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
(廣西柳州市柳江縣洛滿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545104)
探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模式
梁友
(廣西柳州市柳江縣洛滿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545104)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變革,我國農業經濟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一方面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另一方面,由傳統的農業形式逐漸發展為現代化農業形式。所以,為了滿足新時期農業發展需求,我國必須建立新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結合市場經濟的特點,分析如何能夠更好的推廣農業技術,并且依據市場經濟的規律,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同時,要抓住農業推廣和現代農業模式的內在聯系,結合時代發展的趨勢,找出農業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體系下的具體辦法。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模式
農業推廣技術對于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它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基礎。隨著社會主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已經由原先的計劃體制轉變為市場體制,由市場決定資源分配,由此,我國各地結合市場需求,形成了不同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只有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才能夠更好的建設現代化的農業基礎,從而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的作用,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構建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促進體系的全面建設和發展。在現實生產活動中,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1 必須適應農業生產組織形式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改革,我國農業的生產組織形式逐漸由小農經濟形式向合作經濟和專業合作經濟的組織形式發展。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農業科技成果與農業生產之間的橋梁,只有更好的結合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才能有效的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農業技術推廣不只是簡單的信息推廣,它包含了農業技術信息傳播以及方法推廣,所以,建立組織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高校推廣農業技術的必然要求。建設從中央到省再到縣鄉,逐級建立的行政型農業推廣體系,需要結合農業生產管理的組織體系,進一步發揮農業科技推廣的作用。
1.2 必須適應經濟體制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經濟體制已經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農業生產運作必須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所以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也必須按照市場規律,從而滿足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①農業技術推廣是為了能夠更高效率的利用農業科技,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②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必須根據市場實際需求,以市場為中心,利用經濟杠桿來決定農業技術推廣的寬度和深度。③由于我國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使我國農業經濟在市場經濟中具有開放性、多元性的特點,所以,在農業推廣隊伍的建設中必須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進行多元化、多層次的推廣建設。
1.3 必須符合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
目前,我國農業處在轉型期,生產力水平有限,并且地區發展不平衡,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農業技術推廣的時候,不能籠統的進行,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生產力水平,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推廣。在整體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必須結合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推廣發展,使得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向著市場化和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如圖1所示。

圖1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市場化、產業化機構圖
2.1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發展現狀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迄今為止已經發展了五十多年。在這期間,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組織通過不斷的建設、改革和完善,取得巨大成就。從而基本上形成以政府建立的專業技術推廣部門為基礎,專群結合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我國農業結束推廣人員主要由國家干部、合同干部和合同工人組成,并且,在鄉縣級別的農業技術推廣系統中,有很多人員都是臨時工。目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主要有三個來源:①政府關于農業技術推廣的專項撥款;②技術推廣項目費用;③農業技術推廣單位的實際收入來源。
2.2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①我國農業推廣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a.我國關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不足,平均水平相較與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比較低。b.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經費落實不到位,從而使得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出現嚴重短缺。②缺乏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推廣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技術推廣要求。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大多是由非專業人員構成,技術人員比例普遍偏低。③缺乏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手段和方法,推廣內容也不夠科學。商品農業的發展,根本目的是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經濟收入,在農業技術推廣時,農民不僅僅只是需要必要的技術指導,而且需要提供優良的種子和物資供應,以及農作物的儲存和銷售技術,還有必要的市場信息等。④農業技術推廣事業部門具體職能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執法和行政管理類,中介服務類,經營性服務類和公益性服務類。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很多推廣機構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能,或者一個單位同時擔任著多種職能,使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職能出現缺位和錯位現象。
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要包括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系統、準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系統和經營性農業技術推廣系統三類。根據這三種類型以及目前我國農業技術發展水平,可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分為三種模式:農業技術推廣站示范帶動模式、農業專業技術協會推廣模式以及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模式。其中的農業技術推廣站示范帶動模式屬于公益類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而農業專業技術協會推廣模式和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模式則分別屬于半公益性質和經營性質。
3.1 農業技術推廣站示范帶動模式
農業技術推廣站主要由相關政府機構負責,它完全是公益類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存在任何的盈利性質,其主要的資金來源也是國家財政撥款。它主要由農業主管部門、政府科技局系統以及政府財政部門等,是我國農業科技服務的主要領導力量。其中,農業技術推廣的規劃和管理主要由省級農業推廣總站負責,而具體的業務則是由地、市級農業推廣站負責。農業技術推廣系統主要由兩大分系統組成,如圖2。

圖2 農業技術推廣站帶動模式機理
其中,技術推廣服務系統和對象團體系統之間是技術供需的關系。技術推廣服務系統主要包括推廣人員,農業技術推廣站以及推廣政策環境。而對象團體系統則主要包含了農民、農村社會結構以及農村社會環境等。系統中,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推廣人員通過推廣平臺以及推廣政策向需要技術的農民推廣農業技術,其中的推廣技術直接受到推廣政策環境和農村社會環境的影響。
3.2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推廣模式
我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由中國科協直接領導,協會成員主要是從事農業技術研究的研究員以及農民科技致富帶頭人組成。它是依法登記的非盈利性的科普社團。農業技術協會的成立,是為了更好促進廣大科技工作者與農民的聯系,并且通過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使農業技術更好的服務于農民,服務于現代農業建設。它的職能是根據市場需求,組織農民不斷的開拓市場,增強農民的農業技能,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養現代化的新型農民。
如圖3所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處于市場競爭的主體地位,它可以把市場信息準確傳遞給農民,從而引導農民在農業種植方面更加專業化,市場化,進而使農業生產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市場經濟的發展。

圖3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推廣模式圖
3.3 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模式
首先,農業科技園區通過建立農業專家大院,再通過專家大院來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并且建立農業生產試驗基地,對新引進的農業品種和農業科技進行試驗,試驗成功后再進行廣泛推廣。園區通過建立中試基地與園區龍頭企業進行合作,同周邊的基層農戶簽訂合約,由園區聘請農業專家對農戶進行指導,解決農戶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農業科技園區以農業專家大院為基礎,通過與龍頭企業的合作,充分發揮園區的資源整合和支配能力,帶動農民高效率的生產作業,實現農業技術的推廣和示范。

圖4 農業科技園區推廣模式結構圖
通過以上分析,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主要包括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及農業科技園區三種推廣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實際的農業生產力水平和市場需求,采用合適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進而更好的推廣農業技術,服務社會現代化農業建設。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①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增強政府職能,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②要對農業技術的推廣進行準確定位,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生產力水平選擇合適的推廣模式。③要結合市場發展需求,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提高隊伍成員的專業水平,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1]王新華.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運行模式分析[J].吉林農業,2015(7):56.
[2]常景山,喬英,田紅偉,等.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模式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上半月),2014(11):109.
[3]汪發元.中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比較分析[J].世界農業,2015(6):21~24.
F323.3
A
1004-7344(2016)14-0184-02
2016-5-3
梁友(1985-),女,助理農藝師,大專,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植保、種植等農業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