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
胡適可謂名人吧?他就犯過一回傻。
譚鑫培是上個世紀初著名京劇演員,幼年隨父譚志道自湖北省進北京學戲,十一歲入金奎科班先學武生,后改學老生。1900年后,譚鑫培演技愈趨成熟,被京滬兩地稱為伶界大王。1905年,慶豐照相館老板任慶泰在北京為譚鑫培拍攝了我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也是世界首部京劇電影。
當時譚鑫培的戲風靡北京,各大學都有一批譚鑫培的粉絲。有一天課間休息,北大師生們談起譚老板的京劇表演藝術,尤其談到了他的《秦瓊賣馬》。這時胡適先生插話:“京劇太抽象,太落伍,拿一根馬鞭就算騎馬了,用兩面畫著輪子的旗幟就代替車了,應該用真車真馬才真實……”在場者洗耳恭聽胡適先生的高論,沒有誰提出反駁。這時突然站出一人,他是在經學、文學、哲學各方面都有很深造詣的學者黃侃,號稱“國學狂人”,他慢條斯理地問:“適之,適之,那要是唱《武松打虎》可怎么辦?”
人非圣賢。不管是討論問題、撰寫文章,或平時聊天,誰都可能說錯話,或出現語誤、筆誤,不可能句句是真理、字字值千金,在場的人應當予以正面指出并加以糾正。這些話放在普通人身上,不難理解,也不難做到,若是面對一個大人物,例如像胡適這樣的頂尖級學者,敢于當眾指出其謬誤,就很不容易了。先秦時期的古語中,曾有過“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的格言,那時人們很看重直言爭辯,哪怕持不同意見者只是一人。待到后來,就少有這種諤諤之士了,邀歡取悅尚且來不及呢,誰還有直言惹人的想頭。據說北宋時范仲淹曾有妙語:“凡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無?!蔽依斫膺@句話,相當于現在官場上有人說的:“寧肯犯政治性的錯誤,而不可犯組織性的錯誤。”說白了就是,只要跟著上級領導走,走錯了自己也擔不著多少責任;相反若是逆行,甭說錯了就可能有滅頂之災,即使是對了,也會招來意想不到的煩惱。
凡是對京劇藝術略有常識的人,對“真車真馬”的高論,都會提出疑義。然而這種高論出自泰斗級學者之口,人們就只好“洗耳恭聽”了。幸好在場者有位“國學狂人”黃侃,比較婉轉地反駁了胡適。這位黃侃先生也算個“撥亂反正”的“一士之諤諤”吧。
《荀子》中有這樣兩句話:“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當今社會是敬重偉人、要人、闊人的社會,尤其敬重官員,俗話說“官高一品壓死人”。依我看,不論對多么高貴偉大的人物,熱愛、景仰、尊重他們的最高潔的方式,莫過于把他們錯誤的東西,像宣揚他們的優秀品質、高明見識一樣直率地指出來。
【原載2016年6月26日《中老年時報·副刊》】
插圖 / 黃侃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