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松
怎樣運用《反家庭暴力法》保護孩子?
?劉昌松

江蘇徐州一讀者來信咨詢:我兒子強強11歲,今年4月在學校被同學佳佳絆倒,一顆門牙折斷。佳佳父親認為,孩子還未成年,也不是故意的,不同意承擔主要責任。學校認為,事件發生在下課時間,學校也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我該找誰擔責?
答:未成年人在學校期間遭受人身損害,學校是否擔責,適用的法律是《侵權責任法》。該法針對不滿10周歲孩子和已滿10周歲孩子,作出了很不一樣的規定。
該法規定,對于不滿10周歲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就應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學校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的除外(第37條)。這就是說,不滿10周歲的孩子一旦在學校人身受損,法律即推定學校存在過錯,令其擔責;唯一例外的是,學校能夠提供證據證明其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沒有過錯,才不擔責。但這種證據往往很難提供,正因如此,立法傾向于一般讓學校承擔責任。
但是,對于已滿10周歲不滿18周歲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于他們的心智已經成熟到一定程度,法律對學校就沒有科以太重的監管職責。法律規定,已滿10周歲的孩子在學校期間受到人身損害,應由受損害的孩子或其家長證明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存在過錯,學校才擔責,否則學校不擔責(第38條)。
本案中,強強已經11歲,你主張學校擔責,應由你來證明強強受傷時學校管理失職,存在過錯。但這種舉證責任難以完成,因為沒有法律法規要求老師對于10周歲以上的孩子,下課也要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也難以證明學校平時沒有對學生課間活動進行安全教育,你證明不了學校過錯,學校即不擔責。
當然,學校對強強的受傷不承擔責任,不意味著其他人也不承擔責任,本案中絆倒強強的人是佳佳,其父母即應對強強的受傷承擔責任。因為《侵權責任法》同時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即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哪怕監護人盡到了監護責任,也只是減輕而不是免除責任(第32條)。這里只要考慮強強的受傷是否是佳佳造成的,若是就應當承擔責任,至于佳佳是故意還是過失造成,并不影響責任的判定。
安徽蕪湖一讀者來信咨詢:我丈夫脾氣火爆,常常拿孩子出氣,孩子身上經常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現在《反家庭暴力法》已經實施,我該怎樣用法律保護孩子?可以申請撤銷他的監護權嗎?
答: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反家暴法所稱的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遇到家庭暴力,通過有關單位維權是基本辦法。你可以向你丈夫所在單位、孩子所在學校、家庭所在社區組織以及轄區婦聯等有關單位投訴和求助,有關單位有義務予以制止并幫助處理。你也可以向轄區派出所報案,得到其及時出警制止、調查取證、協助就醫、鑒定傷情,還可以根據情節對你丈夫出具告誡書和給予拘留等處罰。尤其是告誡書,內容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等內容,是以后處理家暴案件的重要證據。
最后,你還可以通過司法途徑來保護孩子,主要是請求法院作出人身保護令和判決撤銷監護權。人身保護令包括禁止你丈夫對孩子實施家暴、禁止他騷擾、跟蹤、接觸孩子,責令他遷出你們的住所。提出撤銷監護權之訴有兩項法定條件,一是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二是由被監護人的近親屬或居委會等人員或單位提出申請。如果你丈夫對孩子的家暴達到了嚴重的程度,你有權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和判決撤銷監護權都是很嚴厲的措施,若通過其他方式能夠遏制家暴,盡量不要使用這兩項措施。
也應指出,若你丈夫的家暴真的達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法院根據你的申請,責令你丈夫遷出住所和撤銷了他對孩子的監護權,仍然不免除他對孩子承擔撫養費等法定義務。
(作者系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主任)
編輯劉建淑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