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萍
兩年前的9月,筆者作為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成員,有幸來到被譽為“遼東第一村”的鳳城市大梨樹村,實地學習考察了這個聞名遐邇的全國文明村。
之前,我們從電視和報刊等媒體上略知這個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的發展巨變,當踏上這片瓜果飄香的土地,置身于這個頗具麗江古城韻味,融古典與現代氣息為一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時,我不僅被“毛豐美”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深深地感動著,更為他那種堅韌不拔的“干”字精神所折服……
毛豐美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將大半生都貢獻給了山溝鄉村的發展。從擔任村委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以來,帶領村民艱苦創業,共同致富,把一個昔日的窮山村發展成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集體總資產4.8億元的全國文明村,靠的就是他堅忍執著的“干”字精神。毛豐美帶領村干部從販賣小米和土豆起家,到改造荒山、建設萬畝果園;從修拓村民當初不理解的15米寬的馬路,到統一修建模仿明清風格的古建筑群,無不彰顯出這位村書記開放前瞻的思想理念和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
在接近一天的學習考察當中,我們從村寨到街坊、從花果山到陳列館、從市委書記到普通百姓,所見所聞,所到之處都能聽到對這位當時已躺在病床上、身患癌癥晚期的老書記的敬仰和贊嘆……
在大梨樹村花果山上有一處制高點叫“攬云閣”,它的對面有一座9米高的“干”字碑,上面雕塑了一個正在揮鎬刨土的人,他的腳下是堅實的土地,揮鎬人滿懷激情奮勇勞作,成為大梨樹人的化身。在三個雕塑廣場,最引人注目的是“干”字精神:第一個廣場是站立的公雞,寓意公雞打鳴天一亮就開始干;第二個廣場是月亮,披星戴月干;第三個廣場是托舉的一個太陽,頭頂烈日干。在大梨樹村百姓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干要苦干,彎大腰流大汗;干要實干,堅持實事求是;干要巧干,講科學闖市場。毛豐美的“干”字精神最直接也是最生動、最深刻地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他以這種精神不僅帶領農民走上致富路,更造就了大梨樹人的幸福生活。
“干”字精神是毛豐美帶領大梨樹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走向富裕、幸福、文明新生活的高度概括。他說,做村干部就要“干”字當先,腳踏實地地干,堅持不懈地干。他帶領大梨樹村黨員群眾發揚“干”字精神,開荒山、種果樹、搞鄉村旅游,進城開旅店、建市場、辦企業,走出一條農、工、商、貿、旅一體化的發展路子,使大梨樹人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農村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毛豐美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赤子之心,感天動地,毛豐美用自己對黨、對人民、對崗位的無比熱愛,不僅贏得了大梨樹村4800多名村民的信任、擁護和愛戴,也贏得了鳳城市、丹東市乃至全國廣大干部群眾的贊同和認可。
毛豐美是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杰出代表,他的先進事跡和光輝形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境界。從毛豐美的“干”字精神,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實干精神,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為民情懷以及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
當前,全省正在掀起學習毛豐美同志先進事跡的熱潮。推進遼寧新一輪全面振興,打贏爬坡過坎、滾石上山攻堅戰,迫切需要一大批毛豐美式的優秀黨員干部。
做毛豐美式的黨員干部,就要始終以毛豐美為鏡,自覺將自己的人生追求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大無畏精神,面對困難不低頭,咬住青山不放松,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立足本職、勤勉敬業,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矢志不渝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終身。
做毛豐美式的黨員干部,就要始終以毛豐美為鏡,自覺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思想上愛民、行動上親民、工作上惠民,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真心實意地紓民困、排民憂、解民難,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的意識和本領,讓毛豐美的實干精神真正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種自覺、一種價值、一種習慣、一種常態,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和更多人的幸福聯系起來,才能體現出自身的社會價值和意義。相信這樣的干部多了,我們黨的事業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