保護部. HJ 19—2011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2.
[2]環境保護部. HJ 24—2014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輸變電工程[S]. 北京: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4.
[3]環境保護部. HJ/T 192—2015 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S]. 北京: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5.
[4]賈生元. 生態影響評價理論與技術[M]. 北京: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3: 82.
收稿日期:2015-09-14
作者簡介:朱杰(1982—),男,湖北黃石人,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電力行業環評、能評及設計,E-mail:zhujie@nepdi.net
DOI:10.14068/j.ceia.2016.04.012
中圖分類號:X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444(2016)04-0043-04
Normativ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Ultra-high Voltage Projects
ZHU Jie1,2, ZHANG Yu-liang1, LIU Xin1, LIANG Dong3
(1.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PECC, Changchun 130021, China; 2.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12; 3.State Power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Beijing 102209, China)
Abstract:Ultra-high voltage(UHV) projects are characterized in long space span, long line path and variety of relevant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s. Thus, there are higher requirement and more complex content in their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Relevant regulations, guidelines,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and ultra-high voltage project practic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requirements in normative of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ultra-high voltage projects were proposed, which was conducive to carry out the related work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ultra-high voltage;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norm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