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綿昌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佛山 528300)
淺談制冷劑排放的不合理方式及技術處理
黎綿昌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佛山 528300)
制冷設備日常安裝維修過程中都會有制冷劑排出,為了降低操作成本,往往采取直接排入大氣的方式,不但還污染環境,操作不當還會危害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人工排放制冷劑、泄露制冷劑都可增添日常的這種損害。在兩類途徑中,泄露制冷劑很難徹底予以避免。現存常態的排放為割裂管路以此來排掉制冷劑,這種流程并不十分合理且有著較大的內在弊病。減低溫室效應、保護好臭氧層,有必要妥善管控排放出來的制冷劑,摒除不合理的常態方式。對于此,辨析了排放選取的不合理途徑,采納技術路徑下的適當處理。
制冷劑排放;不合理方式;技術處理
排放制冷劑可選多類的步驟,應能借助于最適宜的路徑予以排放。但從現狀看,手動排放仍沒能完全摒除。制冷設備存有某體積的制冷劑,若割裂管路排掉現存的制冷劑那么將會添加額外污染,傷害到臭氧層。借助于回收選取的新思路,采納人工回收,這樣防控了本源的污染且便于后續回收[1]。針對于制冷選取的小型裝置,缺失了搭配的技術也耗費著較高資金。未來進展中,要注重化解如上的疑難,摸索更可用的處理技術。
制冷設備依循了設定的機理運轉,進行常態的工作。除去半導體這類裝置以及部分冷凍裝置,制冷現有的較多設備仍采納了卡諾循環。從內在構架看,制冷裝置含有散熱及蒸發器、內在的壓縮機、節流閥門構件,它們彼此依托于管路來銜接。管道吸納了某比值的制冷劑,構建制冷的體系。依循箭頭方向以此來驅動壓縮機,蒸發器將減低原本的溫度,低溫狀態下的裝置可貯藏某些冷凍物品。制冷設備留存了高壓形態的制冷劑,注入制冷體系而后選取熔焊密封,這就慎重防控了泄露更多的制冷劑[2]。具體來看,排放制冷劑可選如下的途徑:
第一類為泄露。散熱構件及蒸發器都串聯至壓縮機,它們銜接了內在的管路。制冷劑被送入裝置,封閉得到循環路徑內的制冷體系。常規室溫之下,制冷裝置留存了2MPa特定的內在氣體,設定較高的本身氣壓。然而,若管路暗藏細微的砂眼或裂痕,高壓驅動狀態下將會泄露制冷劑。
第二類為排放。冷藏裝置常常突發故障,這時應能慎重維修。啟開封閉形態的制冷管路,割裂管路內在的體系以便于排掉制冷劑。有些狀態下,制冷設備已被報廢,也要經過近似的這種處理。修理空調時,為貪圖便利也常常會手動割裂現存的管路,這就省掉了成套的回收設備。手動切割裂隙,毀損了原本完整的制冷體系。這是由于,若沒能排掉冗余的制冷劑那么很難再次開啟裝置。從現狀看,仍缺失可用的調控工具。
制冷劑被人工排放,這種操控并不合理,同時也不謹慎。詳細來看,制冷裝置仍含有內在的制冷劑,若能有序予以回收即可規避偏大范圍內的損耗,防控臭氧層被毀損。排放偏多的制冷劑,并非自然情形下的液體泄露。在冷凍裝置之內,要調控至最佳比值的制冷劑存放。唯有如此,才可獲取最優的制冷成效。若泄露了冰箱之中的制冷劑,這種泄露超出設定好的比值將會凸顯減低的趨向[3]。
除此以外,其他成因也將突發故障,需要著手予以修理。這些故障含有:阻塞了內側管路、損毀了原有的壓縮機。某些構件沒能常規運轉,冰柜失掉了原有的制冷屬性,制冷劑殘存于裝置之內。歸結了現有的多類故障,可知如下現狀:即便冰柜或冰箱有待修理,但裝置內含的制冷劑僅存細微泄露或并沒泄露??苫厥罩评鋭鄶敌蘩砹鞒潭紡娦杏枰耘欧?。手動的強行排放并非必要,可以規避潛在的隱患,轉而尋找更適宜的化解思路(如圖1)。
處理的流程為:有待排放的管路應被銜接于回收裝置。確認銜接是緊密的,而后再去串聯壓縮機及管路、制冷劑的瓶體、啟閉的閥門等。制冷劑瓶身串聯至高壓端配備的壓縮裝置,確認各類銜接都是密閉的。借助于切割器以便割開回收裝置內在的管路,高壓驅動之下的制冷劑將回流直至瓶體。啟動壓縮機后,壓縮裝置吸納了冰箱殘存的較少制冷劑,把它吸納至瓶體。這類技術并非繁瑣及復雜,它是較簡易的。例如:常規冰箱都可回收超出80g殘存下來的制冷劑,這種制劑占到了90%。

圖1 回收制冷劑的原理圖
防控額外的污染,同時還可獲取等同的收益,這種回收流程可被采納并推廣。維持潔凈的環境,有必要增設必備的回收流程并且摒除手動的排放。過去并沒能創設回收步驟,但現存技術路徑下的回收日趨完善,不可再去增添污染[4]。小型設備并沒能拓展回收范圍,唯有綜合采納技術才能化解難題。
此外,還要注重減低耗費的總金額,這樣才可真正去推廣。最近幾年,制冷劑總量正在減低,為此應能提升回收裝置表現出來的經濟優勢。致力于縮減總的耗費,減低成本且摒除了冗余的消耗。維修制冷裝置應能真正獲取更優的收益,從根本著手推進了常態的回收進展,這是總的進展走向。
制冷劑若被排向空中,將會累加較高的氣流污染,不利保護大氣。從進展趨勢來看,回收制冷劑應被設定為總的進展走向。傳統流程存有不適宜的若干弊病,亟待著手改進?;厥湛傻脙炠|的制冷劑,防控污染且規避了手動狀態下的單一排放。減低消耗掉的總體成本,回收流程可增添更多的收益。經過技術處理,從根本上推進了回收改善,成為現今調研的進展趨向。
[1]吳澤球.制冷劑排放的不合理方式及技術解決方案[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3(03):57~60.
[2]王海濤,孫姣,單明威,等.空調制冷劑的回收處理技術[J].家電科技,2014(11):72~74.
[3]王利,何小渝.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制冷劑替代策略的思考[J].制冷與空調,2011(01):95~100.
[4]彭伯彥.日本氟利昂類制冷劑的使用和管理指南[J].制冷與空調,2014(11):55~59.
TB64
A
1004-7344(2016)08-0026-01
20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