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霞
(龍川縣林業科學研究所 廣東河源 517300)
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前景探討
馮清霞
(龍川縣林業科學研究所 廣東河源 517300)
林下經濟是一種綠色高效的新型經濟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有效的拓寬了林業經濟的發展.維護了生態環境,同時促進了林區建設的發展.提高了林業職工家庭收入。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現代化林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對林下經濟產業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一定的探討,希望通過本文促進林下經濟產業快速發展。
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可持續性
隨著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森林面積的不斷增加.林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密切。同時,由于林木生長周期長。林農在短期內幾乎無法從林業方面獲得收益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不同程度地制約了林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以致成為不時出現的毀林現象的潛在誘因,這無疑是林業發展面臨的必須破解的難題。所以,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勢在必行。本文對林下經濟產業的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1.1 林下經濟內容
林下經濟是在林業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謂的林下經濟就是對林業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在林木下進行動物的養殖,植物菌類的栽培,從而達到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的目的。具體來說發展林下產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政府正向引導。林下經濟是一種有別與傳統經濟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在對林下經濟進行推廣與發展的過程中,有關人員應重視對林下經濟的政策扶持,積極的鼓勵廣大企業以及群眾投入到林業經濟建設中去。②重視服務,提供技術支持。林下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科技支持,單靠企業以及個人很難有效的獲取足夠的技術知識,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積極的發揮出自身力量重視服務的重要性,為發展林下經濟的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服務,促進林下經濟的順利展開。③加強合作。合作是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對林下經濟進行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有效的彌補地方發展條件的不足,積極的尋求有利的合作關系,將有效的提升林下經濟的發展速度。
1.2 林下經濟產業特點
林下經濟產業與其他經濟產業在發展以及經營上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并且具有一些突出的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資金消耗少。林下經濟是一項資源節約型產業,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其主要是借助了林地的優勢,充分利用林地資源進行產業的發展,因此其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可以有效的緩解地方的財政壓力,減少林下經濟推廣過程中的阻礙。
(2)生產周期短。林下經濟主要是在林下進行養殖,種植活動,對象主要是家禽,畜類,菌類等。這些對象都存在著一定的共同點,那就是生產周期相對較短,投入資金后可以在幾個月內回籠資金。
(3)操作簡便。一般而言開展林下經濟的主體主要是農民或是林農。其在技術的掌握上相對比較原始,沒有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因此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為了更加適應實際的操作,有關人員在推廣的過程中突出減輕了林下經濟的經營難度,從農民的實際出發,使得操作簡便易于進行。
(4)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我國目前正在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林下經濟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對樹木的有利保護都與生態文明建設不謀而合,因此其是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在未來林下經濟有著突出的發展優勢,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1.3 林下經濟發展的意義
林下經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新時期背景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具體來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①減少森林破壞,提高經濟效益。在傳統的林業產業中,林農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于樹木的砍伐,這對森林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發展林下資源,通過利用林下空間資源進行經濟經營,其在提高了農民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減少了林農對樹木的砍伐,有效的保護了我國的綠色屏障。②豐富經濟發展的手段。我國目前的發展仍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好又快的發展經濟,是我國政府目前追求的目標。發展林下經濟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政府發展經濟的思路,豐富了經濟發展的手段,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視角。③符合我國政策的要求。我國目前正在進行林業改革,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改革的方式,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林下經濟的出現是對我國林改的有利保障,林農在不傷害樹木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經濟利益,使得林業發展出現雙贏的良好局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林下經濟發展迅速。林下經濟的發展與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20世紀90年代末,國家確立了林業發展的戰略,戰略的主旨為生態建設。隨著戰略性的對國家林業建設中心的轉移,在生態建設上面獲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國家整體生態環境在漸漸地完善,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因為生態建設的需要,停止砍伐大量的森林,這樣就帶來了很多新的不能避免的問題給林業經濟的發展和林業產業的建設。發展新型的林業產業,特別是發展非木質資源林業的產業就變成了支撐國家生態建設的戰略,林區經濟發展的促進,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和途徑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林下經濟成為林業產業的主要內容,國家林業局對發展林下經濟一直十分的重視。2007年提出了“要在發展林下經濟上取得突破”的強烈要求在“全國林業產業大會暨中國林業產業協會成立大會”中,對要在發展林下經濟上取得突破進行了強調,要研究出既高效又合理的林地復合得經營模式,幫助林下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用加工業的大發展來推動種植養殖業的大發展,進而全面的使林下經濟的效益來提高。在國家的技術支持、財政扶持、和政策引領下,近幾年全中國的林下經濟產業來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很多發展林下經濟的成功典例。2007年北京市委和首都綠化委員會提出“發展林下經濟1萬畝,形成林下種植、林下飼養的循環經濟的產業鏈”的工作目標。北京市政府把“對林下經濟大力的發展,建立示范點林菌、林禽、林藥、林糧、林草等20處,從而來促進農民的增收致富”假如到2007年在關心群眾的生活方面擬定的58件重要的實事上面,進而使通州區永樂店鎮的林禽、林菌循環利用的林業發展模式涌現出來;平谷區的黃松峪鎮在林間的地上間種半野化種植防風、金銀花、黃芩、西洋參等藥材,積極的發展主導產品市場的林藥模式;延慶縣北張莊鎮種植四倍體的刺槐在坡地上,種植牧草在林間,發展肉用羊、奶牛等養殖業的復合林牧模式等大批的成功典例。2005年以來,河北省的南部已經在各市縣初步的實行退耕還林林下經濟40余處試點,面積共3350多公頃,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年增收益。河南省的清豐縣大力的對林下經濟發展依靠林地資源,確立“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政策傾斜,協調發展”的模式,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工作思路為首先發展一批,然后鞏固一批,再成效一批。實施保護天然林工程以來,廣大國有林區也在積極的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2009年全國國有林區林下經濟產量統計如表1所示。
3.1 建立完善的產業體系

表1 2009年國有林區下經濟產量
要想有效的對林下經濟進行發展,建立完善的產業體系是關鍵,這種產業體系包括產業的發展方向,產業的發展規模,產業的經營模式等,在實際的工作中進行林下產業體系建設應充分的發揮出政府的引導優勢,對產業化發展進行全面的宣傳,讓群眾接受產業化發展的思想,并參與到產業化發展中去。同時,林農業要積極的加強自身的學習,利用現代先進的網絡資源,加大對科學技術的了解,增加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把握商機促進經濟的提升,加快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
3.2 科學化產業發展
堅持科學發展觀是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也不例外,有關人員應堅持科學的態度,對林下經濟產業進行發展,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立足實際,發掘特色。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與地方的實際情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能想當然的照搬其他地區的經驗。因此在進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地區有關部門應立足于實際,從自身的區域條件出發,深入挖掘地區特色,發展出符合地區特點的林下經濟產業。②立體化發展,多元化發展。事物的發展是有多面性的,任何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只存在一面,因此在進行產業開發的過程中,有關人員應充分的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對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進行認識,對林下經濟進行立體化發展,多元化發展。
綜上所述,林下經濟產業是現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產業之一,其對于經濟的綠色環保,持續化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關人員應積極的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促進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的繁榮。
[1]翟明普.關于林下經濟若干問題的思考[J].林產工業,2011,38(3):47~49.
[2]葉景陽,邱秀凱,劉雪英,等.淺析贛縣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3(9):122.
[3]杜德魚.陜西省林下經濟發展探討[J].林業資源管理,2013(4):14~18.
[4]新 波.發展林下經濟的幾種模式[J].林業科技情報,2007,39(2):18~19.
F326.2
A
1004-7344(2016)08-0191-02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