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慶波 白可
激揚改革風帆大展振興宏圖
——錦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紀實
◎文/王慶波白可
審批至時40限個由工2作7 5日個,工行作政日職壓縮權
事項由4231項減少至1985項;“抓載體考核、設專局監督、以交流勵人”讓“太平官”無處藏身;新華社、《人民日報》《遼寧日報》多次進行專題報道……因遼沈戰役而聞名于世的錦州,再一次以改革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運行之穩,奏響全面建設遼西區域中心城市的最強音。
錦州市委高度重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注重在整治環境、營造氛圍、“干好底活”基礎上,以大氣魄推動改革實現重要突破。
注重頂層設計。改革伊始,錦州市委主要領導就明確指出,改革的態度、改革的成效,就是檢驗全市政治力、執行力的尺度;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對黨的事業盡忠,就是對錦州人民的幸福盡責。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對于錦州振興發展的戰略意義,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緊緊依靠改革解決突出問題、推動長遠發展上來,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勇氣與決斷沖破觀念障礙,突破利益藩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攬全局,市委書記、市長親自研究謀劃改革方略,市人大、市政協主動作為,市委常委會、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聯席召開,定思想、定調子、定框架,確定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共下一盤棋、同唱一首歌、擰成一股繩,凝聚了推動改革的強烈共識和強大合力,為改革順利啟動實施提供了堅強保證。

再次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錦州,開始踏上新的征程
凈化政治生態。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謀定而后動,營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環境。錦州市強力開展機關作風百日整治、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公檢法執法執紀作風整治、城鄉低保審核清理及醫療衛生系統整治、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整治等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創新性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法治錦州建設年、基礎教育建設年和農村環境建設年,從嚴治庸、治懶、治散。堅持把做事作為考核載體,把考核標準做實、做細,將任務完成情況與干部作為聯系起來,倒逼干部作為,將為官不為這一“看似有形、抓卻無蹤”的問題具體化、透明化,讓為官不為者無處藏身,為推進改革掃清了障礙,開辟了道路。為了鞏固作風整治成果和建立長效機制,在全省成立了首家機關作風監督局,形成作風監督制度化、常態化的新機制。
從形成共識最集中、群眾呼聲最強烈的領域和環節入手,以問題倒逼改革,以亮劍汰除頑疾痼癥,切實通過改革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
堅持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2014年,錦州市自亮家丑,劍指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歷時8個月、加蓋133個公章仍然沒有完成審批的問題。這場自我革命,把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錦州市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對權力“動刀子”,取消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優化審批流程, 堅決把權簡到位、放到位。全面清理行政審批要件,取消232項行政審批前置要件,削減率39.1%;對185項證明要件逐一進行清理,取消不必要證明47項,削減率25.4%;制定了政府工作部門和單位權責清單,各類行政權力由4231項減少至1985項,核減率達53%。特別是在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方面,率先制定出臺了《建設工程項目并聯審批流程圖》,將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項目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75個工作日壓縮至40個工作日,壓縮率高達78%,全省簡政放權現場會在錦州召開。去年5月,新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投入運行,實現審批部門成建制“應進必進”“一個窗口審批”和“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探索推進一張表審批,大力推進網上審批平臺建設,實現市、縣(市)區網上審批聯動,實現了“信息多跑道,企業少跑腿”。僅2015年新增內資市場主體就達到2.6萬個。
堅持以解決突出問題為著眼點。針對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辦事效率低下等問題,啟動多輪政府機構改革,將沿海三區進行整合,合并精簡7個政府工作部門、撤銷5個事業局和單位,減少59個內設機構。大力推進縣域產業園區改革創新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北鎮和義縣作為產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點縣,探索出縣域產業園區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創新性形成了黨工委、管委會“機構合署、黨政合一”的管理機制,“管委會+開發建設公司”的運行體制,“身份檔案制、崗位工資制、全員聘任制”的激勵機制。目前,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工作正在全面推廣。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將全市企業性質、政府性質的投融資平臺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并以盤活存量資產資源為切入點,組建8個產業集團。堅定不移地提振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研究制定促進非公有制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多個實施意見,從要素供給、資金引導、司法保障、軟環境治理等多方面進行培育與扶持。全面加快遼西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步伐,著力開展金融模式創新,重點發展地方金融機構,錦州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7個,濱海新區大學城、松山新區大學科技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錦州科技園即將成為錦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地標。
錦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強調,讓改革紅利惠及錦城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所在,要通過改革提振錦州人民建設錦州、振興錦州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統籌推進社會事業改革。結合開展基礎教育年活動,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工程,積極推動薄弱學校改造和標準化學校建設,有效化解“擇校生”“大班額”,并在城鄉全面建立人均300元的“班主任津貼”。實現就業失業登記系統與社會保險管理業務數據互聯,全面啟動基層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
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實施海岸帶綜合整治,建立陸海統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機制,強化海域使用管控措施,出臺并落實促進沿海地區重點產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嚴格監管污染物排放,取締10噸以下燃煤小鍋爐,實行一縣一熱源,規劃建設危險廢物再生資源產業園。
統籌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成立錦州市信訪案件評查委員會,并在市級層面成立由市委常委為組長的十個下訪督導組、由副市長及副市級干部為組長的十個下訪工作組,全面實行下訪督導。積極推進司法公開,司法機關案件辦理全部實行網上流轉、程序公開。出臺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實施創新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三年規劃。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建立“一鄉一所”監管新模式。
統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文化建設年活動,啟動實施全民文化素質提升、文藝精品創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六大工程”。積極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建立“錦州發布”微信公眾平臺。深化“一縣一品牌”創建工作,“八旗錦繡”被評為省級示范項目。
統籌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黨員干部民主生活會質量量化考評辦法,探索對民主生活會實施百分制量化。改進競爭性選拔干部辦法,選派157名市直部門優秀中層干部駐村蹲點鍛煉。打破干部部門化,交流中層干部78名。深化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從嚴治黨邁上新臺階,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明顯改善。
統籌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改革領導方式,強化市委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改革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黨內監督體制和工作機制。截至今年4月,共查處不作為、不擔當問題102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28人,并對7起典型案件實行“一案雙查”,對10名領導干部進行通報批評。
細數一項項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牽動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舉措,盤點一個個影響全局、關系長遠、切中要害的重要制度規范,錦州人民正激揚改革風帆,昂首闊步行進在振興發展的宏偉征程中,奮力奪取全面建設遼西區域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