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凡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
薛海艷是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槐花鄉小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的一名普通物理教師,1990年1月,他與同是教師的楊德俊結婚,次年10月,女兒薛婧婷出生了?!案改甘呛⒆幼詈玫睦蠋煛边@句老話在薛家得到了完美的印證,自女兒出生起,薛海艷與楊德俊夫妻倆的一舉一動就在小婧婷心里扎下了根。
薛海艷的母親是獨生女,自她出嫁后,薛海艷的外公外婆便單獨生活。1996年,七十左右的外公外婆無法獨立生活了,薛海艷便和妻子商量,將老人接至家中,悉心照料贍養,直到十余年后他們相繼去世?,F在,薛海艷的父母也已經七十有余,兄弟姐妹在外打工,薛海艷夫婦便承擔起了照看父母的義務。從女兒懂事的時候起,她就看到爸爸媽媽除了上班教書,就奔忙在照顧祖祖和爺爺奶奶的路上。小小的女兒常和爸爸媽媽說:“我長大了也會像你們伺候爺爺奶奶那樣照料你們的,我們永遠不分開。”
薛海艷的女兒薛婧婷小時候就讀于他就職的槐花鄉小學,調皮的女兒時常讓夫妻倆頭疼。薛海艷希望女兒能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成長,他覺得,只有女兒真正明白各種行為的利弊,才能改正不良的習慣。有次女兒在吃飯時隨手亂扔垃圾,薛海艷沒有直接指出女兒的行為不對,而是她扔自己也扔。幾天下來,家里變得亂糟糟的,女兒主動對他說:“爸爸,我們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吧,家里好臟哦,媽媽每天那么辛苦打掃,我們要講衛生,尊重媽媽的勞動成果?!甭犞畠赫f出這番話,薛海艷心中滿是感慨,女兒不僅學會了講衛生愛清潔,更懂得了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他覺得女兒長大了。
薛婧婷的高中是在遂寧市的一所高中度過的。高中是孩子又一個重要階段,她剛離開父母,有很多條件、環境發生了變化,會有很多不適應,薛海艷認為,作為父親,自己必須給予女兒更多的關心、指導和支持。
記得是女兒高一的暑假,天氣很熱,但作為高一學生的暑假,假期作業、舊知識鞏固、新知識預習等,內容多,任務重。家長應該怎么做?如何關心?如何支持?薛海艷選擇了不看電視、謝絕一切朋友聚會、不外出,與女兒共同看書(與她看一樣的書),有時還與她用交流的方式探討看書心得,與她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女兒為了與父親探討,常常拿出多倍的耐心仔細鉆研書本。事實證明,薛海艷的做法是正確的,女兒的成績在這個假期后有了較大的進步。父親的身教重于言教,薛婧婷整個高中階段的假期都是這樣度過的。
行走川藏線
薛海艷常說,對孩子的支持應表現在行動上,不應表現在語言上。不同于現在很多家長出席家長會夫妻倆互相推脫,認為講的都是泛泛而談的東西,薛海艷卻十分重視孩子的每一次家長會。薛婧婷高中階段的每次家長會,薛海艷都是次次必到,次次必早到。
薛海艷家在偏遠的農村,女兒的學校在遂寧市城區,一般家長會在上午八點多開始。為了準時參加家長會,薛海艷每次都必須在早上五點左右就起床整理好,托朋友用摩托送他到蓬溪縣城。冬天里山風刺骨,坐在摩托上的薛海艷手腳都會凍麻,到了縣城,他來不及吃一口早飯,就要搭上六點的班車準時去開家長會。也許家長會是聽老師泛泛而談,也許家長會與老師交流的時間不多,甚至可能沒有交流機會,但薛海艷想的是,女兒需要我那時在那地方出現,那時我就一定要出現在那里。每次家長會,父女倆總會相視而笑,用眼神鼓勵對方。
正是由于薛海艷看似固執的教育方式,女兒薛婧婷從小就乖巧努力,高中畢業后,她考上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而薛海艷卻絲毫不居功,將這一切歸功于女兒的勤奮與老師的教育。大學四年,女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度過,臨畢業時,薛婧婷告訴父母,自己想考研。薛海艷馬上表示了對女兒的支持,并告訴女兒,如果考上了研究生,自己就與她一道騎自行車走一趟川藏線,作為女兒的大學畢業之旅。薛海艷覺得,這個承諾是一種鼓勵,能夠讓女兒更有目標,其次,他也想著能讓女兒有一次親近自然,了解社會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以優異的成績(二等獎學金)考取了本校研究生。
當女兒拿到錄取通知書時,就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了,2014年暑假,女兒提出川藏線騎行,薛海艷毫不猶豫答應陪同。整個騎行歷時28天,從蓬溪到拉薩,行程2166公里。雖然父女倆都是菜鳥,平時騎行從沒超過100公里,雖然這次騎行遭遇了大風、大雨、烈日、嚴寒,生病、高原反應……但薛海艷和女兒都咬牙挺過來了,當他們站在布達拉宮前時,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這一路上薛海艷收獲的不僅是歡笑與淚水,更重要的是收獲了陪伴女兒成長的重要時刻,盡管女兒已經長大成人,但在他心中,女兒永遠是那個扎著羊角辮,咿呀學語,需要他陪伴長大的小女孩。
奉獻和守望
薛海艷常和女兒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么這種愛是小愛,如果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就成了一種大愛。”
薛海艷夫妻倆都是老師,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學校里的孩子?;被ㄠl小學校地處偏遠的農村,還有很多孩子吃不飽飯,穿不暖衣。薛海艷和妻子一直堅持關心、關愛貧困、特困家庭的學生,常給他們衣物。他們還常常做一頓好飯菜,招呼有困難的同學來吃,給孩子們打打牙祭。平時,他們還會從本就微薄的工資里抽出一部分,給予困難同學一些必要的現金支持。
不僅是金錢和物質上的幫助,薛海艷夫妻倆還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心理成長。他們時常與孩子們聊天,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解開孩子們的心結。孩子們都常說,薛老師和楊老師就像是自己的親人一般,有什么悄悄話,他們都愿意和兩位老師講。
正是由于薛海艷夫妻倆這種無私的奉獻,他們所教出的學生中,很多本來無緣學業的孩子升上了高中,進而讀了大學,有了好的工作。還有二十多位選擇回到這個地方,與他們做了同事,共同為改變家鄉落后的面貌而努力。每每提起薛海艷,孩子們都感謝不已。
不僅是學生,鄰里對薛家夫妻倆的評價也很高,每次說起薛老師楊老師夫婦,他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平日里,薛海艷看到大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都積極主動去幫助別人,幫不在的鄰居看看門,買買東西,幫留守的老人換換燈泡、修修水管等,都是薛海艷常干的事。大家也都很喜歡和薛家相處,遇到薛家有什么難處,也義無反顧地幫忙。
除了關心幫助學生、鄰里、朋友,薛海艷一家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薛海艷個人已經累計獻血1600毫升,妻子楊德俊也已累計獻血1200毫升。他們還時常去看望一些留守老人、兒童,幫他們買買生活必需品,陪他們吃吃飯、聊聊天。女兒薛婧婷受到爸爸媽媽的感召,讀大學以后,也經常參與學校社團組織的公益活動,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的人。在他們看來,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每個人都可以并且應該做的。
薛海艷說:我是幸運的,有這么好的妻子、女兒,我的家庭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我們正在為之繼續努力。我想家不僅僅是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長相廝守,不僅僅是尊老愛幼,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家更意味著責任、奉獻、寬容和理解。一個幸福的家庭,應當是一個和諧的家庭、勤勞的家庭、學習型的家庭、環保型的家庭。我們愿意在這樣的家里相親相愛,彼此守望。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