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國網六安供電公司 安徽六安 237006)
輸電線路運維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劉斌
(國網六安供電公司 安徽六安 237006)
隨著城市以及鄉鎮用電需求的增加,我國電力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傳統電力系統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如何創新輸電線路運行及檢修管理方法,已經成為供電部門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輸電線路運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了輸電線路運維管理模式的創新。
輸電線路;因為管理模式;創新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各個領域對電能的需求逐漸增長,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輸電線路運維管理中,一般都是將運行和維護分開管理,管理效率不高,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為了滿足社會生產以及人們生活需要,電力企業必須重視輸電線路運維管理改革,促進運維一體化管理,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供電服務。
(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輸電線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輸電線路數量不斷增長,但是線路檢修和維護人員的數量卻只見減少不見增加,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對運行檢修工作造成很大影響,日常巡視和檢修工作無法達到規范要求,一部分帶電任務也不能正常完成。
(2)運行人員完成巡視以后不能直接解決輸電線路中存在問題,而是將發現的問題反映給檢修部門,檢修部門要重新安排工作人員完成檢修工作,這種做法不僅浪費時間,對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同時工作任務重復,無形中增大了檢修費用。
(3)運行和檢修分體管理導致出現“真空斷層”現象,即運行只負責運行,不負責檢修,而檢修只負責檢修,對運行不聞不問,兩個部門不見缺乏有效的協調,不能明確各自責任,產生無序生產的問題。
(4)運行工作和檢修工作分開管理,二者只負責各自工作,對對方工作了解不多,長此以往,工作人員會對輸電線路管理工作產生錯誤的認識,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不同設備的使用方法,也制約了不同工種工作人員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提升[1]。
2.1 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案
對輸電線路運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后,我們可以將這些問題歸為三類:①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導致資源利用率不高;②管理不夠專業;③電力系統的安全性還有待提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解決方案:①設計組織結構;②業務界面的重新劃分;③改進工作流程;④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技術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輸電線路運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圖
2.2 組織機構的設計
以往輸電線路運維管理中,技術監督部門是核心,幾乎負責所有相關工作,人數少、任務重,基本上都將重點放在事后管理上。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在組織結構中添加兩個新的部門:①狀態監測部門;②狀態評價部門,這兩個部門與技術監督部門平級,共同負責運維管理工作。其中狀態監測部門負責監控輸電線路以及所有輸電設備,記錄運行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實時傳遞給狀態評價部門,該部門對這些狀態進行整理,對線路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評價,及時發現潛在隱患,并將評價結果反應給技術監督部門,制定運行與維護方案。這種組織機構具有以下幾個優勢:①嚴格落實部門責任制,提高運維管理效率;②引入了兩個全新的部門,對輸電線路進行狀態監測和評價,使管理方式由事后管理向著事前管理轉化,降低事故發生率,提高供輸電的穩定性[2]。
2.3 業務界面的設計
要改變以往電力企業單獨管理的模式,國家電網、省級以及地市級管理部門要統一管理目標,共同開展輸電線路的運維管理工作,具體如下:①省級檢修公司,要建立一支省級專業化檢修隊伍,主要在地市級以及各個電力企業之間起到溝通協調、業務指導等作用;②地市級檢修公司,主要負責管理區域內重大故障的處理以及線路缺陷管理等,明確各個電力企業的運維管理任務;③所有電力企業,對各自區域內的輸電線路進行管理,尤其是對于那些改建、擴建的線路更要加強針對性管理,收集相關資料,明確這部分線路的特征,實現新老線路的一體化管理。
2.4 工作流程的設置
(1)停電計劃管理,要定期對輸電線路進行停電維護和大修,收集日常運維管理信息,編制停電檢修計劃需要,與相關部門溝通,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進行修改,然后下達停電計劃,通知所有用戶做好準備。這種統一化停電管理可以減少停電檢修次數,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技改項目管理,隨著電力系統建設規模的擴大,輸電線路技術改造項目越來越多,為了提高改造效率,將改造計劃落到實處,要對這些項目進行統一管理。對于需要改造的線路,需要按照規程申報,申報材料中要填寫清楚線路的具體位置、改造原因以及具體改造方案。經過逐步審批以后開始招標、施工等,要求整個過程中留下詳細的材料,為后續運維管理提供依據。
(3)大型故事的搶修管理,大型故事發生以后,馬上向上級部門匯報情況,并申請協助搶修,分派具體的搶修任務,要求管理人員達到現場進行搶修協調,對事故現場進行仔細勘察,制定切實可行的搶修方案。搶修結束以后進行驗收,確認無誤以后繼續投入運行。這種搶修管理流程改變了以往“勘察→上報→計劃→再勘察→再計劃→搶修”的模式,去掉了一些重復環節,精簡流程,提高人力資源、設備資源的利用率。
(4)日常運維管理,一方面,要明確運行部門和維護部門的各自職責,保證線路正常運行;另一方面,兩個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相互協調。明確職責并不代表將這兩個部門分開管理,相反,運行管理可以為檢修工作提供依據,檢修管理反過來也是為了促進線路更穩定的運行。要發揮在線監測部門以及狀態評估部門的價值,實現運維管理一體化[3]。
2.5 管理體系及技術體系的構建
2.5.1 非生產核心業務外包管理
隨著市場機制的完善,人們對“效率”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認識,為了提升運維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電力企業在構建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將非生產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具體如表1所示。這種方式有以下幾個優勢:①這種方式可以節約管理成本;②將這些業務外包以后,可以對企業本身的人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將精力放在核心業務上,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2.5.2 狀態檢修技術的應用
狀態檢修技術的應用需要將在線監測技術作為基礎,最大的特征就是不需要停電,不會對線路運行產生任何影響,根據監測數據和評價結果動態調整檢修策略。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很多輸電線路工作環境惡劣,被污染以后絕緣能力會逐漸下降,對于這一部分應該設置絕緣子污穢監測單元;②對于線路中的所有設備進行在線監控,一旦故障,系統就會根據數據對故障類型做出判斷,并將結果直接傳輸給技術人員,制定檢修策略。狀態檢修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故障搶修效率,同時可以避免過度檢修,減少停電檢修次數,降低不必要的損失。

表1 可以外包的非生產核心業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電力事業邁向了新臺階,輸電線路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為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為了提高電力企業供輸電的穩定性,需要對輸電線路運維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滿足社會用電需求。
[1]張浩,岳靈平.跨區電網輸電線路“窄通道”運維管理實踐[J].中國電業(技術版),2012,10(13)11:413~418.
[2]趙文彬,李慧星.基于智能電網需求的輸電線路狀態監測系統建設[J].華東電力,2010,11(13)08:1212~1216.
[3]費正明,陸志浩.在線監測系統與用電設備運維管理研究[J].通訊世界,2014,10(15)10:54~56.
TM73
A
1004-7344(2016)08-0054-02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