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航
探究軍用汽車技術的發展
劉宇航
(軍事交通學院 130500)
軍用汽車是在陸軍作戰中運送彈藥、糧秣、傷病員及發揮縱深突擊、保障防衛等作用的車輛,可見其在武器裝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為了滿足現代戰爭的作戰需要,需進一步提高軍用汽車的戰場適應性、可靠性、機動性和保障性等。據此,本文筆者結合相關知識,淺析軍用汽車技術的發展,并進一步介紹混合動力技術的選型。
軍用汽車;發展;混合動力技術
1.1 重型化
為了滿足高科技戰爭的作戰需要,軍用汽車正向復雜化和重型化方向發展,即:①軍用汽車是武器裝備的重要配套裝備,因此要求軍用汽車與武器裝備同步實現復雜化和重型化;②軍用汽車是支援勤務的運輸工具,因此需通過實現軍用汽車的重型化來保證物資的及時供應。
1.2 機動性
軍隊的戰隊力一般包括通信、防護、火力和機動等要素,其中機動尤為關鍵。因此,在軍用汽車的發展中,應設法提高其機動水平,具體表現如下:①在戰術上,機動性是指軍用汽車的運轉與投送能力,一般要求實現海、陸、空運輸;②在技術上,機動性要求軍用汽車能在負載條件下順利越過不同的障礙。對此,可從如下方面優化軍用汽車的結構:選用功率大的增壓柴油發動機;減輕車輛的自重及提高其比功率;改進傳動系統;選用直徑大、斷面寬且可調壓得輪胎;選用雙回路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等。
1.3 適應性
為了完成軍隊編配的任務,軍用汽車應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即能適應復雜且艱巨的戰場環境。
1.4 通用性
以民用汽車為依托是軍用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應提高軍、民用汽車的通用性,即在滿足軍隊要求的條件下,研制基于民用汽車技術的軍用汽車,從而提高了軍用汽車的可保障力。
混合動力傳動方式一般分為復合式、混連式、并聯式和串聯式四種,其中并聯式與串聯式在軍用汽車中的應用最為普遍,下文將對此做進一步介紹。
2.1 串聯式
圖1所示為串聯式混合動力傳動的原理圖。

圖1 串聯式混合動力傳動的原理圖
結合圖1可知,串聯式混合動力傳動的原理如下:發電機在發動機的作用下產生電能,并通過輪轂電機來驅動車輛。據此定義,串聯式傳動的最大特點是驅動車輛的力由發動機提供。據此,串聯式混合動力傳動的優缺點包括:
(1)優點:①車輛的驅動力直接由輪轂電機提供,簡化了其控制系統;②發動機與驅動橋的連接采用無機械的方式,擴寬了車內空間;③發動機的任務是驅動發電機,則其運行一般不受道路與車速條件所限,從而改善了車輛的運行效率與排放性能。
(2)缺點:①化學能、電能、機械能的反復轉化降低了能量的傳遞效率,因此這一傳統方式主要用在用途固定的車輛中;②電動機是車輛的唯一動力來源,則一旦電動機故障,將直接影響了車輛的正常運行。
2.2 并聯式
圖2所示為并聯式混合動力傳動的原理圖。

圖2 并聯式混合動力傳動的原理圖
結合圖2可知,并聯式混合動力車輛設有發動機、電動機兩套動力系統,且其去動力一般由兩者同時或單獨提供。目前,單軸并聯式在汽車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據此,并聯式混合傳動的優缺點包括:
(1)優點:①兩套動力系統可實現動力的合理分配;②在并聯式混合傳動系統中,原發動機的功率下降了50%,從而降低了油耗;③若采用單軸并聯式,則電動機又可起到發電機的作用,從而簡化了車輛的動力結構;④當發動機、電動機的任一發生故障時,車輛都可再行駛一段路程,從而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2)缺點:并聯式混合動力傳動的工作模式復雜,且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通過論證分析,在軍用汽車中,一般采用并聯式混合動力傳動,因為其滿足了軍用汽車對保障性與作戰性的要求,即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等,注意與上述性能要求相比,車輛對環保性和經濟性的要求可暫不考慮。
綜上,軍用汽車是支持世界陸軍作戰的重要工具,其技術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與作戰能力直接相關。因此,為了滿足現代戰爭的作戰需要,軍用汽車正朝向重型化方向發展,且對機動性、適應性、通用性和經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此,筆者介紹了混合動力技術的選型,并通過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軍用汽車對性能的要求表現在保障性與作戰性兩個方面,即保證車輛的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等,因此應集中全力開發并聯式混合動力軍用汽車。總之,軍用汽車技術的發展應與武器裝備的發展保持同步,以提高其對現代戰爭的服務能力。
[1]田潤良,周偉,孟朔,等.民用載貨汽車發展對軍用汽車編配的啟示[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15,13(2):13~15,23.
[2]桂林,孫亮.未來軍用汽車的發展趨勢——混合動力技術的應用[J].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12,50(3):35~38.
[3]鄭召才,王利輝,劉景,等.軍用汽車安全行駛的問題的幾點建議[J].東方文化周刊,2014(10):83.
[4]于水,郗向麗.量電池之力發展電動汽車——專訪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軍用化學電源專家、中國工程院楊裕生院士[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4,3(4):423~426.
[5]李峻巖,萬亦強,趙旗,等.路面脈沖輸入下軍用汽車振動性能仿真[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06(11):858~862.
U469.6+93
A
1004-7344(2016)31-0301-01
2016-10-21
劉宇航(1994-),男,漢族,吉林長春人,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汽車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