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堅華 楊洪偉 楊俊雯 沈瑞揚
?
中醫(yī)體質類型與不孕癥證型相關性的調查
沈堅華楊洪偉楊俊雯沈瑞揚
目的對不孕癥患者進行體質類型調查,以發(fā)現不孕癥的易感體質及其與不孕癥證型的相關性。方法選取500例不孕癥患者,同時選取250例健康婦女作為對照,填寫中醫(yī)體質調查量表及臨床觀察表,統(tǒng)計并分析不孕癥的偏頗體質及其與不孕癥證型的關系。結果兩組在平和質、氣郁質、陽虛質有顯著性差異(P<0.05),陽虛質不孕癥患者的證型與腎虛型有關系,氣郁質不孕癥患者的證型與肝郁型及虛熱內擾型有關系(P<0.05)。結論氣郁質、陽虛質是不孕癥的明顯偏頗體質,偏頗體質與腎虛型、肝郁型及虛熱內擾型有相關性。
不孕癥證型;體質類型分布;中醫(yī)體質調查量表
近年來,不孕癥已成為世界性的醫(yī)學和社會問題。WHO宣布將不孕癥與心血管、腫瘤并列為當今影響人類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近年來大量研究報道疾病普遍存在易感體質,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筆者對不孕癥患者進行易感體質的調查,并統(tǒng)計及分析其與不孕癥證型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500例不孕組的患者來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廣州市荔灣區(qū)中醫(yī)醫(yī)院不孕不育專科門診,確診為不孕癥的患者。正常對照組為250例來自同期在廣州市荔灣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體檢中心體檢的近1年月經規(guī)律的健康婦女。
1.2研究方法
1.2.1診斷標準參照199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在第三屆學術會議上修訂的不孕癥診斷標準:夫婦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1年而未受孕者為不孕癥。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不孕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yī)婦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將不孕癥患者分五型:腎虛型、脾虛型、肝郁型、血瘀型、虛熱內擾型。
1.2.2納入標準① 年齡20歲~45歲;② 根據診斷標準確診的不孕癥患者;③ 研究對象必須知情同意;④ 具備隨訪條件。
1.2.3排除標準① 無法合作者,如合并有神經、精神疾患,或不愿意合作者;② 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患者;③ 精神病患者;④ 醫(yī)從性差或文盲、嚴重認知障礙(癡呆),未能完整填寫調查表內相關內容者。
1.2.4調查方法研究對象在安靜環(huán)境下,獨立填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王琦教授設計的《中醫(yī)體質調查量表》、一般情況調查表及臨床觀察表。
1.2.5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年齡、籍貫、工作壓力等),中醫(yī)體質調查量表的60個條目以及不孕癥證型。
2.1基本情況不孕癥組最大年齡42歲,最小年齡25歲,平均年齡為(31.23±4.133)歲;正常對照組最大年齡45歲,最小年齡20歲,平均年齡(30.50±6.101)歲。兩組在年齡、籍貫、工作壓力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基本情況比較
2.2體質類型分布情況根據問卷答案,按照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王琦教授制定的《平和質與偏頗體質判定標準表》[1],將數據輸入Excel2003,統(tǒng)計出平和質及其他8種明顯偏頗體質的頻數,根據體質分布構成計算方法,統(tǒng)計出平和質及其他8種明顯偏頗體質的體質分布情況,見表2。把兩組體質類型的例數進行成對卡方檢驗,結果見表3。

表2 兩組體質類型分布情況
注:1)體質分布構成比=某種體質出現的頻數/各種體質出現的總頻數[2]

表3 不孕組與正常組體質類型比較 (頻次)
注:不孕組及正常組在平和質、陽虛質、氣郁質方面進行卡方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顯著性差異;而兩組在氣虛質、濕熱質、痰濕質、陰虛質、血瘀質、特稟質方面進行卡方檢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無顯著性差異。不孕組的體質,相較正常組來說,存在明顯的偏頗情況,主要表現為陽虛質、氣郁質
2.3體質類型與不孕癥證型的關系根據臨床觀察表,統(tǒng)計出不孕癥證型分布情況,結果見表4。設定偏頗體質類型為常量,不孕癥證型為變量進行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

表4 不孕癥證型分布情況
注:1)不孕癥證型分布構成比=某一證型出現的頻數/各種證型出現的總頻數

表5 偏頗體質與不孕癥證型相關性分析
注:不孕癥證型以腎虛型、脾虛型、肝郁型為主要證型(79.6%)。陽虛質不孕癥患者的證型與腎虛型有關系,氣郁質不孕癥患者的證型與肝郁型及虛熱內擾型有關系(P<0.05)
3.1近年來,不孕癥已成為世界性的醫(yī)學和社會問題WHO宣布將不孕癥與心血管病、腫瘤并列為當今影響人類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一項來自廣東省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廣東省初婚夫婦不孕癥發(fā)病率為14%~17%[3]。不孕癥雖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可造成家庭不和及個人心理創(chuàng)傷,是影響男女雙方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的醫(yī)學及社會問題。隨著對不孕癥研究的深入,通過中西醫(yī)結合、宮腹腔鏡手術及輔助生殖技術,不孕癥的治愈率得到較大提高[4]。但是有資料提示廣東省初婚夫婦不孕癥的發(fā)病率亦在逐年的升高[3]。所以,對不孕癥的防治,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熱點。中醫(yī)體質學說認為各種類型的體質均屬于生理常態(tài),但其中所包含的相對穩(wěn)定的陰陽偏頗則是疾病狀態(tài)時陰陽失衡的內在因素和依據[5~6]。具有某種偏頗體質的人,當激源作用于機體時,體質傾向超過一定的閾值即可發(fā)病。體質的傾向性使人對致病因素或疾病具有不同的易感性。未來醫(yī)學是預防醫(yī)學,中醫(yī)體質辨識由于其方便,簡單,可操作性強,正逐步應用于臨床醫(yī)學中,以達到正確認識、診治及預防疾病的目的。
3.2本調查發(fā)現,陽虛質、氣郁質是不孕癥的明顯偏頗體質(P<0.05),說明不孕癥群體有偏頗體質聚集現象。陽虛質、氣郁質的婦女,更容易發(fā)生不孕癥。陽虛質是由于陽氣不足,以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等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tài)。氣郁質是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郁滯而形成的以性格內向不穩(wěn)定、憂郁脆弱、敏感多疑為主要表現的體質狀態(tài)[7]。李云端等[8]認為調理體質具有預防不孕的作用,而在治療不孕時更要兼顧體質的調理。因此,在不孕癥的防治中,需注意兼顧陽虛質、氣郁質的調理。
3.3體質與證,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王琦[5]提出證候的產生是以體質為基礎的,且體質影響證候的性質。本次調查發(fā)現,500例不孕癥患者中,以肝郁型、腎虛型、脾虛型多見(79.6%)。而陽虛質不孕癥患者的證型與腎虛型有相關性,氣郁質不孕癥患者的證型與肝郁型及虛熱內擾型有相關性(P<0.05)。由于體質與證型的相關性,在治療不孕癥的過程中,我院不孕不育專科學術帶頭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沈堅華主任中醫(yī)師,非常重視補腎調肝。我科將補腎調肝法作為治療不孕癥“三步六法十八方”的核心內容之一,在臨床運用上收到滿意療效[9]。多年來我科圍繞補腎調肝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補腎調肝方,并發(fā)現補腎調肝方可以有效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9~11]。而本次體質調查的結果與我科治療不孕癥的核心內容相一致,這也從另一方面解釋補腎調肝法治療不孕癥取得滿意療效的原因。
不孕癥的發(fā)生具有特殊的體質類型聚集現象,與陽虛質、氣郁質具有一定相關性。而體質與臨床證型又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在防治不孕癥的過程中,當運用補腎調肝法進行辨證論治,通過調節(jié)及改善體質,達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目的,對降低不孕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不孕癥的治愈率有一定的意義。
[1]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J].世界中醫(yī)學結合雜志,2009,4(4):303-304.
[2]葉平,許淑怡,葉騫.不孕癥與中醫(yī)體質的相關性[J].中醫(yī)雜志,2010,51(3):252.
[3]唐立新,王奇玲,文任乾,等.廣東省初婚不孕癥發(fā)病率現狀調查[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6(2):106-108.
[4]劉偉偉. 不孕癥中醫(yī)古代文獻和近五年治療研究概況[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
[5]王琦.中醫(yī)體質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5:67-71.
[6]陳潤東,李小燕.試論氣郁體質與婦科疾病[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31(3):10-11.
[7]王琦.9種基本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8]李云端,王濟生,崔劍平.婦女體質臨床探討[J].陜西中醫(yī),2007,28(7):853-855.
[9]沈堅華,羅德懷,李波,等.沈堅華中醫(yī)臨證心境[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10:59-66.
[10]譚桂云,沈堅華,莫穎茵,等.補腎調肝合劑治療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30 例總結[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9,25(6):19-20.
[11]楊洪偉,沈堅華,黃雪顏.補腎調肝方治療黃體功能不全性不孕30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0,26(4):78-80.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婦科(廣州 51014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09
1003-8914(2016)-03-0322-03
(本文校對:譚桂云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