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盡管土耳其的軍火買賣往往能夠貨比三家,但未必是福!
土耳其如有突如其來的亂局,誰最擔心?某種程度上還是美國人。
7月18日,有俄羅斯媒體爆出——土耳其檢察官進入土耳其因切利克空軍基地(Incirlik Air Base)搜查。值得注意的是——該基地由美國和土耳其共用,美國在該基地存有F-16戰機,可投放的則是B-61戰術核武器!盡管美軍方從未證實之,但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信誓旦旦稱,因切利克基地內,存放有50枚該類核彈。
縱觀土耳其政壇、軍界,可以看出——土耳其軍事裝備貨比三家,但總體看來以美式裝備為主。而其一度想從中國引進“紅旗9”地空導彈,亦與同為北約成員國的法國眉來眼去,試圖將法國“紫苑”地空導彈與中國“紅旗9”做一番比選。盡管土耳其的軍火買賣往往能夠貨比三家,但未必是福!
如今,土耳其政變雖以未遂告終,卻彰顯出其軍隊、武器系統管控方面存在很大問題,特別是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亦很難跳出北約掌心,而其與伊斯蘭世界的種種聯系,又讓國家的武器系統頻遭覬覦。
別有一番滋味的核護身符
土耳其當然不是擁核國家,特別是位處中東熱點地區,土耳其亦不希望諸如以色列、伊朗等國擁有核武器。然而,作為北約成員國,特別是作為美國的盟友,土耳其很難拒絕美軍進駐。
位于土耳其東南部第4大城市阿達納以東12公里的因切利克空軍基地,既是土耳其與美國空軍共用的一處基地。早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之前,因切利克就成為美國空軍打擊薩達姆·侯賽因政權的前哨基地。而在十多年以后,2014年秋,土耳其方面即授權美軍使用該基地來轟炸“伊斯蘭國”組織。
因切利克擁有一條3000米的主跑道和一條2700米的副跑道、52座加固型飛機掩體,其規模、設施,使得因切利克空軍基地成為美軍倚仗的一處優質基地。
早在伊拉克戰爭之前,此地就曾經駐有美國空軍人員1100多名、英國皇家空軍215名,駐扎各類飛機50多架。當土耳其政變爆發時,駐該基地的美軍已增長到2700名以上,并曾進入代號“三角洲”的最高級防御狀態,意味著“敵方隨時來襲”。
在軍事專家宋曉軍看來,土耳其檢察官之所以進入因切利克基地,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該基地很可能藏有美軍戰術核武器。宋曉軍還以當年韓國的情況來類比土耳其政變后的因切利克。他說:“冷戰期間美國在韓國也存放了戰術核武器,當時韓國與土耳其一樣都是靠紡織業和建筑工程起家的,經濟起飛很快,很光鮮。不過韓國與土耳其一樣,也發生軍事政變,甚至總統都被打爆頭——靠政變上臺的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熙被刺殺。”宋曉軍還特別提示——“冷戰后美國撤了韓國的核武器,之后前總統盧武鉉跳崖了。”
可見,如果土耳其一旦發生亂局,而美軍又未能及時將核武器撤出因切利克,會冒很大風險。
那么,因切利克是否確實存放著核武器呢?某種程度上,這是個公開的秘密。
盡管五角大樓從未證實,但7月19日, CNN發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在土耳其的核彈還安全嗎?”直指土耳其未遂政變引發美國對在土核武器安全的擔心。盡管美國國防部從未承認在土耳其部署核武器。但根據CNN的描述,美國起碼在土耳其因切利克存放了50枚核彈——款式是冷戰時期知名的B-61戰術核彈頭。
盡管美國的核武器顯然安置在美軍所在的范圍內,而因切利克基地內,土軍與美軍并沒有交叉換防。換言之,美土兩軍在基地里各自有各自的地盤,互不干擾。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核武器的絕對安全。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甚至報道稱:“因切利克空軍基地電源中斷,基地不得不使用備用電源。”
此外,該基地的指揮官被指控——允許土耳其加油機給參與兵變的飛機加油,最終導致被捕。
CNN報道稱,“對土耳其而言,美軍核彈部署在其境內是個‘榮耀點,安卡拉將這樣的‘待遇視為美國對土耳其的核保護傘,并且是‘土耳其加入北約的好處之一。除土耳其外,美國在德國、意大利和荷蘭都部署了核武器。在不久前的北約華沙峰會發表的聲明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核武器還在,北約就永遠是個核同盟。”目前來看,這50枚B-61核彈,是土耳其別有一番滋味的核護身符。
先進戰機難獲工業體系支撐
盡管接受了美國的核保護傘,成為了北約成員國,包括自凱末爾尋求締造一個現代、民主及世俗的土耳其開始,土耳其總體上并不謀求擴張乃至恢復舊有的土耳其帝國的疆域,但泛突厥主義的幽靈仍時時出現在這個國度的角落里。
同時,位處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北緣,土耳其擁有北約第二大規模的常設部隊,僅次于美軍,有五個分支超過100萬的軍警人員的綜合實力。就綜合實力來說,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國家中除以色列外軍事力量最強勁者。
在這次未遂政變中,土耳其約7400名軍人和法官因涉及政變被逮捕,這將成為“土耳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案件”。盡管之后有1200名士兵已經得到釋放,但軍官遭禁者不在釋放之列。據悉,至少70名軍隊將領因涉及未遂軍事政變被逮捕,包括這場政變的主謀、前空軍司令阿金·厄茲蒂爾克以及第二軍軍長、第三軍軍長、憲兵司令。
值得一提的是,阿金·厄茲蒂爾克對土耳其空軍的現代化來說,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土耳其的陸海空三軍中,其空軍的現代化水平可以說是最高的,擁有6萬多人、400余架作戰飛機,其中F-16戰機多達270架。但據F-16的生產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透露的消息,這270架F-16中,有不少未曾安裝相控陣雷達。而阿金·厄茲蒂爾克此前正在參與土耳其軍方與洛馬公司共同進行的改裝計劃。

庫爾德工人黨也被美國和歐盟視為恐怖組織,他們從2015年7月開始對土耳其軍隊的武力進攻。庫爾德工人黨破壞了許多街道和建筑,用來給自己提供藏匿地。
除了對F-16升級以外,土耳其還準備采購116架美國產新一代戰機F-35,同時洛馬公司還將歐洲地區的F-135發動機維修線設在土耳其。
如今,阿金·厄茲蒂爾克身陷囹圄,土、美關系亦面臨新的變局。未來,這些戰機升級乃至購買新戰機計劃是否還會實施?即便土方仍想實施,具體該怎么進行下去,都是未知數。
土耳其與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在20世紀初結束帝制走向的。縱觀土耳其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比——1960年土耳其人均GDP是504美元,中國是89美元;2003年土耳其人均GDP是4538美元;中國是1285美元;2015年土耳其人均GDP是9442美元,中國是7990美元。從21世紀初這十幾年來看,中國人均GDP增幅比土耳其相對快很多,而且增幅要穩定得多。而與經濟發展不同的是,中國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乃至有自身的科研能力。在中國正在開發國產第四代戰機的同時,土耳其不得不仍以購買為主。而購買先進國家戰機,雖說能迅速得到聽起來很光鮮的諸如F-16、F-35等先進戰機,但無法體系化作戰,遭遇敵手每每退縮。
比如一年前,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行動中,俄空軍的戰機進入了土耳其的領空,引發了土耳其的強烈抗議。之后,土耳其戰機擊落了俄羅斯蘇-24戰斗轟炸機。如今,去年擊落俄戰機的兩名土耳其飛行員,已被土耳其司法部部長博茲達證實遭到逮捕。據透露消息的安卡拉市長梅里赫·戈克切克表示,該兩名飛行員參與了軍事政變。
在政變失敗后,盡管厄茲蒂爾克被捕,但從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命令空軍F-16開展巡邏飛行來看,空軍仍能正常執行飛行任務,可見政變方沒有取得過整個土耳其空軍的指揮權。
但并不是說土耳其的空中力量全部支持埃爾多安。據俄羅斯衛星網于7月18日引述當地媒體報道稱:“在土耳其政變事件發生后,至少有42架直升機消失。”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是埃爾多安命令F-16巡邏的主要目的。
與中國的軍火糾葛
提及土耳其軍隊與中國方面的軍事接觸,上了點年紀的人一定會記得朝鮮戰爭時期的土耳其旅。
當美國糾集所謂“聯合國軍”開進朝鮮時,土耳其亦于1950年派遣亞茲吉準將統帥土耳其第一旅參戰。這支擁有一個團作戰部隊以及支援炮兵和工程兵的旅,被編入美軍某師。自1950年10月從釜山登陸,至當年11月30日就遭到中國人民志愿軍毀滅性打擊。
近年來,土耳其一度想從中國進口地空導彈。比如2013年,土耳其宣布放棄與歐美的談判,購買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氣得已經到土耳其推銷多年的法國“紫苑”導彈推銷商牙根癢癢。當時參與土耳其防空導彈競標的,包括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法國和意大利聯合創辦的歐洲防空導彈公司和美國雷神公司等。然而之后,土耳其方面出爾反爾,沒有購買“紅旗9”。去年,又傳出土耳其想與“紅旗9”重續前緣,但過不多久再次拋棄這份訂單。
在過去的兩年里,媒體頻頻報道土耳其與“紅旗9”的新聞,大致的進程是——“紅旗9”向土耳其售賣成功——土耳其不買了——土耳其又買了——又不買了……
不僅在地空導彈購買方面與中國分分合合,在諸如兩棲攻擊艦、戰斗機、自行大炮、坦克的招標中,土耳其都虛虛實實與中國談合同,卻最終不買。
在本次未遂政變發生之前,有俄羅斯媒體報道稱阿塞拜疆空軍目前已準備放棄計劃購買的16至24架梟龍戰斗機,轉而購買和考察中國最新的FC-20,亦即殲-10B戰機。殲-10B戰斗機是目前中國出口型號中最為強大的,阿塞拜疆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用戶。然而,俄媒體亦透露,土耳其很有可能將本國二手F-16戰機銷往阿塞拜疆,以與中國貨競爭。
如今,土耳其政變剛剛被擊破,有關土耳其的軍售將向何處發展,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想見的是,無論其傾向俄羅斯還是美國,其與中國的軍火買賣,仍有做下去的可能,而在某些軍事領域的競爭,亦會持續。盡管在買武器方面,土耳其貨比三家未必有福,卻依然會這么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