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慶田
?
從“莫知西東”到“任其西東”
——藏品演繹貴州交通發展史
文/劉慶田
貴州是典型的山區,“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最突出的省情,自古以來以交通不便聞名。當年明朝大學者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面對莽莽群山,他驚呼:“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游子懷鄉兮莫知西東”。這個說法可與李白的名言“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相比。王陽明的這段發自內心的感嘆,寫在他的文章《瘞旅文》中,清康熙年間編輯的《古文觀止》書中收錄了此文,讀過此文的人很多,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8年貴州發行的銀幣上,有我省第一輛汽車的圖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貴州的交通面貌也在不斷的改變。特別是解放以后,國家加大了貴州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方面的投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交通運輸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
貴州的公路建設始于20世紀20年代。1923年,省政府設立交通籌備處,擬建公路,直到1926年,周西成任省主席時,才把修建公路(當時稱馬路)提到議事日程,正式建立路政局,并在當年8月3日動工修建省會貴陽的環城馬路,作為全省筑路的示范。這條環城路自頭橋起經黃土坡、鯉魚田、紫林庵、金鎖橋、油榨街、大南門、紅邊門至威清門外,全長11.1公里。省路政局還制訂了與鄰省連接的“全省馬路計劃大綱”。1927年,周西成派人到香港購得美國生產的七座雪佛蘭轎車一輛,先經水路運至貴州三合(今三都),再用人工翻山越嶺抬到貴陽,歷時50多天。這就是貴州的第一輛汽車。1928年,貴州省政府鑄造銀幣,銀元的設計者當時為了討好周西成,把周西成的汽車圖鑄在銀元上,想不到竟成為貴州汽車運輸的紀念品,成為收藏愛好者喜愛之物。
貴州山多,修路困難重重,彎道特別多,最有名的是滇黔公路上晴隆縣的24道拐??谷諔馉幹校俏覈蠛蠓脚c國外相通的運輸線上的咽喉。著名的美國《紐約時報》曾刊登過24道拐繁忙的運輸情況的照片。24道拐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8月,國務院又把24道拐公路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之中。貴州發行了紀念封、紀念明信片。美洲的格林納達和大洋洲馬紹爾群島發行的二戰紀念郵票中,各有一枚為晴隆的24道拐。

美洲格林納達紀念二戰郵票上的貴州24道拐公路

獨山是我省第一個通火車的縣城,這是1943年的通車紀念章

我省黨政軍負責同志在貴昆電氣化鐵路貴水段通車紀念封上簽名,以紀念貴州鐵路電氣化的開始

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通航紀念封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的公路建設大步前進,在“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2015年底實現了88個縣(市、區)全部修通高速公路,這個業績在西部12省區中也是少有的。
在鐵路建設方面,新中國成立前進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后快馬加鞭。新中國成立前只有黔桂鐵路動土,從廣西柳州起,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只鋪軌到都勻。獨山是貴州第一個通火車的縣,1943年獨山站通車時,黔桂鐵路工程局特地制作了一枚金屬紀念章,紀念章上端是“通車獨山紀念”6字,中部是火車頭的圖案加上“黔桂”兩字,下端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8字。這個紀念章雖然設計、制作都顯得粗糙,但記錄了貴州高原第一個通火車的縣的歷史,也有收藏意義。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把續修黔桂鐵路,使它早日通到貴陽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鐵路建設項目。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鐵道兵部隊和鐵路工人密切配合,終于在1958年底鋪軌到貴陽站,并于1959年2月7日全線正式通車,時任中共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周林參加了通車典禮,并在慶祝大會上講話,為專門開出的彩車剪彩。省郵政部門刻制了紀念戳,以紀念這一盛事。筆者當時任貴州日報鐵路報道組組長,在全線通車之前出版了《貴州的鐵路建設》的小冊子,2 月7日我別出心裁地拿著這本書到郵局在封面上蓋了紀念戳,在封底貼上“努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經濟建設”特種郵票各一枚,加蓋了紀念戳。從集郵的角度來說,這個安排有點不倫不類,但對我來說更具個性,把我熱愛的新聞工作和我的業余愛好緊密地結合起來,極有特點。

全省88個縣縣縣通高速公路紀念封

貴陽至廣州的高速鐵路通車紀念封

遵義新舟機場首航北京、廣州紀念封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事業的日益發展,繼黔桂鐵路全線通車后,川黔、貴昆、湘黔鐵路相繼建成通車。在改革開放大潮中,4條鐵路干線都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大大提高了鐵路質量,增加了運量。有關部門先后制作了“貴州境內貴昆湘黔川黔電氣化鐵路全面開通紀念”、“川黔鐵路電氣化全線通車紀念”、“貴昆鐵路電氣化改造全線通車紀念”等紀念封,啟用了紀念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12月17日,貴昆電氣化鐵路貴陽至水城段最先通車。這段線路雖然不長,但在全省鐵路電氣化改造上先走一步,影響較大,貴州省黨政軍負責同志蘇綱、王朝文、苗春亭、張玉環、冉硯農、焦斌及鐵道部負責同志等參加了慶祝會,并在筆者準備的紀念封上簽名。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又開始了高速鐵路的建設,貴州山區也不例外。2014年12月26日,貴陽至廣州的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過去,貴陽至廣州的快車要運行20小時,而乘高速鐵路只要4小時零9分鐘,這是鐵路建設的歷史性進步。資料顯示,貴廣高速鐵路全線有橋梁510座、隧道238座,橋梁、隧道的長度占全線的83%,而在貴州段的301公里中,橋梁、隧道占線路的92%。就是說,貴廣高鐵大部分時間列車行駛在橋梁上和隧道中,創造了人定勝天的奇跡。從今年5月15日起,貴廣高鐵每天將開行21對動車,可以做到想走就走。

我省第一條高等級公路——貴黃公路通車紀念封
而貴州機場的建設、民航事業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喜訊頻傳?,F在貴州省民航機場已形成一干十三支的格局,一干即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十三個支線機場分布在省內九個州市。在筆者收藏的紀念封中,就有貴陽新機場通航紀念、遵義新舟機場首航北京、上海、廣州紀念、銅仁大興機場通航紀念等等。這些紀念封共同體現了貴州山區民航事業飛速發展的歷史。
除公路、鐵路、民航大步向前發展之外,貴州的水上運輸也有一系列措施,取得累累成果。現在,貴州高原已形成有效的立體交通網,各族人民可以說走就走,從王陽明所說的“游子懷鄉莫知西東”變為“游子懷鄉任其西東”了。
CONGMOZHIXIDONGDAORENQIXI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