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欣,徐桂華,王曉立
濰坊市氣象局,山東濰坊 261011
探究微博在氣象服務中的作用
宋 欣,徐桂華,王曉立
濰坊市氣象局,山東濰坊 261011
本文通過描述氣象微博特點,闡述氣象微博內容,提出對發展氣象微博的5點思考,表明氣象微博是公眾氣象信息服務的一種新興手段,正全面而深刻地影響著社會,開創了網絡時代氣象信息發布與傳播的新領域,需要我們對氣象微博前景進行深入探究。
微博;氣象;服務;思考
微博(Micro—blog)也稱一句話博客,是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及獲取社交網絡平臺。用戶可通過WAP、WEB等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用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且實現即時分享。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給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氣象服務帶來新的沖擊。依氣象部門調查,微博僅次于手機短信,在公眾最希望獲取氣象服務信息的途徑中列第二,在城市公共氣象服務中的地位日益凸顯[1]。因此,為我們要深入探索新媒介傳播背景下微博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吸引公眾關注,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拉近氣象部門與公眾的距離,提高氣象信息的受眾面,實現氣象信息多元化的傳遞實效。
1.1內容豐富多彩,豐富服務方式
微博一次可輸入140字的內容,而傳統的手機短信只能輸入70字,相比之下,微博在氣象信息服務方面具有更大的文字編輯空間,微博除文字信息,還能插人圖片、網址、音頻與視頻功能,使其在傳播時可圖文并茂,音頻共享,微博的這個特點豐富了氣象服務方式,發展了氣象服務的多樣性,實現了氣象服務的新形式。
1.2信息發布及時,服務實時傳播
氣象微博可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快速發布和傳播氣象信息,信息的發布時間和頻次可靈活根據公眾需求增加發布頻次,實現滾動適時發布,與電視、12121聲訊電話等氣象服務產品相比,在傳播氣象信息時更及時快速,實時性強,尤其在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時,能使關注的用戶第一時間接受到預警信息,采取防范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3信息傳播廣泛,裂變傳播覆蓋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促使人們更關注信息的時效性。氣象微博的傳播是一種裂變式傳播,當氣象微博發布完氣象信息時,微博關注用戶可在轉發過程中進行無數次的裂變傳播,進一步擴展傳播量和傳播范圍。超過其它媒介的傳播速度和廣度使公眾氣象信息獲取的渠道更寬廣,擴大了氣象信息的覆蓋面和受眾面,公眾接受氣象服務信息的覆蓋率提高,實現信息再傳播的零距離。
1.4微博互動交流,提升服務形象
氣象微博不僅可向公眾傳遞信息,還可與用戶進行互動交流,使用戶從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參與者,得到、聽取用戶對公眾氣象服務的反饋意見,了解服務需求,拉近與用戶的距離,使氣象信息傳遞更親民化,建立公眾和氣象部門有效互動溝通的橋梁,擴大微博的影響力,提升微博的公眾氣象服務形象。
目前,氣象類微博的定位是發布氣象服務信息,從全國氣象微博來看,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天氣預報、災害預警、天氣實況、氣象科普、生活氣象[2]。
天氣預報是氣象部門對公眾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常規內容:精細化預報、3h短臨預報、24h預報、短期天氣預報、一周天氣展望,節假日天氣,從氣象服務角度看,天氣預報的精細化和準確性是目前公眾氣象服務面臨的迫切需求。
災害預警類氣象微博是災害性天氣發生時,各級氣象服務部門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發布災害預警信號,并進行相關防護和應對措施傳播,通過用戶閱瀆和轉發大范圍引起公眾關注,減少災害性天氣對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
天氣實況類微博主要包括雨情、能見度、氣溫及災害性天氣實況信息,天氣實況微博的傳播根據服務產品特點,以文字描述、圖片信息、視頻動態形式搭配發布,增加服務信息實用性,為公眾掌握氣象實況信息提供便利。
氣象科普類微博主要內容包括氣象名詞、氣象諺語識等,如什么是梅雨、副熱帶高壓、,二十四節氣等,這對面向公眾開展氣象科學知識普及,提升全民氣象科學素質,宣傳氣象科技發展和氣象文化有重要意義。
氣象微博在服務生活氣象方面的信息時,需要積極開發與公眾工作、出行、健康等息息相關的氣象服務產品,如舒適度指數、紫外線指數、旅游指數等,吸引公眾關注,方便公眾生活。
目前,氣象微博在氣象服務中比較被動,發布內容主要以天氣預報為主、內容不豐富、科普性不強、互動性不夠、形式陳舊,氣象微博在氣象服務中的優越性還沒有及時體現出來,沒有充分發揮出氣象微博的特點,筆者認為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氣象微博工作,完善氣象微博發布平臺,提升氣象微博的發展空間。
3.1健全規范流程,建立官方微博
官方氣象微博是個及其嚴肅的平臺,必須保證其唯一性。但由于微博注冊開通很簡單,信息發布門檻低,官方氣象用戶名被搶注的現象嚴重,現行的認證制度不完善,官方和個人微博混在一起,容易引起網友的誤會,影響氣象部門的形象和公信力[3]。針對這一情況應建立規范的微博氣象服務業務流程,加強對其信息發布的安全管理。
3.2加大重視程度,建立盈利模式
氣象微博作為新興氣象服務傳播手段,還沒有形成盈利模式,無法同時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在現有公共氣象服務體制下得不到應有重視。但其傳播特點符合公眾對氣象信息服務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氣象部門的形象,需要領導加大重視本地微博發展的力度。另外,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和資源,嘗試建立氣象微博的盈利模式,讓氣象微博創造社會效益的同時帶來經濟效益,為氣象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3.3建立微博團隊,發揮微博特點
氣象微博的傳播價值最終是由傳播內容決定,如何創作出使氣象微博關注者滿意的服務信息呢?這需要組建一支專業的微博服務團隊,培養一批文字功底好、溝通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微博制作隊伍,豐富微博傳播內容,加強對微博傳播形態研究,突出其形式多樣的特點,發揮它的強大傳播功能,運營氣象與微博長效發展的機制,實現氣象服務和微博的互動雙贏。
3.4了解民眾需求,開展滿意度調查
氣象微博的特點當中有互動性,這種互動性有利于氣象與公眾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了解服務需求,因為需求是發展的最大動力,要做好微博氣象服務,就要定期收集公眾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開展滿意度調查,針對公眾的留言,及時回復,耐心解釋公眾的咨詢,這樣做有利于改進氣象服務工作,提高氣象服務的水平與社會反響,促進微博的氣象服務快速成熟。
3.5宣傳氣象微博,擴大微博覆蓋
氣象微博在保證信息內容高質量的情況下,就要努力提高微博覆蓋面,因為氣象微博要在用戶關注后,才能獲取服務信息,如果沒有用戶關注或關注用戶甚少,氣象微博就失去了其傳播的價值,因此要想吸引公眾,擴大影響,需充分發揮其特點,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微博推廣活動,如在“3·23”世界氣象日、“5·l2”國際防災減災日等重大活動期間,組織人員開展微博宣傳,也可與電視、網站等新媒體進行聯動宣傳,增加氣象微博的關注程度,擴大其的覆蓋面。
微博氣象服務日益成為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的今天,只有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才能適應公眾不斷增長的氣象服務需求,實現氣象信息在網絡時代的有效傳播,就要充分認識到氣象微博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其特點和功能,吸引、服務公眾,促進氣象服務的多樣化發展,進一步提高氣象部門形象,增添公共氣象服務的手段,滿足公眾在網絡時代對氣象服務的要求。
[1]劉成成,楊琨.氣象微博成最親民公共服務方式[N].中國氣象報,2012-03-23.
[2]李娟,張嵐,陳睿.淺析微博在公眾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4(8):206.
[3]吳根平.我國政府微博發展的困境及對策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11(6):230-233.
G2
A
1674-6708(2016)167-0115-02
宋欣,助理工程師,濰坊市氣象局,研究方向為氣象服務。徐桂華,濰坊市氣象局。王曉立,濰坊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