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楊亮亮,陳 曄
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傳播領域的影響
楊 芳,楊亮亮,陳 曄
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大數據時代來臨,數據儼然成為新聞業的重要資源,數據在新聞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大數據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形態,其出現必然會對新聞傳播領域造成沖擊。本文從理論和實務2個層面闡釋了大數據對新聞傳播領域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數據新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今天的新聞傳播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新聞傳播領域面對新的背景環境要積極面對,在理念和實務兩方面做出改變,來適應傳播環境的變革。
新聞傳播領域的變革始于新聞傳播理念。觀念是行動的前提,只有觀念發生本質變化,新聞傳播領域的大數據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1.1樹立數據為主的理念
傳統媒體由于受到新媒體的挑戰,在技術和新聞時效性上都處于劣勢,在面對大數據時,傳統媒體稍顯的力不從心。傳統媒體在新聞的生產過程中帶有較大的主觀性,數據的收集和利用方面也起步較晚。在新的資源環境下,傳統媒體應逐漸樹立起數據為主的理念。數據為主的理念要求傳統媒體在新聞生產的各個主要環節都要以數據分析為主。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多年來積累的公信力和新聞資源使其在獲得新聞數據的渠道方面更加廣泛。傳統媒體在大數據時代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新媒體本身就比傳統媒體在技術和新聞思維方式上占優勢,所以新媒體在充分利用技術和海量數據資源優勢的基礎上,要牢固樹立數據為主的理念。新媒體樹立數據為主的理念不同于傳統媒體,不僅僅指利用網絡平臺收集數據,還指在收集數據的前提下加大對數據的開發,分析用戶喜好,定制個性新聞,滿足受眾的多樣需求。這樣數據的價值才會得到充分發揮,滿屏的數據并不能代表什么,數據背后的新聞才值得深思。
1.2建立“服務為王”的理念
大數據時代,數據資源極度富足,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新聞信息的選擇性都不斷增多。要在海量的信息中選定有價值的新聞選題并進行深度加工也絕非易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高質量的新聞內容會變得豐富起來。在這種形勢下,應建立“服務為王”的理念。媒體即使擁有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如果不能滿足受眾對服務的需求,那這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仍然不能稱為有價值的新聞。這種“服務為王”的理念,要首先在網絡媒體上實現。用戶可以定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設置推送的時間和方式。同時,媒體要盡可能多的收集用戶的行為數據。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需求,把受眾最關心的內容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推送給受眾。以“今日頭條”App客戶端為例,它根據用戶在社交媒體賬號發布或關注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找出用戶所屬的標簽、社交行為和習慣以及參與的群組等。然后根據所得的數據,對用戶進行相應內容的推送。
1.3數據開放觀念
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使得任何一個單一的媒體或媒介都無法收集全部的數據信息。媒體要秉持開放的態度開放數據,使數據的流通和更新變得更加及時和順暢。新聞媒體是為全社會服務的,為社會提供新聞信息是新聞媒體的職責。開放自身的數據庫為社會提供新聞信息,同時建立數據庫采集數據就是數據庫開放的過程。在這雙向傳播過程中,媒體自身的數據庫得到了補充和更新,社會的信息流通也變得更為及時。因此,媒體在大數據時代要建立開放共贏的觀念。
2.1數據新聞的興起
數據新聞是新聞業轉型的關鍵,是大數據時代在新聞傳播領域最大的創新。不同于傳統的新聞形態,數據新聞誕生在新的技術和思維環境下,它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新聞的生產流程。顧名思義,數據新聞的核心是數據。這里的數據不是簡單的統計數字,而是廣義上的信息,包括文字圖片、音視頻,乃至各種行為習慣、地理位置等。
數據新聞是未來新聞業的發展趨勢。作為數據新聞的先行者,英國《衛報》被視為全球數據新聞做的最出色的媒體之一。《衛報》強調“數字優先”理念,以適應數字平臺的出現。2009年開始“數據博客”欄目,整理收集各行業的數據,數據既包括量化數據也包括質性數據。后來國外很多傳統媒體紛紛效仿《衛報》的“數據博客”板塊,創辦了數據新聞,在數據新聞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目前,我國各大新聞網站都基本開設了數據新聞版塊,人民網的“圖解新聞”、新華網的“數據新聞”、搜狐網的“數字之道”等。央視繼“據說春運”之后,于2015年10月5日推出全新大型數據欄目“數說命運共同體”。節目挖掘超過1億GB的數據,分析發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40多億百姓休戚相關的密切聯系。
2.2新聞傳播生產方式的革新
大數據影響了新聞傳播生產的全部環節,從新聞采集、新聞報道到新聞產生都收到了大數據的影響。
在新聞采集方面,以前媒體采集信息的方式主要是記者親自到新聞現場進行信息收集。這種方式不僅會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而且信息的時效性得不到保證。在大數據時代,記者在社交媒體、網絡媒體上獲得直接或關聯數據信息,發現受眾的潛在關注點,為用戶定制屬于自己的新聞。個性化的新聞是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新聞推薦、推薦時間和推薦方式都會顯示在大數據中。
在新聞生產流程中,新聞報道是受到大數據影響最大的一個環節。大數據的出現,使得人腦的存儲容量收到了挑戰,單靠人腦來記憶數據已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因此,機器人新聞、人機協作寫新聞等相繼出現。人機協作新聞是記者在獲得新聞選題后,利用計算機獲得大量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獲得新聞稿件。大數據會提供新聞寫作的背景材料、現狀調查、預測趨勢以及相關稿件,記者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完成新聞稿件的邏輯關系和排版布局等工作。
新聞呈現形態在大數據時代也有了創新。由于大數據的特性,使數據新聞與其他新聞的呈現方式有所區別。新聞的呈現方式由過去以純文字、圖文、音視頻為主的方式轉變為數據可視化方式。數據新聞的可視化方式,主要指信息圖表形式。信息圖表又可分為靜態、動態的以及交互式形式。
2.3跨界與融合的理念
2016年5月,《跨界與融合:媒體大數據創新高峰論壇》在貴陽召開。會議中,清華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柳斌杰強調現代高新技術是傳媒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媒體融合是機遇不是危機。他認為大數據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引擎,改變了傳播的思路,改善了媒體運營的質量。媒體應與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網絡媒體結合起來,聚合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技術增強媒體之間的互相融合及跨界合作。
在大數據背景環境下,媒介的跨界與融合是媒體的未來發展趨勢,新聞傳播領域在實踐中不斷用行動踐行此理念。“據說春運”欄目是中央電視臺與百度合作制作的大數據新聞報道。央視與百度的跨界合作,不僅給受眾帶來了十分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還帶動了百度大數據業務的發展。第一財經與阿里巴巴旗下擁有億萬用戶的支付寶進行合作為其提供股票行情咨詢服務,同時第一財經財富管理頻道也登陸手機淘寶。基于大數據的財經產品與移動終端合作,雙方在多元數據的采集與整合上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使自身的價值得到了更大限度的發揮。大數據時代,面對各種各樣的數據,媒體必須適應新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方式,以多元化媒介來承擔信息傳播的職能,同時媒體更要學會挖掘數據資產,將數據資產財富化。
[1]陳力.大數據與新聞報道[J].新聞記者,2015:384(50):49-55.
[2]徐嵐.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新聞[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4,4.
[3]郭玉佳.大數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4.
G2
A
1674-6708(2016)167-0117-02
楊芳,學生,長春工業大學,研究方向為品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