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陳熙
重新定義農業社群經濟
——訪央聯國際社群運營總監、泰研社創始人何洋
□《中國農資》記者 陳熙
關注城市人和農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問題,實際就是在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這與中國農業近年來大力倡導的解決糧食安全,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是密不可分的。在北京,有這么一家互聯網企業,它堅持要改變中國農民的傳統思維和生產方式,改變現有的商業結構,利用建設社群經濟讓人們擁有互聯網運作思維、去改善生活。它是央聯國際,它在為你講述什么是農業社群經濟,以及怎樣重構它。

社群一定要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打造落地執行力非常接地氣的社群,具備自己的產品;找到社群的鑰匙,打造超級人格化I IP P以及社群I IP P,你才能在眾多的社群領域中脫穎而出。——何洋
何洋介紹說,當今社群現狀,存在于四個方向的模式:一是以培訓名義行社群經濟之實。大家做分享培訓,購買這種課程也可以維持一個社群的生存;二是以孵化之名,行投資對接之實。很多社群更多只體現了平臺媒介,也就是中介行為;三是微活動。幫助商家做商演活動,通過高頻次微活動,幫助商家體現價值、傳播品牌;四是路演,也就是用非常多的形式,通過路演來做招商。
而他認為,商業逐利性過重,讓社群最本真的概念走偏。“看似我們所居城市生活繁榮而豐富,實際其中卻存在著空洞與空虛。如果大家坐飛機的話可以看到我們中國城市的現狀,往下看是灰色的,城市應有的五顏六色被單一的灰色給籠罩。當今城市不僅在過度開發,文明、文化價值觀也存在缺失,導致我們的商業行為包括建設都在圍繞利益進行,缺乏文化保留和理念傳承,導致城市人做事逐利性過重。而這也間接影響到人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
據了解,中國80后有近5億人群存在糖尿病前兆。何洋說:“如果我們不重視健康,那是非常危險的。今天的社會人都在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很多公司、團隊把餅畫得很圓,夢想說得很大,催使大家都在做一些朝拜、模仿的行為,但這卻是出現精神空虛的前因之一;還包括耕地土壤污染、水體空氣污染導致作物轉化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實際是的涉農人心態浮躁所為。”
何洋和央聯國際正在重構、打造新的社群系統,一個生態的系統。“社群一定要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打造落地執行力非常接地氣的社群,具備自己的產品;找到社群的鑰匙,打造超級人格化IP以及社群IP,你才能在眾多的社群領域中脫穎而出。我們要樹立自己的IP屬性,如果不形成生態系統的話,是無法支撐你走向更長遠的發展。”
何洋及團隊的理念,是讓社群群主能賺錢的同時具備互聯網思維、跳躍性思維。“傳統的思維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節奏,社群的文化價值屬性要打造出來。2016-2017年我們計劃培養數萬名具備移動互聯網思維的新農人。通過‘湯姆鮮生’綠色中國行大型活動,尋找各個縣新農人代表。該活動旨在尋找中國好食材,同時也旨在給當地農戶建立農產品銷售渠道標準化系統,包括農民有特色的自有品牌。我們是‘農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讓真正的好的農產品走向城市餐桌。”
據悉,央聯國際主要定位于將生產出好產品的終端農戶與具有需求的城市中高端人群的鏈接,產生的模式是大健康產業+可視商城+O2O+社群。其中社群部分就是讓群主成為職業,目標是改變現有的生產方式和商業結構。
中國社群運營服務商——泰研社,為新時代群主及優質商家提供辦公、倉儲、展銷、品牌運營等多維度體驗功能。讓好產品擁有好價格,使大健康、養老等領域重新登上經濟的大舞臺,幫助社會解決生態系統建設等問題。讓好產品、物種得以保留,重新喚醒國人精神文明,給予健康土壤為廣大創業者前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