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33
淺談對臺廣播播音的情理交融
張 巖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33
本文將從對臺廣播播音做到情理交融的原因入手,重點研究對臺廣播播音中做到情理交融的措施。關鍵詞 對臺廣播;播音;情理交融
對臺廣播播音承擔著促進兩岸溝通,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責任,所以,在對臺廣播中就需要播音員或主持人將國家對臺灣關心的情感融入其中,結合兩岸關系的變化,在播音中做到情理交融,讓臺灣人民感受到祖國大陸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因此,怎樣在對臺廣播中做到情理交融就成為現階段重點研究內容。
1.1收聽對象特殊性決定的
對臺廣播的主要收聽對象是臺灣同胞以及廣大官兵,以前由于錯誤信息對臺灣民眾的影響,使得臺灣民眾對大陸民眾產生了不正確的看法,也不愿與大陸人民溝通,但這些問題卻可以通過具有親和力的聲音來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1]。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兩岸之間長期處于分離狀態,導致兩岸無論是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價值取向或生活習慣上都有很大差距,加之臺灣存在封閉大陸的情況,經常向臺灣民眾傳播一些誤導型信息,也讓臺灣民眾對大陸產生了一些偏見。為改變這一現實,讓臺灣民眾了解事實真相,就要用事實說活,用對臺廣播播音員將真實情況傳遞給臺灣民眾,進而讓臺灣民眾消除對大陸的偏見。如不少并沒有來到過大陸的臺灣民眾認為大陸只有高官的子女才能到學校學習,非官家庭的孩子是不能到學校就讀的。針對這種不切實際的言論,對臺廣播播音員就要從實際出發,向臺灣民眾傳達真實的大陸情況,可以通過與臺灣民眾通信,將通信內容傳播出去,再加上播音員動人的話語,可以增強信件內容的真實性。這樣一來,臺灣聽眾就會了解到真實的大陸情況,與大陸民眾建立友好關系,這對拉近臺灣與大陸之間的感情距離有很大幫助。
1.2對臺廣播發展需要決定的
在對臺廣播的最初階段,由于受環境限制,對臺廣播播音形式多以喊話為主,所使用的語言也過于生硬,這與受有線廣播的限制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與對臺宣傳內容有關[2]。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與大陸之間的關系逐漸緩和,兩岸之間的聯系逐漸增多,也因此改變了對臺廣播播音形式與內容。對臺廣播內容已經從開始的對抗斗爭,轉變為現階段的對話服務,播音形式也從單向播音轉為雙向播音。因此,作為對臺廣播播音員就要在播音中做到情理交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到大陸做生意、學習或旅游,這一事實的出現,意味著臺灣與大陸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明顯變化。面對這一現實,在對臺廣播播音中就要做到與在大陸臺胞實際情況相聯系,為他們提供相關信息,如提供升學信息、創業信息等,同時向他們介紹大陸的法律法規。由于這些稿件帶有一定的政治性觀點,所以,播音員在播音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腔調,做到情理交融。
受眾在收聽廣播的過程中主要是為尋求一種親切感與歸屬感,而這種感情主要來源于播音員。所以,在對臺廣播播音中一定要融入親切感,做到情感交融,努力做到有理有節,讓臺灣民眾感受到來自大陸的關心。要在對臺廣播播音中做到情理交融,首先要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全面了解臺灣歷史與發展現狀,還要精準把握稿件內容,使用合適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為對臺廣播播音奠定基礎,真正實現情理交融。
2.1加強對臺廣播播音員情理交融播音理念的培養
首先,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播音工作并不是將稿件內容一字一句念出來,而是創作語言的過程,這也就決定了播音員要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播音正確。在對臺廣播播音中,播音員要做到時刻以國家利益為重,將促進兩岸統一,保證國家領土完整作為自己的責任,對于“臺獨”言行堅決抵制,對任何破壞兩岸統一的言行都要嚴厲斥責,真正做到為大陸與臺灣實現和平著想,并將這種感情融入到播音中,讓臺灣聽眾感受到播音員內心的呼喊,用感情打動受眾,只要將臺灣民眾的心拉回大陸,才能實現兩岸統一。所以,要在對臺廣播播音中做到情理交融,就要求播音員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其次,對臺灣民眾有深入了解。受多種因素影響,剛剛進入到對臺廣播播音工作的人員難免會出現不能全面了解臺灣歷史的情況,如果缺少了對臺灣地區的了解,就會降低播音質量,達不到理想效果。所以,應對相關播音人員做好關于臺灣歷史與民眾的教育,保證播音員能夠深入了解臺灣民眾心理、社會發展現狀以及臺灣文化或語言。由于對臺廣播播音工作者不僅是稿件的表現者,更是稿件創作者,所以,一定要全面了解臺灣民眾說話方式與習慣,并用他們習慣的方式播講稿件。這樣不僅可以讓臺灣民眾更加滿意,還能夠獲得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可。如在對臺廣播稿件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帶有口語化的詞匯,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在大陸新聞中,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主要為了更加貼近臺灣同胞語言習慣,滿足他們的收聽需求。如“背書”一詞,在大陸的意思就是背誦書籍,而在臺灣的含義則是擔保之類的意思,如果在播音中不能了解其真實含義,就難以做到情理交融。
2.2加強對臺廣播情理交融播音技巧的培養
首先,應做到聲音甜美,具有親和力。對臺廣播播音主要聽到的就是聲音,一般來講,播音員聲音如何將直接影響到播音質量,所以,要做好對臺廣播就要做到聲音甜美,具有親和力。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從內外兩部下功夫。從外部講,要做到口齒清晰,能夠將稿件內容精準地傳達給受眾;從內部講,則要做到熟悉稿件,可以體會稿件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將自己熱情飽滿的情感在稿件中表現出來。
其次,講述兩岸動人故事。真實發生的故事最能打動人,所以,在對臺廣播播音中,應將感人故事應用進來,以此拉近兩岸民眾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拉近兩岸心理上的距離,為實現兩岸統一奠定基礎。如可以引入臺胞到大陸尋親的故事。
2.3將方言應用到對臺廣播中
在播音中所使用的語言十分重要,很多臺灣民眾表示之所以不愿聽大陸的對臺廣播,主要是由于播音中的語言是普通話,而不是閩南語,只有閩南語才能讓他們更信服。針對這種情況,在對臺廣播中就要將方言應用其中,才能吸引更多的臺灣民眾收聽對臺廣播。同時,還可以將閩南文化引入進來,這也是拉近兩岸距離的有效措施,滿足臺灣民眾需求。此外,為讓更多受眾滿意,還可以增加一些客家話節目,讓更多的臺灣民眾參與到節目互動中,這樣不僅可以了解他們對兩岸關系的看法,也可以幫助對臺廣播做好改進工作。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對臺廣播承擔著促進兩岸統一的重任,所以對臺廣播播音工作者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責任,做好對臺廣播播音工作,用飽滿的感情打動臺灣民眾,用甜美、親切的聲音為臺胞播講新聞,使用臺胞習慣用語與語言,深入了解大眾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臺灣民眾滿足,真正為促進祖國統一奠定基礎。
[1]劉榮.廣播播音中的情理交融[J].新聞窗,2012(4):115.
[2]丁星.文化因素在對臺廣播中的作用[J].新聞傳播,2014(10):120.
G2
A
1674-6708(2016)167-0017-01
張巖,一級播音員,吉林人民廣播電臺,研究方向為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