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萌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從“見證者”到“參與者”
——真人秀中的跨界主持人嘉賓
王梓萌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近年來,真人秀節目在電視熒幕上越來越火爆,逐漸成為了綜藝節目中的“主力軍”,與之相伴的是大量真人秀節目的“去主持人化”趨勢,傳統的主持人角色在節目中逐漸弱化甚至消失。但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主持人利用自身素質完成角色轉型,從綜藝節目的“見證者”轉變為“參與者”。本文就以撒貝寧為例,分析他在《了不起的挑戰》及《明星大偵探》中所表現出的真人秀跨界主持人嘉賓的一些獨特素質。
真人秀;主持人轉型;角色功能
電視節目逐漸泛娛樂化的今天,各大衛視在大型綜藝節目這一平臺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真人秀更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火爆的真人秀節目,如《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全員加速中》等,一個共同的趨勢就是“去主持人化”,傳統的主持人角色在節目中弱化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嘉賓來分擔主持人的角色功能。如熱播的《中國好聲音》,雖然主持人華少用超快語速來播報贊助商廣告贏得了極大的關注,但其角色功能也僅僅限于播報廣告和介紹節目基本信息。采訪、評論、控場等部分由于節目本身的節奏和導師的設置,不再由主持人完成。一些戶外真人秀節目甚至取消了主持人的設置。
這些節目削弱了處于傳統“旁觀者”“見證者”位置的主持人角色,但現在也有一些真人秀節目,主持人作為嘉賓——即“參與者”,參與進節目中,完成嘉賓功能的同時還體現了主持人的一些特性和素質。
下面我們將以撒貝寧為例,分析他在《了不起的挑戰》及《明星大偵探》中作為跨界主持人嘉賓所具有的一些獨特素質。
《了不起的挑戰》是2015年央視進軍真人秀的一大嘗試,節目引自韓國國民真人秀《無限挑戰》,嘉賓深入到各個行業的普通人生活,去體驗平凡生活中的了不起。其被觀眾所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央視的“反差”誠意,央視顛覆了以往的嚴肅傳統的形象,變得更加的輕松活潑,增添了更多年輕人喜愛的文化元素。在傳播主旋律、正能量時也采用“點到為止”的“燉雞湯”方式,讓很多觀眾大呼“央視的雞湯我還要來一碗”。
其中“燉雞湯”的部分基本都是由撒貝寧完成的。第二期撒貝寧挑戰600m絕壁清潔工時,在他下降的過程中,雖然非常艱難,但他仍表現出主持人的專業素質,利用有聲語言詳細地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觀眾,如“手酸”“冷得全身發抖”“不敢回頭看”等。后來雨勢變大,導演組要撒貝寧緊急撤離時,撒貝寧更是自帶了“解說”功能:“我們現在進入到攀爬階段,因為如果直上直下的話,繩子被雨打了之后會非常滑”“我現在緊緊地抓住唯一能承擔身體重量的枝條”“朱隊長還在撿他力所能及的范圍里的所有垃圾”,將現場的詳細情況以及一些不易被發現但又很重要的細節呈現給觀眾。
在很多真人秀節目中,主持人被弱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單一的有聲語言并沒有視頻短片或者專業的嘉賓導師表現力更強,但撒貝寧在絕壁清潔工的體驗過程中,除了他的身體動作、環境及后期配樂剪輯所帶來的表現力,他的有聲語言更增加了電視畫面的張力:既表現了自身感受,又解釋介紹了現場狀況。使觀眾更深入地融入當時的環境,更能觸動觀眾的心靈深處,使觀眾不知不覺地喝下了這鍋“雞湯”。同樣的解說功力還體現在了查干湖打漁這一期的冰面車技表現的環節,用“甩尾、加速、漂移、360度旋轉”等詞匯同樣增加了畫面的可看性。
同樣,在明星推理綜藝真人秀《明星大偵探》中,撒貝寧更是將這碗“雞湯”上升到了節目本身的意義上。明星大偵探的節目設置是如果兇手成功隱藏沒被眾人發現,他就可以獲得全部金條。《請回答1998》這一期中,撒貝寧作為兇手卻投了自己一票,在表述心跡時他回答:“兇手獲得勝利拿著金條離開僅僅是游戲的設置,這在現實中是痛苦的事情,我們希望能抓住真兇,救贖也可以發生在游戲里。”這也是從節目開始播出第一次兇手自首,這個舉動使節目在帶給我們樂趣的同時,也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和感悟。
除此以外,在節目的進行中,撒貝寧也承擔了掌控流程、采訪等多種功能。在查干湖捕魚的環節中,撒貝寧的提問很好地補充說明了捕魚法的原理,能幫助觀眾揭開思維盲區,更好地理解節目;在6人共同協作的多個環節,撒貝寧也承擔了推動節目進程、掌控時間的功能,保證節目節奏的功能。
撒貝寧在保送北大的面試中就曾展示自己的好嗓子,這個特長也被他帶到了這2個節目中,“兄弟情”這句歌詞更是變成了《了不起的挑戰》中標志性的元素。除此之外,北大法律系出身、做了法制節目主持人的撒貝寧在節目中也充分利用了他的法律知識,這也成為節目的一個獨特的亮點。在經商一期中,沙溢“偷”了撒貝寧的錢包,本來是一件平常的事,但配上撒貝寧故作嚴肅的“這個行為的性質你明白嗎?三年以上五年以下,如果情節更嚴重的話七年”,再配上《今日說法》的BGM,變成了本期最大的亮點之一。同時,學習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多年經驗也讓他在《明星大偵探》中的表現非常亮眼,無論是分析推理能力還是縝密的邏輯思維都給節目“偵探”這個元素增加了更多可看性。
勇于“自黑”也是撒貝寧的一大看點。他常在節目中自黑身高,在“消防特輯”中按高矮個排隊,最矮的撒貝寧卻偏偏沒有“自知之明”地與每個人比身高;在“人機洗車大戰”中,撒貝寧主動提起別人到小腿的襪子自己卻到大腿;在《明星大偵探》中更是與何炅一起組隊自黑身高。這種“自黑”有效地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與此同時,真人秀中往往嘉賓放大自己的表演與反應會帶來更好的節目效果。在節目中撒貝寧被沙溢打后“應聲倒地”,用身體擦地時“滿地打滾”,這都是夸張肢體表現,使節目更有看點。撒貝寧在戲劇社的表演功底也讓他在扮演“偵探”“兇手”“村干部”等角色時游刃有余。
除此以外,以撒貝寧為代表的跨界主持人嘉賓還有很多的獨有優秀素質。這些素質的形成是與他們原本的主持人身份離不開的。誠然,傳統型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角色確實在不斷弱化和分化,但在此壓力下,更多的主持人會開始選擇角色轉型。而這種轉型首先要建立在擁有扎實的主持人專業素養上,例如,擁有優秀的采、編、播、控等業務能力,縝密的邏輯思維和受眾意識、隨機應變的反應能力、充滿張力的肢體語言以及幽默親和的態度等。在此基礎上,成為“個性化”的主持人,能將自己的個人氣質融入節目甚至成為節目的氣質,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真人秀的“黃金時代”,尤其在真人秀越來越向“明星”真人秀發展的今天,轉型主持人不但不會被壓縮職業空間,反而會擁有更廣闊的平臺,無論是作為“見證者”還是“參與者”。主持人背景會給其帶來更適應電視呈現的能力,往往能帶給節目1+1>2的效果。因此只有將夯實主持人的基本功作為第一要務,才有可能適應傳統主持人角色弱化的時代趨勢,更好地完成角色轉型。
G2
A
1674-6708(2016)167-0028-01
王梓萌,本科在讀,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為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