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從2015年起,全球互聯網巨頭掀起新一輪最前沿技術平臺開源共享的風潮。如谷歌和Facebook分別將各自的深度學習平臺全面開源,擴大產業整體的市場規模。谷歌計劃在大氣平流層放飛無數氣球,組成無線網絡,旨在為更多尚未聯網或網絡條件不穩定的地區提供更加廉價的互聯網服務,填補網絡服務的盲區,或幫助受災斷網地區恢復網絡。Facebook則計劃使用自己研發的無人機從高空為數百萬人提供網絡服務。
將世界最前沿的科技用于公共事務或者公眾服務,看起來跟科技創新主體的主營業務沒有直接關聯,但客觀上卻讓互聯網生態系統的范疇擴大,也讓科技創新企業獲得了源源不斷接入互聯網的寶貴數據,成就了全球互聯網科技創新的新格局——開源、開放、服務大眾。
反觀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里市值已超過2000億美元,百度和訊飛也已經開源語音云平臺供中小企業開發,但畢竟還沒有形成美國互聯網巨頭爭相開源,自覺為社會公共利益提供技術創新服務的大勢。
從長遠來看,傳統企業的人工智能+將成趨勢,而今天的深度學習開源平臺就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類似美國互聯網奠基者的角色,美國政府和企業當年免費鋪設的“信息高速公路”使得他們在今天的互聯網世界成為規則制定者、技術引領者與商業利益的最大獲益者。
現在,美英政府和企業正搭建的創新開源平臺,將吸引全球中小企業聚集到新智能生態系統里。而中國政府和企業,無論是受技術前瞻視野局限,還是出于各自為政、商業利益的成本考量,在開源系統的建構方面沒有實質投入,或沒有將其作為技術創新的戰略核心,都存在較高的系統風險。
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和科研機構給自己打了三針有礙進步的“封閉”:數據封閉。擁有大數據的政府機構、傳統和互聯網企業存在將數據資源私有化,而不為公眾利益做分析利用的態勢。
技術封閉。擁有最先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與軍方、中科院、高校等技術創新體系彼此割裂,缺乏技術交流合作、最新技術開源分享機制與公共平臺,客觀上造成技術迭代慢,缺乏原生技術創新推動的負循環。
生態僵化。最先進的技術應與最權威的數據對接促成乘數效應。未來谷歌等互聯網巨頭建構的人工智能開源平臺會形成幾塊“新大陸”,而中國企業可能最終形成幾座“孤島”。新大陸和孤島的實力對比,未來可能決定大國科技競爭輸贏。
要想富先修路,中國互聯網科技創新,把行業分享和社會公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不僅能體現實力與格局,更是逐鹿未來全球科技競賽的關鍵,中國不能像互聯網原始創新時代那樣,輸在起跑線上。▲
(作者是新智元人工智能智庫創始人,微信公眾號新智元主編)
環球時報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