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陽
婆婆的苦惱 她寧與親媽吵架,也不和我說話
文/曉陽

我家那口年輕時在鋼鐵廠工作,在我29歲那年因公去世。我生性節儉、好強,沒靠任何人,一邊工作一邊靠為別人打零工補貼家用,一個人拉扯兒子長大,直到他大學畢業找到工作買了房子。老輩總教育我這代人一定要做個誠實、本分的人,我也的確如此,辛苦了大半輩子后,我覺得自己該歇歇了,接下來就是兒子成家,然后我當奶奶……
第一次見到兒媳婦感覺還可以,生于小康之家,她媽退休前的工作是小學老師,曾經獲得過市里優秀教師稱號,現在每月有3000多塊的退休金,她爸一直給領導開車,就這么一個女兒,對她呵護有加。我兒子當然被我教育得很好,通情達理,人也老實本分,對我很孝順,工作穩定。兒媳婦嫁入我家,雖說不上大富大貴,但至少沒委屈。
孩子們要結婚時,我曾說過,自己出去租房子,不和他們在一起。不過我兒子不同意,我想我有退休金,還能給他們收拾屋子,做飯做菜,加上現在身體還可以,應該不是那么招人煩,于是就同意了??墒?,我也沒想到,本應知書達理的兒媳婦會與我鬧到水火不相容。
親家一家第一次到我家時,進門就直言不諱地說:“小剛(我兒子)說他爸是工傷去世的,媽媽年輕守寡,按理這樣的家庭我們是不太看好的,但女兒就是相中了,我們只能尊重她的選擇……”說實話,當時我的心里倒也沒太覺得生氣,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嫁進和和美美的完整家庭,我也不愿意這樣。我想日久見人心吧,我若真心待他們的女兒,他們遲早會明白的?,F在想來,這番話其實已經充分暴露了親家的性格特點: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的感受。而這點,在日后的相處中,我發現,兒媳婦完全繼承了她媽這一點。
孩子們結婚裝修的錢是親家出的,購買家具家電的錢則是我出的。然而我買的那個電冰箱不知是怎么回事,放在冷藏室的蔬菜水果只要不小心貼到冰箱壁,就會有一部分被凍壞。兒媳婦用一次說一次,我打電話給售后,人家也無解,后來解釋是制冷效果太好了。其實我不覺得這是什么大事,連我兒子都說,把菜放中間一點就好了,可兒媳婦不依不饒。有一次,她故意把菜頂著冰箱壁放,等我回來的時候,把被凍壞的菜拿給我看,說:“你瞧瞧,你們家為了揀便宜買的好冰箱!”
平心而論,這冰箱在同類產品里不算是最便宜的,怎么也要算中上,被兒媳婦這樣說,我心里當時很不是滋味。兒子讓我別理她,反正她每天都會嘮叨冰箱的事,我也習慣了。她媽卻擔心她因此受氣,硬塞錢給我們去買了一個雙開門的豪華冰箱,把“肇事”冰箱拉回家自己用去了。
這件事,讓我對兒媳婦很有意見,但我沒說什么。我那口去世早,我一個人那么多年不容易,已經習慣了凡事忍讓三分,我想我要是有個女兒也希望都給她最好的,不受半點委屈。不過,原則上的事情,我是不會妥協的。比如兒媳婦不僅把持我兒子的工資卡,還想讓我把工資的一半也交給她,說來這件事挺滑稽的。
他們結婚的第三天,兒媳婦跟我坐在沙發上聊天,我說起在兒子后面,本來有個女兒的,不幸夭折。“我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有個女兒,女兒才是媽的貼心小棉襖,現在你來了,我就把你當女兒了?!甭犃宋业脑?,兒媳婦沒吱聲。沒想到接下來她立馬話鋒一轉,說:“媽,你現在年紀大了,精力不如從前,以后你每月的工資除去買菜剩下的就交給我吧,我幫你理財?!碑敃r我都以為自己聽錯了,忍不住反問了一句:“把工資交給你?”兒媳婦說:“對呀。你年紀大了,哪懂理財?”我半開玩笑地說:“你們年輕人大手大腳的還能存住錢?再說我的將來不都是你們的?”
現在想想,我這樣回答是一個極大的錯誤,不知道兒媳婦跟她媽是怎么說的我,在心里應該是將我妖魔化成了一個守財奴。不過無論如何,我覺得她也不應該提出如此非分的要求。
兒媳婦曾說過,她媽的人生準則是“寧與君子吵架,不與小人說話”,而在她看來,所謂君子,就是像她這樣,受過良好教育,有穩定的收入,生活道路平坦,而小人,就是那些過早死了丈夫或生活凄涼的女人,因為這都是上天在懲罰她們,沾了這樣的人,會倒霉。所以,她對于我,總是抱著若即若離的態度,冰箱事件后,兩家更是幾乎不走動了。
半年后,兒媳婦懷孕了,一個老鄰居來看我,從老家帶來了一只散養的笨雞,我燉了給兒媳婦吃,她卻一直捂著鼻子說:“聞著味就惡心,現在誰吃這個啊,人家懷孕都買進口的孕婦專用補品。”我也沒挑她,說:“吃那些加工后的補品不一定就健康?!彼堰@些話告訴了她媽,說我舍不得給她花錢。我知道后挺難受的,于是一咬牙,從卡里取出一萬元給了兒媳婦讓她買補品。每每想到這些我鼻子都酸得厲害,我好強了一輩子,如今老了,卻在兒媳婦面前低頭。
兒媳婦生了個女孩,她媽想讓她回娘家坐月子,兒子不同意,說還是別折騰了。兒媳婦一聽,像被針扎一樣跳起來,說:“你媽怎么能照顧好我?”最后,花8000元雇了個月嫂,而且還說好她媽每天來看她,乘公交來回路上的時間將近兩個小時,每次到了都休息半天,中午我還得多做一份飯。
孩子滿月后,我兒子出國進修,兒媳婦休完產假也上班了。孩子白天我一個人帶,親家就是偶爾過來看看,這個過程中,兒媳婦是她媽說什么她都同意,就是不同意吵了架完事還是妥協。但我說什么,她都是一萬個不答應,就是不答應。再之后回到家,往自己屋一待,孩子不管,話也不和我說了。
上個月,我一個遠房的姨去世,我因為要去參加喪事,便跟親家商量,能否這個月由她帶幾天孩子,這么合理的要求,她娘倆都堅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