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關于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培訓量的需求研究
袁莉
(云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飛機維修服務分公司 云南昆明 650200)
在航空探索跨越中,飛機作為主要的運載工具,其質量和維護是極其重要的,特別是飛機的維修工作,其作為保證飛機安全飛行的關鍵,對于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技術和素質要求較高。并且因為科技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機務維修人員還需要不斷進行學習培訓,才能更好地維護飛機的正常運行,并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本文分析了飛機維修的現狀和意義,研究了有關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培訓量需求。
飛機維修;維修培訓;培訓需求
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作為飛機的維修保障人員,其主要的任務就是對飛行進行航線維修保障和定期檢修維護,發現其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進行排除。機務維修人員需要用自己嫻熟的技藝為飛機診治疑難雜癥,為飛機的安全飛行提供堅實的后盾和保障,所以其責任是重大的;并且為了適應目前的科技發展需求,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培訓量要不斷增加,培訓的范圍也要擴大。
國內的飛機在機型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如空客系列、波音系列及英美系列機型等。不同機型的飛機在設計、制造理念和維修方式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對機務維修人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飛機運營和維修的基地也存在地域性的差異,如南航的飛機維修有飛往海南方向的,也有最北端的哈爾濱或者烏魯木齊的,同時也要飛往云南這樣高原/高高原機場的。地域的差別讓飛機不斷在潮濕、酷熱、寒冷、低海拔與高海拔的地區環境中運行。在不同環境中的轉換會導致飛機出現多種變化,對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技術要求及地理文化知識等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且因為飛機維修行業的壓力較高,專業人員流失嚴重,重新招聘的技術人員存在技術經驗不足的現象,所以企業需要保持飛機維修專業人員的崗位穩定,防止人才的流失,避免因技術骨干流失對維修單位產生嚴重影響。
飛機的運行要安全、可靠,需提高維修專業技術水平,而原動力在于提高飛機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維修管理人員的素質。所以維修單位要根據機務維修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從而提高飛機維修人員對于飛機進行航線維修保障和定期檢修維護的能力,從而減少飛機過站和停場的時間及外送維修的次數[1]。

圖1 飛機維修人員培訓量和產生的經濟效益對比圖
由圖1可以看出,維修單位對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培訓量少,對人員技術及綜合素質的培訓投入和要求越少,那么在后期對飛機的航線維修和定期檢修養護當中出現差錯的機會就越大。但相反的是,當維修單位增加對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培訓量,所投入的成本越大,那么所產生的維修差錯就越少。由此可以得出,維修單位如果一味降低維修人員技術的培訓量,那么機務維修人員出現的差錯則比較大,所以需要重視飛機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量。但是如果維修單位僅僅為降低維修差錯量而投入過多的培訓費用,同樣沒有效果。
在研究飛機維修人員培訓量的需求時,為更好地進行闡述,本文結合某航空公司對維修技術人員培訓量的分析計算過程進行簡述。
在2005年,某航空企業在年內的某項目年平均的培訓需求量為M,參與該項目的人數為N(僅包含技術合格人員)。假設在參與該項目后技術人員的平均離職率為A%(主要包括退休和工作更迭率),投入這個項目的單元數量為J,在項目實施的過程當中要求員工技術合格的數量為K,對人才的儲備量是L,則在2005年后,每年具有該項目合格人員的數量可以計算為:第一年(M+N)(1-A%),那么第二年則可以計算為(M+N)(1-A%)2+M(1-A%),則第三年能夠達到培訓合格的人數為:(M+N)(1-A%)3+M(1-A%)2+M(1-A%),以此類推,在進過n年后對這個項目合格人員的需求量為(K+L)J,那么由公式可以求出方程:(M+N)(1-A%)n+M(1-A%)n-1+M(1-A%)n-2…+M(1-A%)=(K+L)J。
將對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培訓量計算出后,根據航空公司的運行航線需求及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分析。就以2012年南方航空的短期規劃遠景對各基地的機隊設想,Q為本次計劃中飛機數量(僅對民用航線的飛機數量),技術人員在該年的離職率為A%(退休人員占據3.1%,轉崗更迭率是1.2%),在合格人員需求量的計算公式(K+L)J當中,J=13,K=12,L=3,K是每架飛機所需要的平均合格的機務人員的數量。利用本文中所推導出的計算公式,計算2012年全國各省南方航空(不計算外包維修)的各維修基站內的維修人員的執照、各機型改裝的年培訓量。從最終所得出的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2015年云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飛機維修服務分公司10個維修分部的航班吞吐量共計63326架次,維修人員的總數量為121人,并且在截止2016年10月有12個維修分部,人員149人,截止9月份完成航班吞吐量50382架次。人員分散在云南省內12地州機場,針對人員分散,各個機場實際情況存在差異,在培訓方面如何管控比較高效,這成為制定培訓計劃人員首要考慮的。在制定培訓計劃時,為飛機維修人員制定的培訓量是根據飛機的架數及維修人員的數量還有航線的每日運行的次數而定的。飛機在頻繁的運行當中,會跨越全國各地,經受各個環境的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及發生故障的機率較高;并且由于飛機的機型不同,其生產的工藝及設計的理念同樣存在差異。如果飛機維修技術人員不能掌握更多的飛機設計制造方面的知識,那么在飛機檢查修理過程中就無法更好地掌握飛機真實的情況,即使找出飛機故障的原因也無法很好地解決,這樣不利于飛機當日的飛行率,同時延誤了班期,造成客戶和企業成本的大量損失。針對飛機維修企業分布較廣,維修人員比較多,技術參差不齊,無法統一培訓的情況,培訓時根據維修人員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三種方式的培訓,針對管理層制定的MCC崗位職責和故障處理培訓、飛機常見結構損傷處理培訓、和發動機培訓管理、工程技術交流、標準線路施工等實踐培訓活動,因為維修人員比較分散,培訓的工作選擇三個培訓基地(昆明、大理、西雙版納),根據維修人員的輪班計劃制定培訓,培訓時間為一個月,必須每位維修人員都到場參加培訓活動,培訓結合理論和實踐為主,培訓的內容尤以最新的飛機維修技術及最新的民用飛機為主。
由此可知,在飛機的維修過程當中,企業和航空公司需要根據航線的要求及企業的發展遠景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設置的培訓量需要達到科技的發展需求,能夠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保障機體的安全性。
[1]劉小佼.飛機維修人員培訓量需求分析[J].民航飛行與安全,1999(01):19~20.
[2]李·安·泰格梅爾,嚴莉.中國飛機維修業職業培訓[J].航空維修與工程,2006(06):16~17.
V267
A
1004-7344(2016)31-0294-02
2016-10-24
袁 莉(1983-),女,四川樂山人,助理工程師,大專,研究方向為飛機維修培訓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