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監管部門對借殼加強了監管力度,目標是增加借殼難度降低殼資源的價值,最終為注冊制鋪平道路。
2016年7月17日是《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的最終反饋日。目前看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可能已經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14 年11 月23 日實施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分總則、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則和標準、重大資產重組的程序、重大資產重組的信息管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重大資產重組后申請發行新股或者公司債券、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附則8章61條。其中“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則和標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借殼標準”的界定。
在7月17日結束征求意見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中,對于借殼的標準有了更為詳細的表述,具體:
原管理辦法:自控制權發生變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達到100%以上的,除符合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四十三條規定的要求外,主板(含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對應的經營實體應當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且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32號)規定的其他發行條件;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屬于金融、創業投資等特定行業的,由中國證監會另行規定。
征求意見稿:上市公司自控制權發生變更之日起60 個月內,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資產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導致上市公司發生以下根本變化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報經中國證監會核準:一,購買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達到100%以上;二,購買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營業收入占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100%以上;三,購買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凈利潤占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的凈利潤的比例達到100%以上;四,購買的資產凈額占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資產凈額的比例達到100%以上;五,為購買資產發行的股份占上市公司首次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資產的董事會決議前一個交易日的股份比例達到100%以上;六,上市公司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資產雖未達到本款第一至第五項標準,但可能導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發生根本變化;七,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情形。
從第十三條的變化上可以看到,“借殼”從原來資產總額單一標準擴展為資產總額、資產凈額、營業收入、凈利潤、股份等5個指標,只要其中任一達到100%,就認定符合交易規模,也就是界定為借殼;除量化指標外,第十三條第六款還增設了主營業務根本變化的特殊指標。這樣一來想通過規避條款來繞開“借殼”的條款就不容易了。
這只是表面的現象,本質上來看,這加強了監管部門對借殼的監管力度,目標是增加借殼難度,從而降低殼資源的價值,進一步使得退市正常化,最終為以后注冊制的實施鋪平道路。
或許這就是本次《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改的核心意義,但是不少媒體將大眾引向了另一個關注點,即: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同時不得再募集配套資金——其影響不可謂不大。若真如此,首先,該規定使上市公司運用外延方式發展的行政時效復雜化,第二,這也可能造成市場活力和成長速率下降。
在這里我們先將涉及此事項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及修改后的條款做一對比,然后再詳細說明,具體:
原管理辦法: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可以同時募集部分配套資金,其定價方式按照現行相關規定辦理。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應當遵守本辦法關于重大資產重組的規定,編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報告書,并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
征求意見稿: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除屬于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交易情形外,可以同時募集部分配套資金,其定價方式按照現行相關規定辦理。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應當遵守本辦法關于重大資產重組的規定,編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報告書,并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
從上可見,第四十四條最大的變化是征求意見稿比現行辦法多了一句話:“除屬于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交易情形外。”回顧前文,第十三條恰好是《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借殼”標準的劃定,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只要不構成借殼上市的,就可以同時募集部分配套資金。
所以籠統地說“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同時不得再募集配套資金。”是錯誤的,是對大眾的誤導。
當然,管理層對于募集資金使用的監管將趨于嚴格,比如:募集配套資金不能用于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所募資金僅可用于:支付本次并購交易中的現金對價;支付本次并購交易稅費、人員安置費用等并購整合費用;投入標的資產在建項目建設。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其他方面對投資者影響比較大的還有就是延長了各類股東的鎖定期限。
總體看來,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目的是要加強監管,但更核心的目的是淘汰“僵尸”上市公司,降低殼資源價值,為以后注冊制建立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