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組宣
1999年,畢業于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的國艷華來到市政公司當了一名技術員,開始了她的筑路生涯。雖然看上去柔弱而文靜,但國艷華卻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始終在工地一線打拼。2001年夏,市政對文化路拓寬改造,作為技術員的國艷華勇敢地挑起了技術負責人的重任。當時她已懷有五個月身孕,丈夫擔心她身體吃不消,婆婆也極力勸阻。國艷華忍著妊娠帶來的各種不適,早出晚歸,堅守在施工現場。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身體越發笨重,有時腳腫得穿不進鞋子,可她依然每日巡回在路基挖掘、平整、壓實的施工全過程。路面攤鋪的時候,正是盛夏時節,國艷華在太陽的暴曬中鎮定自若地指揮著路面攤鋪的各個流程。炎熱的天氣伴著高溫瀝青料的熏烤,一個路段下來后,國艷華頭暈惡心如中暑般難受,但是她卻不肯離開現場。
2002年6月26日,國艷華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她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為同事做出榜樣。2004年3月,有4年技術員經歷的國艷華擔任市政處道路施工隊的副隊長,成為全隊唯一的女技術員、唯一的女隊長。2008年,擔任道路維修隊隊長后,無論大街小巷,只要有路面的地方,就會看到國艷華忙碌的身影。勘測、劃線、切割、修補,她事必躬親。當時一位出租車司機感慨地說:“這兩年市內的路況好多了,特別是下雨天、下雪天,再也不用為那些意想不到的大坑擔心了。”
2009年3月,國艷華憑借出色的工作業績,被委以第三項目部經理的重任。2010年是城市西部交通樞紐的改善年,也是市政工程改造項目時間最緊、任務最重的一年。市區內的改造項目大都是地下管線密布,地上與電業、煤氣、自來水等管線交叉,施工難度大。文化路、長江路、南大街均地處市區主干道,行人車輛密度很大,又不能完全封閉交通,安全施工難度可想而知。接到任務后,國艷華深知自己責任重大,她集結手下的技術人員對城市西部道路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各管線單位聯系,詳細摸清地下管線分布情況,并制訂了周密的改造計劃。施工過程中,她幾乎寸步不離施工現場。每次在工人、機械進場前,她都耐心細致地做好臨街商鋪的解釋勸說工作。在國艷華的帶領下,工人們晝夜施工,風餐露宿,硬是靠“鐵人精神”創造出了市政工程改造史上的“朝陽速度”:文化路西段改造1.5萬平方米,45天通車;長江路西段改造1.5萬平方米,38天通車;南大街北段改造7000平方米,17天通車;文化廣場轉盤改為道路工程充分利用“十一”假期,12天全部完工,城市西部的交通樞紐從此煥然一新。
2014年,市民翹首以盼的朝陽最寬的道路——文明路開始施工,這部分路段需要開挖的溝槽有五六米深,鋪設的排水管直徑達3米多,而且路段土質松軟,隨時都有塌方的可能,這對施工工序及現場安全管理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怎樣科學合理地安排施工能夠既保證質量和進度,又保證安全,成了國艷華每天必須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國艷華每天還要與進行隱蔽工程施工的電信、電力、燃氣等多家單位進行密切協調合作,才能使工程有序進行。那段日子,國艷華忘記了自己的嬌弱,和男人們一樣晝夜摸爬滾打在工地上,確保了工程質量、進度和安全。事后丈夫回憶說,那段時間,孩子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媽媽昨天晚上回來過嗎?”
站在車水馬龍人流如織的繁華街頭,看到市區的路更寬了、燈更亮了、排水也更暢了,國艷華心中無限感慨。她說:“市政工程是民心工程,也是良心工程,我要建好每條路,創造精品工程,讓百姓出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