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細牛 侯麗瓊 饒豐 張天宇 周京喜 孫文勇
摘要:開展油用牡丹在十堰的引種試驗,旨在探索核桃林下種植模式和技術,促進木本油料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試驗采用直播和實生苗多點移植對比方法,觀察‘鳳丹牡丹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試驗結果表明,‘鳳丹牡丹在引種地段能露地越冬,株齡3a開花結實,株齡4a以后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超過地下根系部分。在十堰低山地段的山地黃棕壤、黃棕壤等主要土壤類型,可以適量規模發展。
關鍵詞:油用牡丹;核桃林下種植;適應性試驗
中圖分類號:S7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3-0023-03
油用牡丹屬多年生小灌木,籽含油率高,品質好,1年種下可多年收獲,具有較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對于推進山區綜合開發、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維護國家糧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十堰是個山區市,擁有大量的林地資源,尤其是近年新建約4萬hm2核桃等經濟林基地的林下空地,應是發展油用牡丹的可選之地,發展油用牡丹產業潛力巨大。2010年,油用牡丹在十堰始有零星種植,近兩年更是受到社會關注。本試驗為引導油用牡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盡早提供科學種植依據和技術,在調查當地油用牡丹零星種植情況的基礎上,引種‘鳳丹牡丹Paeonia ostii實生苗10萬株,采種直播150kg,開展油用牡丹擴繁試驗,研究觀察油用牡丹在十堰的適應性。試驗結果表明,‘鳳丹牡丹適應十堰低山地段,株齡3a以上開始開花結實,可以適量規模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溫度14.3~16℃,年均降雨量830mm左右,年均日照時數1655~1958h,無霜期224~255d,年均≥10℃積溫為4489.5℃~5139.3℃。試驗地立地條件(表1)。
1.2 材料來源和試驗方法
供試品種為‘鳳丹牡丹。播種用種2014年8月采自十堰張灣區西溝鄉油用牡丹園(試地1),2014年10月在柳陂鎮(試地2)直播,出苗率85%。試驗設置遮蔭和不遮蔭對照處理。使用黑色聚乙烯遮陽網,透光率70%,6月下旬開始搭架遮蔭。果莢采摘后,攤放室內陰涼處經常翻動,大部分果莢開裂時,輔以人工脫粒收集。9月下旬條播。播種前,深翻整地,施復合肥50kg/666.7m2作底肥,然后按行距15cm條播,溝深4~5cm,蓋土2~3cm,稍加鎮壓后覆草、澆水。
2014年10月中旬自襄陽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購回2a生和3a生實生苗,分別定植于試地1、試地2和試地3。定植株行距40cm×50cm。栽植時,保持根部舒展,與土密接。成活后淺鋤除草,噴灑多菌靈500倍液預防病害。各試地移植成活率均達95%以上。試地4為2010年用2a生‘鳳丹牡丹實生苗定植營建。本試驗采用其主要性狀數據進行油用牡丹早期生長函數分析。各試地同時觀察記載油用牡丹發芽、展葉、開花、結果、落葉等主要物候。2015年8月份,在各試地按苗木調查方法設置調查樣方,測定株高、葉面積、種子重量等地上部分主要性狀的平均值,并分試地和株齡隨機抽取樣株10株,全株起挖測定根長、根重、全株重等性狀。
1.3 數據處理
運用DPS v9.50標準版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回歸分析、因子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遮蔭對油用牡丹播種育苗的影響
對遮蔭試驗各性狀數據作平均數差異檢驗(表2)結果表明,遮蔭對1a生油用牡丹全株重和根重、葉形指數、株高的影響顯著,對根長、根粗的影響不顯著。
2.2 油用牡丹早期生長規律
用試地1、試地2和試地3測定的3a生、4a生油用牡丹主要性狀數據,試地2測定的1a生油用牡丹主要性狀數據和試地4測定的7a生油用牡丹主要性狀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油用牡丹株高、投影面積、全株重、根長等性狀,4a前增長緩慢,4a后增長速度加快,呈指數函數型;根數增加表現為直線形;根系重量占全株重的比例總體上隨株齡增加而降低,說明油用牡丹地上部分(莖葉)在4a生以前比地下部分(根系)生長慢,到株齡4a后地上部分超過地下根系的生長。
用試地1、試地2和試地3測定的4a生油用牡丹主要性狀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各主要性狀之間的相關系數如表4。由表4可知,4a生鳳丹牡丹各生長性狀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其中全株重量與單株種籽重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達0.96。
2.3 油用牡丹對立地條件的要求
對4a生3個不同立地條件油用牡丹的主要生長性狀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表5)表明,不同試驗地各主要生長性狀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說明一是油用牡丹在十堰地帶性土壤——黃棕壤性土壤上可正常生長和發育。二是核桃林下種植油用牡丹相互競爭抑制作用不明顯,或許與處在幼齡期的核桃樹冠尚未形成有關。
2.4 主要物候觀察
‘鳳丹,牡丹種子處理后于9月下旬播種,次年1月20日檢測胚根長1~4cm,2月15日上胚軸出土3~5cm,3月15日苗高10~15cm,7月下旬停止生長,9月上旬葉全枯。2014年10月移植的3a生實生苗,次年1月下旬展葉,4月上旬盛花,7月下旬種子陸續成熟,9月上旬葉片枯落。
3 結論與討論
(1)引種栽植情況看,‘鳳丹牡丹能露地越冬,株齡3a開花結實。適應十堰低山地區氣候條件,適宜于山地黃棕壤、黃棕壤等主要土壤類型和幼齡期核桃林下套種。
(2)‘鳳丹牡丹在十堰低山地區9月份播種可正常成苗。2a生或3a生實生苗于10月份移栽可正常生長。
(3)遮蔭對‘鳳丹牡丹1a生幼苗的生物量增加有促進作用。
(4)‘鳳丹牡丹屬多年生灌木,4a前地面以下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第4年地上與地下部分生物量基本持平,4a后地上部分超過地下根系部分,表現出“先坐下去再站起來”的特性。
(5)油用牡丹引種試驗規模較小,如若大面積引種種植,尚需在各海拔段不同土壤類型上擴大試驗,同時加強種苗繁育、套種模式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責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