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凌霄
?
杜潔的書印世界
文/肖凌霄
杜潔在創作
貴陽南明河畔,一座郁郁蔥蔥的小山下,書法家杜潔有一院曰惠園,園內有一亭曰蕊亭,分別以其夫人和女兒的名字命名。山不在高,鳥鳴雀飛,林茂木盛;園不在大,石龜靜臥,花繁蔓青。黃犬輕吠,紅鯉暢游,井冒清泉,風過無聲。亭有對聯曰:“靜坐覓詩句,放松聽清泉。”薔薇花墻,隔離喧囂,那邊是鬧,這邊是靜。
杜潔是個有趣的人。閑暇之余,他在園里掃落葉、逗黃狗、覓小瓜小菜;或是邀上三五七八個好友,快意人生,不醉不休。更多的時間,他專心致意于篆刻治印,如癡如醉。園給印靈感,印給園增輝。有幸認識杜潔,聽他娓娓道來他的書印世界故事。
出生于貴陽的杜潔,父母均來自山東,母親是鄆城縣大家閨秀,向來對傳統文化教育頗為重視。杜潔個頭還未及桌高時,父母便要求他每日站在凳子上,用報紙疊成方格寫大字,每天一張報紙,主要習顏體,雷打不動。
上世紀七十年代,杜潔開始自己琢磨寫寫畫畫。漸漸地,他在小圈子里小有名氣,常常受人之托寫大字報,給很多人寫對聯,給幾個“紅大院”寫宣傳欄,還承包了從小學到高中班里的黑板報……在這樣的鍛煉中,杜潔的毛筆字寫得有模有樣。
現在的貴州新業房開董事長譚國慶先生,已在貴州房開界小有名氣。杜潔讀高中時,他還是貴陽太慈橋擺攤的一名游醫。他得知杜潔會寫字,專門叫其去他租住在瑪鋼廠門口的一個小黑屋里,攤上一塊白布,請其寫上大家所熟悉的“跌打損傷,牙痛治牙,專治不育”之類的內容。杜潔寫了之后,譚國慶十分滿意,用兩包“大重九”香煙答謝。
這是杜潔寫字得到的第一筆報酬。當時,還是學生的他隱隱覺得不妥,但是又掩飾不住得意,因為那時兩包“大重九”對他來說確實價值不菲,這讓他對寫字更有信心。杜潔一直很感謝譚國慶對他的鼓勵。直到現在,他們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杜潔在貴州工學院讀書時,結識了一個伙伴陳浩鵬,倆人因喜歡游泳而結緣。后來,杜潔才知他父親就是當時在貴州較有名氣的書法家陳禮裔先生,貴陽有很多鋪面的門頭都是陳先生題的字,尤其是工學院內,差不多無論什么字都是陳先生寫的,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求陳浩鵬帶他拜陳禮裔先生習字。但因為臨近畢業,學了幾個月杜潔就離開了學校,沒繼續學習,十分遺憾。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貴州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包俊宜評杜潔:杜潔仁弟喜書法精篆刻,猶擅制銅印,深得漢印三味,所為諸同道制肖象及名章、銅印,拙而傳神,人見之無不贊嘆不已。望吾弟來年百尺桿頭更進一尺,同道們見之以為如何?
但命運對杜潔還是有所眷顧的。他參加工作后不久,便得知單位有一位書法愛好者,這是杜潔學習書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人物——湯學斌先生。湯老師是貴州省書法學校第二期學員(第一期出現了包俊宜、鮑賢倫等全國知名的大家),所以他認識不少真正的書法家,他算是真正引杜潔入門書法的第一位老師。杜潔通過他認識了很多貴州名家,黃源、張星槎、王萼華、黃濟云、鄭秩威、何本安等當時還健在的老一輩藝術家都成為他的良師益友,包俊宜、周遠真、馬宏明等中青年書法家更是成為他直接的指導老師。那時,杜潔主要被隸書方拙樸茙、峻抒凌厲的藝術特色所吸引,刻苦臨習了這類藝術特色的《張遷碑》、《鮮于璜碑》、《石門頌》等碑帖,領略了他們方正隸穆、疏宕飄逸、野鶴閑風的風范。魏碑臨習了《始平公碑》、《張猛龍》、《泰山金剛經》等碑,對龍門二十品的峻雄厚宕之基本特色和對《泰山金剛經》的渾厚飽滿、寬博氣象之勢得到了深刻的領悟。這一段時間每天臨習各碑不下三、四小時,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8mm小銅印:楊昌剛
在此期間,杜潔當選為貴州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教育部部長、貴州省書法家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同道們一起為書法教育忙碌,辦書法學校、與教育部門聯系書法進課堂親自任教、在家中收學生進行教學。其弟子譚翔五歲就獲《青少年書法》雜志舉辦的一個全國性書法大賽金獎,貴陽電視臺專門為杜潔和弟子譚翔拍了一個15分鐘的專題片。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貴州書法界還是頭一回,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時任貴陽市市長王壽亭還專門叫杜潔帶著弟子譚翔去他辦公室進行接見,給了書法界同道們很大鼓勵。那時辦學授課不像現在授業之余還要考慮賺錢,他們一個月只收三元錢,還要供筆墨紙張,完全是無私付出培養書法下一代。
枯松煮野菜,凍壑種梅花
但藝術的道路始終是苦行僧的道路。當時風華正茂的杜潔面臨戀愛婚姻等現實問題,迫于生計,杜潔工作之余的時間,完全奉獻給了各種各樣的奔波和應酬,讀書寫字幾乎被擠出了他的生活。
幸運的是,那時候他雖沒時間參加書法家協會的活動,也沒系統的臨帖練習,但始終沒有忘記書法。在包俊宜先生的影響和馬宏明先生的指導下,他臨習了《墻盤》、《大孟鼎》、《毛公鼎》等鐘鼎彝器。同時臨書書法大師陳恒安先生的古籀,追求兩者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追求全文的大樸不雕,力求削弱其過分裝飾的意味,得到了不小的效果。這是他淡出書法藝術這十幾年中取得的重要成績。
真正重新又走入書法圈,源于一次偶然。那是2012年底,他在貴陽機場偶遇包俊宜先生,包先生告訴他,第二屆貴州省“恒安杯”篆刻大賽馬上征稿,讓他準備作品參賽。杜潔才想起,自己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參加類似的活動了,看到俊宜先生仍對他期望很大,他心生愧意。尤其是篆刻,他覺得自己從未認真對待過,現在要馬上刻,真不知從何刻起。好在,當初習《始平公》時出于好玩,他用魏碑筆意,刻了“師始平公”、“神思飛越”等幾方印,雖然是十幾年前刻的,現在事情緊急,只能硬著頭皮湊數。不曾想,“師始平公”一印卻獲得了二等獎,激起了他對篆刻不可收拾的熱愛之情。
這時候,杜潔的女兒已經考上大學,多年奮斗,他置下“惠園”這一安逸居所,伴有庭院鳥語花香,可供靜心研習。至此,他開始閱讀大量佛家書籍,游歷多處佛家圣地,創作了不少有關佛家的篆刻作品。正逢中國西部書法展在貴州舉辦,他交的作品全部是佛像印,有幸入選。貴州省“茫父杯”書法大賽也幾乎在同時舉辦,這是與“恒安杯”一樣為貴州省書法界的重大賽事,他同樣以全部佛像獲二等獎。
對篆刻的熱愛,由于這兩次入展更加深入,杜潔開始大量臨習漢印,所臨漢印與原作幾乎無出入,如克隆一般的臨摹受到了同道的好評。在臨習過程中,他查閱了無數的漢印原印,偶然發現,漢印都是銅印,而我們現在用石頭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為什么不能用銅印刻呢?了解方知,國內已有幾位高手在刻銅印,而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就。而貴州姚茫父老先生是清末全國刻銅三大家之一,但現在貴州無一人刻此印。他即刻展開了刻銅印的準備,可謂難之又難:用什么刀?銅的種類很多,用什么材質的銅?……那段時間,他跑銅材市場,找翻砂師傅、模具師傅,光刻刀就打了幾十把,拜工廠刻模具的師傅為師,向國內刻銅藝術家討教。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之后,他得到了藝術家們的認可,為貴州乃至國內的許多藝術家和領導干部刻制了銅印,還在2014年底以銅印獲得了貴州省“恒安杯”篆刻大賽一等獎。
一次,他與幾位企業家吃飯,一位企業家開玩笑說:“杜潔,我沒多少文化,你刻的篆刻我也看不懂,也就用不上,你不如刻個我的頭像,蓋在那兒,別人一看就明白。”杜潔還就較真了,真給企業家刻了一個頭像,對方和朋友大呼過癮,從此,杜潔刻頭像也一發不可收拾,給企業家、藝術家、領導同志刻了無數,到現在都還不斷有訂單排隊。他們比較了全國刻頭像的藝術家作品,說只有杜潔的達到了神形兼備。杜潔深知這是鼓勵之言,但現在貴州真的沒有人刻,他又一次抓到了機會,在今年舉辦的貴陽市首屆書法家、篆刻家藝術大賽上,他用肖像印榮獲了二等獎。
九疊篆大印,就是大家所說的官印,也很少有人涉及。主要是字不好查,怕寫錯,個頭又大,費力不討好。但杜潔在綿陽唐平先生的幫助下又創作了不少九疊大印,其中為貴陽美術館收藏的銅制九疊大篆“貴陽美術館印”和“貴陽市測繪院”兩印最具有代表性。
現在,他又在貴州篆刻名家吳應祥的建議和指導下,刻古璽小印和漢印小印,在5-10mm見方,極小,但刻出來后效果很好,很受朋友們喜愛。為貴州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駐會秘書長楊昌剛刻的8mm陽文小銅印和為著名國畫家劉維陽刻的8mm白文小銅印,都深受他們喜愛,隨身帶在身上,隨時備用。
從2010年重新回到組織,參加協會活動至今,杜潔基本上除了上班時間之外的一切業余時間都用在了書法、篆刻的練習上,毛筆在案頭幾乎從未洗過,隨時即興創作,清早起來總要寫上一兩幅字,而誤了打掃院子,少不了挨夫人責備。他對夫人說“忍不住手癢沒有辦法”,夫人也就一笑了之。
付出總有回報。杜潔因為出色的藝術成就當選為貴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貴州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秘書長。他說,這樣就更有機會為書法事業做更多的工作了。
杜潔的書印故事,才剛剛開始。
DUJIEDESHUYINSH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