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櫻
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泉州 362000
地市臺文藝部門如何突出重圍求發展
蘭 櫻
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泉州 362000
當新媒體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傳統媒體便不知不覺地受到沖擊與挑戰。特別是地方臺受到的沖擊最為猛烈,對地方臺各個部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中從地方臺文藝部門出發,就地方臺文藝部門如何突破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進行分析探討,以期為地方臺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地方臺;文藝部門;新媒體
曾經擁有幾十年大好風光的傳統媒體再也無法回到從前。就電視而言,節目即是產品。如何使我們的電視節目(即我們的產品)真正吸引觀眾,鎖定手中遙控器,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認可,已是傳統媒體人迫在眉睫的問題。而作為地市電視臺,文藝節目部門的生存發展更是夾縫中求生存。央視、衛視大投資大手筆超豪華陣容的各大綜藝娛樂節目已經讓消費者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作為地市電視臺,無論從財力、人力、資源人脈都不可同日而語。那么,地市級文藝節目應該如何尋求突破,力求發展呢?接下來我將對地市臺文藝節目部門的發展談談個人的設想。筆者認為,應該以文化為根基,突出本土特色,以節目為依托承載活動,將娛樂嫁接人文開展節目。今后可以將節目與活動完全打通,線上線下相結合,節目活動化,活動產品化,活動項目化,具體從3個方面展開:文化為本、市場為槳、創新為帆。
每個城市都有各自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文化永遠都是城市最根本的魅力所在。例如,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海濱鄒魯之稱,這里人杰地靈、文化積淀豐厚,地方戲曲更是絢麗多姿。如何展示和挖掘地方文化內涵呢?筆者認為,可以從節目入手。
節目暫且歸為3類:常態節目、主題節目、季播節目。
1.1常態節目
1)《咱厝戲臺》在電視臺文藝部已經是一個老品牌節目,周一至周六,15min時長。主要是經典劇目的展演平臺,是專為泉州喜愛曲藝的觀眾朋友量身打造的。泉州素有“戲窩子”的美稱,這檔節目內容都是來自泉州本土的地方戲曲藝術,包含有南音、高甲、梨園戲、打城戲、提線木偶等專業劇團的專業演出,10年來一直擁有較為穩定的收視群體,為泉州文藝工作者提供了專業的平臺,展示泉州文化藝術魅力,從而推動泉州文化藝術的傳播和弘揚。
2)泉州除了五大專業劇團之外,地方民間民俗文化也是豐富多彩,底蘊豐厚,如永春的白鶴拳,浮橋的拍胸舞,泉港的北管,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火鼎公婆、唆啰嗹等民間民俗藝術都別具一格;傳統手工藝也是美不勝收,如精致的料絲花燈,傳神的紙織畫,憨態可掬的木偶頭雕刻,傳統的烤漆藍,惠安的石雕工藝都讓人值得細細品味,這些也是本土電視生存和發展的富礦和不盡源泉,讓傳統文化展現出時代的魅力。因而建議地市臺對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進行深挖,從而豐富我們的熒屏。
1.2主題節目
越是民族的就越具國際化特色。近年來,無論國家還是城市都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例如,放大對傳統佳節的文化內涵和底蘊的挖掘,讓更多人關注和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于是,主題節日就成了主題節目的源泉。因而建議多策劃一些主題類的活動,如情滿中秋,懷想端午等節目策劃,以生產積極、健康、先進的文化產品為己任,以此提升電視臺倡導和諧美好新風尚的社會價值。
1.3季播節目
隨著《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節目的誕生,類似的季播節目風靡大江南北。為豐富當地老百姓的業余生活,增強娛樂色彩,文藝部可以考慮多增加一個拉進電視與觀眾互動的電視節目——季播節目。它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拓展出以一個季度或者半年作為一個周期的有生命力,可持續發展的節目產品(一會兒我將具體項目具體展開)。
地市臺文藝部現在確實處境尷尬,既要陽春白雪,又要經濟創收。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兩個字:市場。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市場拓展。
2.1節目活動化,活動項目化
真人秀的本質就是接地氣。根據地方特色,結合本土人文情懷思考打造真人秀節目《秀出你的愛》。眾所周知,中國人樂善好施,《秀出你的愛》就是以公益性激發慈善熱情設計一檔、充滿人文關懷的慈善類的真人秀、以競賽作為節目的主要形式,競賽所得獎品或獎金都無償獻給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獎品或獎金都是來自企業贊助,這樣很容易就將企業嫁接到節目中來,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2.2活動產品化
文藝部在運作大型活動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它可以化為市場、為客戶服務的重要的資本。同時,文藝部又掌握有大量的關于文藝文化人才方面的資源,這些都為客戶量體裁衣策劃以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給知名地產樓盤項目策劃一個為期一個季度《星耀泉州》的活動。通過這檔節目在全社會草根中尋找挖掘既獨特又具光彩魅力的節目或人物。從海選開始晉級賽,每場活動都在星光耀的營銷中心完成,這樣既有人氣,又可擴大影響,推動銷售。這樣的策劃,地產商會不舍得掏錢做節目總冠名嗎?以上拓展的這些活動都可依托節目這個載體呈現,我暫且給它定位為線上產品。
文藝部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要有更多的創新,接下來我將如何整合資源,借力使力,拓展、創新線下產品談談我的看法。即:渠道創新、機制創新、媒體融合創新。
3.1渠道創新
1)拓展商會和各個協會資源。舉個例子,我曾經在某商會成立之前前往對接,作為異地商會這樣的團體,他們渴望歸屬感和認同感,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來展示他們的風采。作為媒體你掌握了他們的需求是很容易就碰撞出火花,取得雙贏的,而后續的活動與收獲更多的就是細水長流。
2)打造區域產業文化品牌。泉州區域經濟特征凸顯。如晉江的體育產業,石獅的服裝產業,安溪的茶葉,惠安的石雕,南安的水暖、石材,德化的瓷器。每個產業都有自身特點又有不同的文化內涵,文藝部可以將觸角延伸到專業領域進行拓展。例如,德化瓷都我們可以圍繞瓷文化策劃文化賽事或者文化展示,做成瓷文化的國際大派對。也可策劃以瓷為媒走出去到東南亞國家地區做文化推介,展現這座城市的魅力與實力,將活動打造成一個區域的文化品牌,
3)引爆行業沸點。行業之美也可進行挖掘。我們可以開拓最美養路工,最美白衣天使,最美人民教師,最美消防戰士等項目,也可以點燃行業奧斯卡,如地產奧斯卡、汽車奧斯卡、紅酒奧斯卡等活動來引爆行業沸點。
3.2機制創新
建立傳媒戰略聯盟。當然,主動權和話語權掌握在電視臺的手中,在人手緊缺的情況下,傳媒公司就是我們編外的業務員,借力使力降低運營成本,增加創收。
3.3媒體融合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勢在必行。第一,加大移動視頻手機客戶端的融合。通過在手機客戶端,強化服務與互動功能,包括節目展示、市民爆料、便民服務、投票等互動模塊。打造文化與信息生產、消費、服務平臺的重要一環;第二,與網絡視頻的融合。現在很多網絡視頻都很愿意花重金購買節目視頻。愛奇藝花6 000萬購買《爸爸去哪兒》網絡視頻獨家播放權。當然我們無法做到大投入大手筆,那我們就以小制作、小成本的手法整合資源,聯合作戰的方式去擁抱互聯網。電視臺扮演總監制的角色,其它都交由影視公司完成。
以文化為本,市場為槳,創新為帆;通過節目活動化、活動產品化、活動項目化,做到線上線下的結合,這是我個人對于地市臺文藝部未來發展的主要思考,希望它能助力地市臺文藝部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1]段欣.新媒體時代地方臺節目定位的思考[J].新聞實踐,2013(9):49-50.
[2]熊波.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G2
A
1674-6708(2016)167-0069-02
蘭櫻,泉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