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平
在國內消費型市場的大環境下,機器人公司如何在嚴苛的條件下存活和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制造及其應用的快速發展,機器人的熱度與日俱增,成為全球關注的一大焦點產業。目前來看,機器人基本分為工業型、服務型、特種型三大類,其中服務型機器人又分家用和商用兩類。在不遠的將來,專家預測機器人會像手機一樣大范圍普及而成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該領域也吸引了眾多資本的關注。
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的中國機器人公司讓人們逐漸看到了“中國創造”的曙光,但在國內消費型市場的大環境中,機器人公司如何在嚴苛的條件下存活和發展?
北京康力優藍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總經理劉雪楠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認為,在短期之內,資本首先是第一大要素,尤其是對于這個全新的產業、特別是初創階段的公司,必須要有資本助力。
“這是一個全新并且高智能的產業,需要很多前期的投入,所以資本支持是要素之一。要素二則是強大的創新能力即技術能力,這類產品不是簡單的功能的堆砌和疊加,而是基于創意、創新,把人文、技術和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組合好做成這樣智能的一個產品。”劉雪楠說。
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力優藍)成立于2006年,是國內較早進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企業。2011年6月,康力優藍推出全球首款智能家庭親子機器人獲得了多項機器人科技專利。公司目前與Intel、ARM、華為、中國科學院、科大訊飛等國內外企業有著廣泛的合作。
圖靈機器人創始人兼CEO俞志晨以及其團隊——北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則選擇以AI引擎和Turning OS操作系統作為主要服務產品。今年初,奧飛動漫(002292.SZ)向光年無限投資5000萬元獲得5%的股權,后者的估值達到10億元。
俞志晨對《英才》記者表示,底層基礎技術是創業初期的機器人公司立足于市場必須具備的能力和首要把握的發展機會。在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初期,任何公司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完整的產業結構,產業鏈現階段給予機器人公司的,是相對空間較大,方向選擇較為多樣的發展機會。這樣的環境下,機器人公司不管是做應用、感應模塊、系統或者硬件,扎實的底層技術都會是公司立足于市場、獲得競爭優勢的基礎。
“會有人為技術買單的。”在俞志晨看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每個階段,所面臨的機遇都不一樣,早期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所以早期各種單類項目的機會較多,而到了中后期,隨著產業鏈逐步完善,完整商業體系逐漸形成,應用便成為了機遇所在。
“早期做應用難,因為沒有相對應量級的載體終端支持;后期做系統,做底層技術研發也沒機會了,因為那些巨頭都在做。所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把握好時間點很重要。”俞志晨對《英才》記者如是說。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和很多科技細分行業的發展規律相似,機器人領域最初發展的2-3年時間是底層基礎技術的篩選普及時期,到2017年底-2018年,市場基于底層技術的優勝劣汰會留下一些勝出的機器人公司立足于市場,同時會有一些公司慘遭淘汰。在此之后,則是應用的黃金期。
政策驅動與資本追捧的繁華背后,機器人行業遇到的問題與質疑也此起彼伏,不容忽視。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主任劉波告訴《英才》記者,對于中國來說,其市場是有一定特殊性的,“現在我們國家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這個事情,尤其是對工業機器人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的關注,主要也是由于工業機器人領域上手較為容易。然而,從機器人長期的研發創造的過程來看,其需要國家有長遠并持續的投入,還需要有政見支持其核心的機構或者組織。”
劉波認為,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機會已經不多了,國產的工業機器人目前大多數還是處于虧損的狀態,在零部件和技術的發展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機器人未來的商業化機遇將主要集中于互聯網思維下的服務類機器人。中國將會給他們創造更多的空間和發展平臺。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十年服務機器人領域必然迎來一個大爆發,其盈利模式也將從早期的技術層面上升到服務和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
如果按照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軌跡——從起初被質疑到后來顛覆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歷了十年多的時間,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似乎也將如此,故在行業早期遇到問題也是正常現象。
在對上述業內人士及專家的采訪中,《英才》記者發現,機器人行業目前主要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三點:大眾對產品的接受度、產品的安全性,以及眼下最主要的矛盾——即技術和成本、性價比和產業規模化的沖突。
也就是說,機器人公司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必將面臨低成本化和功能化之間取舍,這也注定了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將呈現螺旋上升的形態。
劉雪楠的態度十分堅定:“所有參與這件事的人根本不是盲目的。參與不代表一定能做好,也有失敗的可能性,但這種參與是非常理智的。”
劉認為,投資人進入這個領域正是看到未來發展、盈利的機會。“要看到,決定國家命運的大政方針的人毫不猶豫地決定干這件事;同時最厲害的資本在支持這件事,這些人代表了政治和經濟的最高話語權和智慧。他們認可的這個領域的發展潛力根本不是假象,對這領域也不是盲目追捧。”
俞志晨則認為,未來機器人會滲透到每一個生活領域,人工智能的成熟最終會實現高度中心化,而機器人終將成為那個中樞系統的終端,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所有的行業都會被機器人所顛覆,就像現在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樣。互聯網重塑各個行業的進程還在繼續,機器人的“顛覆”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