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醫院放療科(西安 710068) 余曉俠 王賢卿 黃鳳仙 王 青
?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聯合蛋黃油在乳腺癌放療中的應用
陜西省人民醫院放療科(西安 710068)余曉俠王賢卿黃鳳仙王青
主題詞乳腺腫瘤/治療 放射療法
放療是乳腺癌綜合性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放療過程中,放射性皮膚炎(Radiation dematitis,RD)是最常見并發癥。現將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和蛋黃油聯合使用,希望二者聯合使用后能降低放射性皮炎發生率及程度,報道如下
資料及方法
1一般資料2009年9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女性乳腺癌術后患者共293例,均經病理明確診斷。其中保乳術91例,改良根治術202例。采用病案號末尾數字簡單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142例(保乳術后37例),實驗組151例(保乳術后54例)。兩組病人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放療方法采用常規分割放療。改良根治術放療范圍及劑量:胸壁野+鎖骨上下野,DT50Gy/25f。保乳術后放療范圍及劑量:全乳(有高危因素者加用鎖骨上下野)DT50Gy/25+后,瘤床區加量10Gy。
3治療方法對照組:放療同步予放射區皮膚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0.1ml/m2,4次/d)。實驗組:同上述方法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待其干燥后繼續涂沫蛋黃油。
4評估標準內容包括發生各級放射性皮膚炎病例數,發生Ⅱ度及Ⅱ度以上放射性皮膚炎的累積劑量及放射性皮膚損傷愈合時間。標準為NCICTC V4.0標準。
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1發生各級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比較見表1。

表1 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比較
注:兩組各項比較P<0.05
2發生Ⅱ度及Ⅱ度以上放射性皮膚炎的累積劑量及愈合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Ⅱ度及Ⅱ度以上RD累積劑量及愈合時間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討論
放射性皮膚炎是乳腺癌術后放療中最常見并發癥。不同類型射線照射皮膚后,與機體產生自由基和活性氧。其中產生的氧自由基主要有OH·和O2-,可致正常皮膚、黏膜出現不同程度損傷[1]。在放療過程中,嚴重皮膚損傷的發生,不單給患者帶來痛苦,甚至會造成治療中斷,而治療時間延長會影響療效。
放射防護噴劑主要成分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是體內最常見自由基清除物,能催化O2-為O2,提高機體自由基能力。使用放射防護噴劑后,通過增加外源性SOD,能降低嚴重放射性皮炎的發生率,提高局部放射性皮膚對射線的耐受性,縮短皮膚愈合時間,防治放療引起皮膚纖維化[2]。在本研究中,在對照組中,發生Ⅱ度及Ⅱ度以上RD的比例為32.89%(49/142),和我國其他醫院結論基本一致。
有證據表明:蛋黃油能提高SOD的活力以上調損傷組織內抗過氧化能力[3]。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中發生Ⅰ度、Ⅱ度、Ⅲ度放射性皮炎分別為79.47%(120/151)、18.54%(28/151)、1.99%(3/151),而對照組中分別為65.49%(93/142)、30.28%(43/142)、4.22%(6/1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同樣,實驗組中發生Ⅱ度及Ⅱ度RD累積劑量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平均提高578CGy),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在發生Ⅱ度及Ⅱ度以上皮膚反應損傷患者中,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停止放療后皮膚愈合時間由12.86±1.323d縮短至10.06±1.237d,其差異也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
以上數據表明:二者聯合使用后,放射性皮膚炎嚴重程度明顯下降,降低RD的發生率,延緩了發生Ⅱ度及Ⅱ度以上皮膚反應損傷發生時間,提高皮膚對放射劑量的耐受性,提高放射性皮炎修復能力,減輕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為順利完成放療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Sitton E. Early and late radiation-induced skin alterations. Part I: Mechanisms of skin changes[J].OncolNurs Forum, 1992,19(5):801.
[2]Manzanas, GA. Superoxidase dismutase (SOD) topical use in oncologic patients: treatment of acute cutaneous toxicity secondary to radiotherapy[J].ClinTranslOncol, 2008,10(3):163-7.
[3]孫樹. 蛋黃油促進大鼠Ⅲ度燒傷愈合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4,23(10): 1124.
(收稿:2015-10-30)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