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組
1991年,王立榮剛到居委會上班,有一天突降大雨,居委會轄區里一個胡同下水道堵塞了,居民找到她,她和衛生員冒著大雨,用一天時間把下水道修好了。第二天,群眾給她送來了感謝信。這份不起眼的工作讓王立榮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了,心里無比欣慰,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2年。2003年,王立榮走上了黨支部書記的崗位。瑣碎事沒少,身上的責任和擔子卻更重了。
2005年7月,正當王立榮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時,她被診斷出患乳腺癌,隨即做了手術。術后一個多月,黑山縣暴發了禽流感疫情,王立榮不顧醫生“必須在家靜養,定期復查”的叮囑,毅然回到了工作崗位。
家人得知后苦口婆心地勸她回家,王立榮卻堅持守在第一現場,一邊認真統計撲殺雞的數量,一邊耐心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半個月下來,王立榮起了滿嘴水泡。
2005年12月8日,黑山禽流感戰役結束。王立榮卻因沒有定期復查,導致乳腺癌復發,不得不進行第二次手術。術后,很多居民熱心地給她打電話,到家里看望她。群眾的濃情,讓她堅定地扎根在社區,再苦再難也不曾離開過。近年來,由于常年吃藥維持,王立榮的身體每況愈下。2016年年初,她累倒在工作現場,被同事和家人送到沈陽接受治療。4月初,王立榮病情不見好轉,被轉到北京做進一步治療。
工作20多年來,王立榮從來不在辦公室里閑坐著,走街串戶、訪貧問苦是她的工作常態。對待社區居民,王立榮從來不分親疏遠近,她常說:“社區居民就是我的家人,我要永遠做他們的貼心人。”
社區低保戶張文選夫妻倆平時靠賣豆腐維持生活,兒子患精神病,兒媳是智障。王立榮和他家結成了幫扶對子。幾年下來,王立榮已經把張文選一家當成了親人,她和家人經常去看望他們,每逢節假日都送去慰問品。張文選的孫子出生后,給孩子買奶粉的事就由王立榮包了下來。孩子上幼兒園后,王立榮又負擔起孩子的托費。至今,無論張文選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王立榮都當成自己的家事去看待。
“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一名黨員,在社區工作不僅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還要創新服務,把社區打造成百姓之家。”王立榮說。
作為社區班子的“班長”,王立榮千方百計加強社區黨建基礎陣地建設,多方籌措資金,購置了400平方米的社區辦公用房,每年“七一”組織社區黨員在文化廣場進行文藝匯演、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黨日宣教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社區黨員的組織生活。
2009年,王立榮籌劃建立了社區“巾幗家庭志愿者服務中心”,組建了志愿者服務隊,成員由最初的12人發展到現在的245人。為豐富社區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王立榮發動社區居民組建了秧歌隊、健身隊和夕陽紅藝術團等,設立了圖書室、活動室,供社區居民看書看報、下象棋、打乒乓球、健身等,滿足居民的文娛需求。幾年來,社區堅持為群眾提供免費體檢2萬余人次,化解矛盾糾紛120余件,為12戶困難群眾維修房屋,累計投入資金達15萬元,幫助困難戶解決資金4萬余元,幫助600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常年義務為孤寡老人、老干部、老黨員代領工資、代送糧油,為他們送去黨的關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王立榮先后被授予“遼寧省服務群眾好黨員”、錦州市“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面對榮譽,王立榮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內的事。我是龍興社區的黨委書記,更是一名黨員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