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玲
【摘要】 合理的鄰區關系有助于提高WCDMA無線網絡的切換性能。合理的鄰區關系有兩層意義:一是合適的鄰區數量,二是有效的鄰區關系。鄰區數量太多則影響測量精確度,太少則可能出現不可與預期的切換失敗及導頻污染。而鄰區關系的有效性,就是要確保所定義的鄰區關系是相對性最大的,是保證良好切換性能所必須的。
【關鍵詞】 同頻 鄰區 切換
本文為以呂梁網絡為例,討論鄰區優化的重要性。鄰區優化要做的工作有兩方面:一是多余鄰區關系的刪除,二是增加必要的鄰區關系。
一 、同頻優化流程
1、對于同頻鄰區,應結合小區GIS地理信息和WNCS統計數據,核查網絡中存在的單向鄰區關系。應考慮兩個因素:1)地理上相鄰且有覆蓋重疊區域,或者同級有切換發生,則增加反向鄰區。2)地理位置非相鄰,沒有重疊區域,而且統計沒有切換的鄰區,刪除該單項鄰區關系。
2、對于滿配和冗余鄰區,首先應周期性提取統計數據篩選滿配小區,統計其鄰區的切換次數,對于無切換的鄰區關系,在地圖上查看距離和地理位置的相鄰情況,確認為,確定為沒有重疊覆蓋區域的,則刪除該鄰區關系;如果是相鄰小區,則保留。收集一段時期內的WNCS數據(如1-2周),統計全網同頻鄰區關系的切換次數(滿配和單向的除外),對有話務,沒切換,距離比較遠三個條件都滿足的鄰區關系,在地圖上查看距離和地理位置的相鄰情況,確認為沒有重疊覆蓋區域的,刪除該鄰區關系。
3、對于補配鄰區優化,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 通過日常WNCS統計,查找漏配鄰區,在地圖上查看距離和相鄰關系,確認有覆蓋重疊區域的,添加該雙向鄰區;2)對鄰區數量比較少的小區進行核查,添加漏定義的周邊鄰區;
3)通過計算距離,相距比較近,但網絡中未做相鄰關系的小區,在地圖上核查,確認是否需要添加;
4)對比規劃數據,前期規劃需要添加,但因為各種原因未加上的鄰區,補充定義雙向鄰區關系。
4、鄰區優先級優化
鄰區優先為1-31,共分31個等級,結合DT測試數據,WNCS統計和距離,可按照如下原則調整:
1)同站鄰區優先級高于5;2)室分到宏站鄰區優先級為10;3)宏站到室分優先級為15;4)其他情況下,則對源小區的所有鄰區按照切換統計和距離進行排序,高切換鄰區優先級高,距離近的鄰區優先級高。
二、 調整周期
1、冗余鄰區刪除,工作量較大,工作依據的數據統計周期越長有效性越大,建議以自然月為周期。
2、鄰區補配工作,重要性較高,對網絡質量提升的作用較為顯著,建議以雙周或15日為周期,此外可根據日常優化中發現的漏配現象實時開展。
3、 優先級調整,整網核查的工作量極大,可由日常優化中,以鄰區變更事件為觸發條件,進行變更站點調整,降低整體工作量,并以季度或年度為周期,全網核查數據有效性及日常缺失。
三 、優化原則與建議
1、愛立信設備鄰區列表為同頻鄰區0-31,異頻鄰區0-31,異系統鄰區0-31共3張,其中異頻鄰區及異系統鄰區只在進入壓縮模式時才下發測量,而一旦進入壓縮模式,則說明當前鏈路質量已經下降,異頻及異體同鄰區列表應盡量簡短有效。因此,建議如下:
a)同頻鄰區數量大于等于28個,即定義為頻臨滿配。
b)異頻鄰區數量根據站點是否處于雙載頻與單載頻覆蓋區域邊而定,邊站大于等于28個,非邊站大于等于20個,即定義為鄰頻滿配。
c)異系統鄰區數量大與等于20個,即定義為頻臨滿配。
2、地理距離對應于覆蓋區域平均站間距,低于平均站間距即可定義為地理距離近,參考值市區500米、市郊1000米、鄉村2000米。
3、鄰區優先級排序原則如下:
a) 同站或共址站鄰區為第一梯隊;
b)室分站點配置宏站鄰區為第二梯隊;
c) 宏站配置室分站點鄰區為第三梯隊;
d) 其余鄰區,根據切換統計,切換數量占比高的小區加入第一梯隊;根據GIS測量,地理距離近的室外小區加入第一梯隊;其余鄰區按照切換占比及地理距離排序后,按照宏站鄰區第二梯隊、室分鄰區第三梯隊的原則,分別補充入第二第三鄰區梯隊。
總之,切換性能時移動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鄰區關系的配置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切換性能的好壞。一組可持續的鄰區優化流程,可全面系統地完善網絡中的鄰小區關系,降低日常優化工作中問題時間的不確定因素,并提高網絡中的用戶感受,是一種積極的主動性網絡優化方法。
參 考 文 獻
[1]代明;陳周天;許蕊;WCDMA網絡容量優化策略探討(J)。信息技術2007年03期
[2]張曉燕;楊煒;CDMA無線網絡規劃原理與實踐。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