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基
說起乙烯壓縮機,業內人士會概括為兩個字——心臟,因為“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壓縮機一停,效益為零”。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大型乙烯壓縮機的設計制造技術被世界上少數幾個國家壟斷,我國每年要花巨大代價購買進口設備,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盡快實現其國產化,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如今,不再盛氣凌人的外國專家一直不愿相信,馴服乙烯壓縮機這條“鋼鐵巨龍”的竟是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的一個“小女子”——姜妍。
鉆研:“兩份答卷”變成圓夢的“翅膀”
1997年,大學畢業的姜妍進入沈鼓,從事輔機冷卻器的設計工作。從上班第一天起,立志產業報國的她就成了師傅們的“小跟班”,對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認真觀察、仔細琢磨,針對每臺產品的特點,她都會準確記錄、精心歸納、詳細總結……寒來暑往,“小丫頭”姜妍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令老師傅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年后,提出了好幾個科研課題,成為設計室的骨干;5年后,研發出直徑近3米、長度11米的冷卻器(當時沈鼓最大);之后,又主導開發了公司首臺低溫容器,主導研制的雙管板換熱器又填補了沈鼓的技術空白。
姜妍的鉆勁兒和韌勁兒讓沈鼓領導敢于給她壓擔子,把她調到沈鼓集團設計院,專門從事離心壓縮機的設計工作。當時有人勸姜妍:“在原崗位都成‘大拿了,工資待遇又不差,何必去遭‘新罪?”姜妍聽后反而來了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離心壓縮機是沈鼓最核心的技術,干設計的就得干成這一核心產品。”面對新崗位,面對大壓力,姜妍放棄一切休息時間,整天以書為伴,大量翻閱國內外科技文獻,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并在女兒兩歲時報考了在職研究生。經過刻苦學習,姜妍很快夯實了理論基礎,并在多個重點型號壓縮機設計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迅速成長為設計院的設計室主任。
認識姜妍的人都說:“無論什么樣的任務,她都敢接;無論什么樣的點子,她都敢想;無論什么樣的困難,她都會想方設法地克服。”
設計失敗,修改設計;再失敗,再修改設計。經過3年多的不懈攻關,姜妍在一無可以直接借鑒的圖紙、二無成熟設計經驗的困境下,終于主導設計出我國第一臺45萬噸乙烯壓縮機,實現了該領域零的突破。
“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有著比男人還大的韌勁兒。那段日子里,她有空就泡圖書館,開館進去,閉館出來;從遼寧到福建,從廣東到黑龍江,沿著中國版圖的對角線飛了好幾個來回,穿梭于國內各大煉化廠之間;爬上幾十米高的進口乙烯裝置工作臺,仔細觀察設備的每一處細節;到國內有關科研院所走訪討教,吃閉門羹都習慣了。在出差最頻繁的時期基本上不著家,孩子都快忘記媽媽長啥模樣了。”一位同事回憶道。
從這次夢想成真開始,姜妍的成功設計一發不可收,不僅覆蓋了武漢石化、撫順石化等乙烯裝置,還囊括了寧夏寶豐MTO烯烴裝置、PDH等項目。其中,大型乙烯工程所需的整套“三機”裝備以及為其他大型工程配套的產品氣壓縮機等,都在我國石化工業發展史上首開先河。
“國際競爭是要講實力的,靠實力說話才能贏得尊嚴。”深諳此道的姜妍并沒有沉湎于欣喜,她深知打破國外壟斷僅是第一步,中國要真正有實力,就必須擁有領先世界的完善技術。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匱乏,從煤中分離甲醇從而生成石油化工產品已勢在必行。姜妍帶領研發團隊攻堅克難,率先研制出甲醇制烯烴(MTO)裝置產品氣壓縮機,成功打開了煤制油這個未來幾千億產值的新興市場,并在國內市場保持了95%的占有率。這套機組的技術水平現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我國在該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除此之外,姜妍還用“常溫裝配超低溫運行的離心壓縮機”等8項國家專利,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項,交出令人驚嘆的第二份“答卷”。
創新:為“鋼鐵巨龍”安上“中國心”
2006年,國家決定建設3個百萬噸乙烯項目。作為國內石化裝備制造業的排頭兵,研制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機組的重任非沈鼓集團莫屬。“姜妍!”沈鼓領導受領任務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小女子”。
“堅決完成任務!”姜妍領命時只有六個字,聲音不大,卻字字千鈞。
面對關鍵的技術瓶頸,姜妍組成黨員攻關隊,她親自擔任組長,集中黨員優勢力量,用“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展開攻關。她的辦公桌上再一次堆起了像小山一樣的圖紙,電腦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數據,手邊總有涼透了也沒動過的飯菜。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姜妍精心研究每個細節,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力求把工業品變成“工藝品”,經過不斷論證和優化,終于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設計方案。
2011年2月22日18時,沈鼓總裝車間內人頭攢動,燈光閃耀。我國首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躺在試車臺上,而它的設計者——姜妍卻靜靜地站在人群背后。其實,她內心就像母親等待嬰兒降生一樣,比任何人都滿懷希望而又惴惴不安。隨著試車總指揮一聲令下,機組開車、增壓,各項參數源源不斷傳來:轉數5890轉,振動值15微米,軸瓦溫度低于75℃……姜妍研制的乙烯壓縮機性能在平穩度上超越了國外技術水平。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縱情的歡呼聲響徹夜空。此時的姜妍,眼里流出了百感交集的淚水。
屬于中國人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橫空出世,連同之前研制成功的裂解氣壓縮機和丙烯壓縮機,標志著沈鼓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有百萬噸級“乙烯三機”設計制造能力的企業。我國百萬噸乙烯壓縮機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5年來,沈鼓已累計制造離心壓縮機1138臺,產值206億元,而姜妍和她的團隊設計創造的產值就高達109億元。
閃光:“女超人”還有多重“身份”
時光荏苒,姜妍也從昔日的“小跟班”成長為青年職工追捧的“大師傅”。“企業要發展,單靠某個人的力量絕對不行。我可不當孤獨的老學究,要對得起‘師傅這個稱呼,要用關愛之情育人,用栽培之心用人。”多年來,她時時處處關心同事,堅持人才育成、凝心聚力,打造出一支奮發有為的創新隊伍:逢年過節,她都會邀請青年員工到家里做客,親手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酷暑難耐時,她主動為大家送來水果、飲料解暑,還適時為員工舉辦集體生日;她了解每個年輕員工的特點和潛力,為他們量身定制工作計劃,全面提升每個人設計技術素質……“這個‘女超人不僅自己超能干,還是個超級棒的師傅、超貼心的大姐!”在姜妍的堅持下,大家都不叫“師傅”或“主任”,一律親切地叫她“姜姐”。
姜妍的閃光之處不僅體現在她的研發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更體現在她的忠誠品格上。姜妍成為“大明星”后,許多私企、外企都向她拋來橄欖枝,許以令人咋舌的優厚待遇。可姜妍沒有絲毫猶豫,一一婉言謝絕,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扎根沈鼓,她這樣解釋:“忠于設計,也要忠于企業,更何況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呢。我和愛人都在沈鼓打拼,對沈鼓的感情早已變成親情。只要企業需要,我們就要在這里干一輩子,做合格的沈鼓人!”
在沈鼓沒日沒夜地拼搏奉獻,讓姜妍收獲快樂幸福,但對家人她卻深感愧疚。工作繁忙,使她到外地看望父母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泡湯,親友們的聚會更是難見她的身影。女兒7個月時,她就請人照顧孩子,一直到現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次數寥寥可數,更是從未接過孩子放學。“女兒現在上初二,特別自立,學習成績還不錯。”姜妍既自豪又內疚地說,“孩子老師想讓我在家長會上介紹教育經驗,可一了解我家的真實情況就不讓我說了,說我容易成為‘反面教材。”
幸福:把名字刻在“國家砝碼”上
43歲的姜妍,身上仿佛有著使不完的勁兒,每天都從早忙到晚,下班了也要把圖紙帶回家看,滿腦子都是設計圖,在試車現場通宵達旦地工作更是常有的事。在設計某個80萬噸“乙烯三機”項目時,姜妍就像著了魔一樣,常常夢見某個參數出錯了,大清早臉都顧不上洗就沖進辦公室,反復核查后才發現是虛驚一場……回望過去,姜妍自己都數不清做過多少“冒險”的決定,接過多少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攻克了多少難關,承受過多么大的壓力。她說:“等有了十足把握再去做事,那何談創新發展?我有壓力不假,但那也是動力。”
“這樣的人不可能不成功!”同事們的感慨都是一樣的。多年來,姜妍所在的團隊先后榮獲“遼寧省優秀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等稱號,姜妍則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遼寧省道德模范”“遼寧十大科技英才”“遼寧省五一巾幗先進個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沈陽市特等勞動模范”等稱號,并獲國家專利8項、省部級科技類獎項7項、市級科技獎項7項、公司級技術獎項40余項……
榮譽等身,并沒有令姜妍止步驕傲。對她而言,更值得興奮的是為沈鼓爭光、為國家添彩。“對我們設計者而言,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指著裝備大聲地告訴別人‘這臺是我設計的,那臺也是我設計的,莫過于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國家砝碼上!”姜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