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疆域寬廣,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許多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就有好幾個“奇怪”的節日先后登場。
曬書節(農歷六月初六)
匹諾曹:曬書?難道是嫌書不干凈,要洗一洗,曬一曬?
神行太保:是因為書上的油墨沒干,得要曬一曬?
阿木老叔:你們說的都不對!原來啊,在江南的一些地方,梅雨季節時間很長,書容易受潮發霉。到了農歷六月,梅雨季節已過,陽光充沛,人們便在六月六這一天,把書拿到太陽下曬一曬,去除書上的濕氣,這樣,書就不會發霉了。這是一種愛惜圖書的行為。
木匠節(農歷六月十六)
這個節日的正式名稱叫“魯班節”,是流行于我國香港地區的民間節日。
傳說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鋸子等工具就是魯班發明的。香港的木工行、泥水行的工人把魯班的生日定為魯班節,白天到魯班古廟敬香,夜里則大擺酒席。他們認為,喝了祖師爺的誕辰酒,不但業務興旺,而且平安吉祥。
魯班發明鋸子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有一次他上山砍樹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柔軟的小草竟然能劃破手,這是怎么回事?他摘下葉片仔細看,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就是這些小齒把手劃破的。魯班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造出帶有齒的工具,在木頭上來回拉,是不是也能割斷木頭呢?于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于發明了鋸子!
七夕、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還稱為乞巧節。在古代,青年女子們這天要拜織女,希望織女能夠保佑她們心靈手巧。有的地方還會舉辦穿針比賽。姑娘們拿著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一口氣能穿七個針孔的叫得巧,表示手巧,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