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玲
?
老年癡呆患者應用中醫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
趙延玲
目的分析老年癡呆患者應用中醫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60例老年癡呆患者臨床資料,按不同護理方案分兩組,每組各30例。行常規護理者設對照組,行中醫護理干預者設研究組,對比兩組效果。結果兩組干預前AD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前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癡呆患者應用中醫護理可促進其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提升,具有臨床實用價值。
老年癡呆;中醫;護理干預;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
中醫學認為,老年臟腑漸衰、腦髓失養,血氣不足、脾氣虧虛與痰瘀阻滯均屬于誘發老年癡呆的因素[1]。目前臨床無治療該癥有效藥物,臨床多采用護理以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本次回顧性分析60例患者臨床資料并對比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60例老年癡呆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癡呆癥診斷標準[2]。按不同護理方案分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6:14,年齡61~80歲,平均(73.75±8.29)歲;研究組男女比例17:13,年齡63~81歲,平均(74.05±8.42)歲。兩組基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為患者提供周到、細心生活照料,包括衣服歸置與增減,飲食控制及居住環境清潔等。研究組予以中醫護理干預,(1)生活干預: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要起居有常,勞逸適度,適當體育鍛煉可調和氣血,舒筋活絡,增強抗御外邪能力。(2)情志護理:中醫認為人七情過極則致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五志可化火,而致陰虛火旺或致濕、食、痰諸郁為病。老年癡呆屬氣滯血瘀、痰濁阻竅之癥,護理人員應經常注意病人的精神狀態和情志變化,耐心溝通并辨證施護,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其精神狀態并予以開導,配合使用“以思緩恐、以悲制怒、以恐抑喜”,消除病人的緊張、恐懼、憂慮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爭取早日康復。(3)飲食干預:合理調配飲食,做到飲食有節以祛病養身,注意營養搭配不可偏嗜,少食多餐,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奶類、魚類及豆制品,并避免生冷、油膩、辛辣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并注意食物四性五味對五臟疾病的宜忌及四時氣候對飲食的宜忌,多進食核桃、芝麻、山藥、花生等補腦健脾食物。(4)用藥指導:老年癡呆屬于中醫學中的“癡呆”范疇,我們應依據患者癥狀辨證施治,例如骨軟痿弱、納呆流涎、乏力、耳鳴等虛證的患者予以杞菊地黃丸及河車大造丸等藥物以滋補肝腎,此外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確保按時按量服用。及時督促、提醒患者服藥,并且詢問、檢查、記錄患者服藥情況,以避免出現漏服現象,禁忌錯服所致嚴重不良反應。
1.3效果評價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價患者干預前后活動能力,評分與活動能力成正比;采用生活質量簡易調查表(SF-36)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與社會功能等,評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3,4]。

2.1兩組ADL評分比較兩組干預后ADL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干預后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ADL評分比較
注:干預前比較P>0.05;干預后組內比較1)P<0.05;組間比較2)P<0.05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兩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干預后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老年癡呆癥屬于持續性的獲得性老年智能障礙,多由于患者腦功能障礙所導致,患者多存在語言表達障礙與肢體動作困難、記憶力減退及生活難以自理等問題,對其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中醫學認為,該病癥的發病機制與老年人群氣血不足、脾氣虧虛、腦神失養等因素相關[5]。此次研究主要從ADL評分與生活質量兩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以探究老年癡呆患者應用中醫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注:組內比較1)P<0.05;組間比較2)P<0.05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經干預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均比干預前更高,其中研究組干預后評分是(69.20±2.34)分,對照組為(63.07±3.59)分,即研究組評分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由此可知:中醫護理干預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推測其原因與中醫護理干預注重對患者給予生活護理密切相關。中醫理論認為老年癡呆癥屬于“虛勞”范疇,因此本研究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防止其過度傷神和疲勞;督促患者加強鍛煉,則有利于患者提高機體免疫力并恢復肢體功能[6,7]。
同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軀體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等指標值均比干預前高,且觀察組干預后各項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中醫護理干預對于改善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加具有積極意義。考慮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的中醫護理干預是在臟腑經絡學說等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從飲食、生活、情志及用藥多方面對老年癡呆患者予以整體性護理。在保證患者攝取足夠營養基礎上,指導患者避免辛辣肥甘等刺激性食物以減輕患者脾胃損傷,指導患者多食核桃、枸杞等食物有利于健腦、補腎;積極與患者溝通和交流,能夠及時發現其情緒變化并予以針對性心理疏導,進而改善其心理健康和情感功能;遵循醫囑根據不同癥狀正確指導其合理用藥,能夠緩解患者癥狀并預防不良反應事件發生[8]。由于受時間及樣本容量等因素限制,本研究未分析患者對本院護理服務滿意度,有待進一步研究后加以探討。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1]莊迎春.老年癡呆癥的綜合護理干預[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32):4421-4422.
[2]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42.
[3]袁燕,邢紅霞,李靜.護理干預在改善老年性癡呆癥患者心理行為及提高生活質量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5):3-5.
[4]黎倩平.老年癡呆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4):228-229.
[5]張麗紅.老年癡呆癥患者的中醫護理64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7):113-114.
[6]王連艷,沈翠珍,陸春桃.生活故事干預對老年癡呆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42(6):714-716.
[7]陳永華,王戌萍.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醫護理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7):112-113.
[8]李寧.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8):109-110.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內一科(平頂山 467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57
1003-8914(2016)-03-0413-02
(本文校對:劉言言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