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上海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要則
文/本刊評論員
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編制的上海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是上海住房制度改革發展的一項頂層設計,是描繪了今后上海住房發展的宏偉藍圖,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其意義十分重大。
上海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應當反映上海特色、飽含時代氣息、體現改革主題和新的發展理念。概括地說,就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上海市委常委會提出的“四個突出”:突出改革創新,突出補好短板,突出改善民生,突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互相促進。
上海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需要明確的發展目標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實現“人人享有適當的住房”的目標。根據我國“三個不變”的最大國情,這個住房供應體系包含以下內涵,或者說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住房資源配置必須市場化和保障性并重;二是住房市場化必須以效率優先為前提,住房保障性必須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三是住房供應體系應當實現“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全面覆蓋;四是住房建設必須以節能省地為原則;五是住房市場化和保障性兩者配置比例以民眾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六是住房市場應當主要發揮居住消費的功能,限制投資消費的功能,打擊投機炒作的功能;七是住房保障方式應當是租售并舉,而且以租為主。
上海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需要明確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健全住房市場(住房保障)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這個長效機制要以“三個相適應”為基礎:住房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適應,住房發展與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住房發展與人口變化趨勢相適應。其基本框架要是:以商品住房市場“三個為主”和住房保障“四位一體”為主導,當前要結合上海的實際情況,積極推進以滿足新市民需求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并在供給側和優化需求側兩方面發力,探索打通三條渠道(商品房和安置房供應渠道、商品房與公租房供應渠道、商品房與租賃房供應渠道),化解市場矛盾,增加有效供應;以規范市場(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建立全社會房產、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為抓手,加強市場交易管理;推進土地制度改革、以房地產稅為核心的財稅體制改革、以信貸為主(包括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的金融體制改革,通過實施以房產稅調節高端需求、以土地制度改革和信貸包括住房公積金支持中端需求、以保障房覆蓋低端需求等一系列政策組合,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住房市場(住房保障)發展長效機制。

上海在“十三五”期間的住宅發展要沿著從以前以住宅建設為中心,到住宅建設與城市建設并重,再到以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和城市改造為重點的發展軌跡;從以新建住宅為主的時代發展到盤活存量的時代,即住房的租賃市場將成為上海樓市的主要發展方向,從重視住宅數量轉向重視住宅質量,適應城市發展從低端到高端的變化,促進從住房脫困階段向住房改善階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