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萬才++黎大勇++和鑫明



滇金絲猴又叫黑白仰鼻猴,是中國特有的靈長類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分布在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海拔3000-4100米的高山暗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被稱為“雪域精靈”,是棲息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
“朋克頭”、“丹鳳眼”、“朝天鼻”、“大紅唇”是滇金絲猴標志性的特征。很多人第一次看后都會覺得納悶,滇金絲猴為何沒有一點金色。這就要從滇金絲猴的取名歷史說起了。1870年Milne-Edwards首次描述了川金絲猴,定名為Semnopithecus roxellana。1872年Milne-Edwards重新確定了川金絲猴的分類地位,并將其劃分為一個新的屬——仰鼻猴屬。1897年Milne-Edwards根據采集自云南德欽縣的金絲猴的標本描述和定義為滇金絲猴。因為仰鼻猴屬中最早被發現的是具有金黃體毛的川金絲猴,所以后面發現的有著“朝天鼻”的猴子沿用金絲猴這一稱謂。因此,滇金絲猴的另一稱謂“黑白仰鼻猴”才能真正體現它們的特征。
滇金絲猴和其他靈長類一樣是群居動物,但是不同于獼猴屬靈長類,它們沒有猴王。一只成年雄性、若干雌性及后代所組成的一雄多雌單元,若干這樣的單位,外加一個全雄群,就構成了滇金絲猴猴群。這種社會結構叫重層社會,是靈長類進化中最復雜的一種社會結構。云南白馬雪山保護區響古箐這個猴群由8個一雄多雌單元和1個全雄單元組成。除了主雄打斗和小猴玩耍,各家庭單元間幾乎不來往,但卻又若即若離地結合在一起。
一般情況下,還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小公猴們要被家長趕出家門。一群同病相憐的公猴組成了一個單身漢俱樂部全雄單元。這些單身漢們自從有了自己的組織,又會變得開心快活起來,平時吃飯睡覺互相打鬧玩樂,沒有家庭的負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生活過得“輕松滋潤”。雖然單身漢的生活逍遙又自在,但是日子久了也難免有寂寞難耐的時候。膽子大的公猴會正面挑戰家庭主雄。膽子小的公猴會勾搭別人的老婆,有賊心沒賊膽的公猴們便開始和同性有性行為。除了這些被轟出家門的小公猴和雖成年卻未能“婚配”的公猴,全雄單元還吸收一批被奪去家長地位的戰敗公猴,有時還有1歲多的小公猴也會跟隨著失去家庭的父親一起進入全雄單元。所以全雄單元是一個群英薈萃的所在,有的是曾經風光無限、現已看淡風起云涌的退隱老者,有的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有為少年,有的是臥薪嘗膽、雄心勃勃準備重出江湖的復仇者,有的是天真無邪、率真可愛的懵懂稚子。這群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單身公猴們聚在一起,看上去頗有江湖的味道。全雄單元里的懵懂稚子在時光的磨礪下變成一個孔武有力的英俊小伙時,就會向其他家庭的主雄發起挑戰,多次激戰之后實現逆襲便成為新“霸主”,左擁右抱,妻妾成群。
多數公猴的一生都要經歷被逐出家門、在全雄單元學習成長、當上一家之長、被攆回全雄單元這樣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有些公猴一輩子都搶不到家庭,但它們的心態特好,自愿擔負起警戒和保衛種群安全的職責。地面遷移時,全雄單元會在群體的最前面和最后面擔任警戒任務。發生危險時,它們率先向同伴們發出報警信號,然后奮不顧身沖鋒戰斗在第一線。因為有了全雄單元的單身公猴們這支忠心耿耿驍勇善戰的“親衛隊”,家長公猴們不用分心去管這些雜事,能專心致志地投身于照顧家庭、“造小猴”和撫養小猴的“偉大事業”中。
理毛是滇金絲猴最最常見的社會活動。對于理毛,科學家們給出了兩種解釋。一種觀點認為,理毛具有衛生功能,相互理毛的目的是清除身體表面皮膚和毛發中的鹽粒和皮膚寄生物,被理毛者身體會變得干凈,而理毛者也可以獲益,因為清理出來的鹽粒和虱子可以作為食物補充理毛者身體所缺元素。
另外有觀點認為,理毛還是一種社交儀式化行為:其一,具有緩和功能,相互理毛也被看作是一種儀式化的平息行為,它執行著阻止潛在攻擊或消除理毛接受者相互理毛中的抵觸情緒,降低個體間的緊張程度,減少受到的攻擊。其二,具有聯盟功能,理毛能作為個體間友誼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也向接受者和其他成員發出希望建立聯盟關系的信息。還有一種“生物市場理論”特別有趣,認為理毛是一種可以交換的“商品”,比如低等級的猴子為高等級的猴子理毛之后,可以獲取和其一起吃飯或者睡覺的權利,而且交配完之后的母猴會為公猴理毛,作為對公猴“辛苦”交配行為的回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