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課堂
坐地鐵被人擠受傷 地鐵公司是否應該賠償

劉先生的母親早年過世,一直與父親一起生活。幾年前父親與劉先生的弟弟鬧矛盾,弟弟說不再交贍養費,并表示放棄繼承權。但是父親去世后,弟弟堅持房產應該平分,繼承是他的權利,他不愿意放棄。劉先生的弟弟可以繼承遺產嗎?
律師解答:根據我國《繼承法》第25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所謂的“繼承開始”是從被繼承人死亡時起計算的,如果該繼承人是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前表示放棄繼承權,則該項放棄沒有法律效力。因此遺囑上沒有排除該繼承人的繼承權利時,則他仍可參與財產分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4條規定,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雖然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但對需要扶養的被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分配遺產時,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朱先生乘坐地鐵出行,車門開啟時,朱先生準備上車,卻被身后乘客猛力推擠,摔倒在車廂對面的座位上。隨后,地鐵值班人員將朱先生送醫院治療。為了尋求賠償,朱先生將地鐵公司起訴至法院。但是地鐵公司出示了站內張貼的乘客須知、站內導流欄、站臺緩沖柱照片的復印件及日常宣傳廣播詞,證明其盡到了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并且事故發生時,該站臺上有3名地鐵工作人員,地鐵公司對乘客的安全已經盡到了責任。朱先生可以獲得賠償嗎?
律師解答:管理人或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由于案發是在下班高峰時段的換乘站,客流量巨大,該地鐵站僅有3名工作人員維護站臺安全,配備人員不足,地鐵公司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并可向實際侵權人進行追償。
王某與丈夫李某結婚兩年。去年3月,王某在下班途中遇上交通事故,造成左腿截肢。事后,肇事方一次性賠償給王某25萬元,這筆錢隨后由李某領走。3個月后,王某出院,卻發現丈夫突然變了個人,對她再也沒了往日的熱情。幾月之后,李某正式提出離婚,并且要求賠償金要一人分一半。王某受傷所得的賠償金,需要跟李某分割嗎?
律師解答:并不是所有的財產都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我國《婚姻法》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及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均屬于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王某可以拒絕丈夫平分25萬元賠償款的要求,該筆款項是王某因身體受到傷害而獲得的賠償,完全屬于王某的個人財產。
某鄉政府有一幢破舊樓房,已棄置未用。為了防止樓房倒塌砸傷人,鄉政府在樓房前立了一塊告示牌,上面寫有“房屋要倒,有危險,請繞道而行,否則責任自負”。去年6月7日,劉某去鄉政府辦事,因事情緊急,便沒有繞道,恰好房屋突然倒塌,將劉某砸傷,經法醫鑒定為傷殘7級,共需花費各項費用1.2萬多元,劉某要求鄉政府賠償其醫療、傷殘補助等費用共計3.2萬元。鄉政府是否有責任賠償劉某呢?
律師解答:本案中鄉政府作為樓房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明知房屋有倒塌的危險,卻沒有采取相應的積極措施,比如修繕、改造或拆除,最終致使房屋倒塌砸傷人,因此鄉政府在房屋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過錯。但鄉政府在房屋前立了告示牌,盡了一定的警示義務,因此應減輕其賠償責任。劉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明知樓房有危險,卻為圖方便而強行通過,對損害的發生也存在一定的過錯。因此本案中損害的發生雙方都應承擔各自的責任。
劉某駕車在小區行駛,車輛無法啟動,當劉某在駕駛室外啟動后,車輛開始滑行,隨后劉某追逐車輛,車輛在滑行中將劉某碾軋受傷,經醫院搶救無效,當日死亡。事故發生后家人及時向交警和保險公司分別報了案。交警大隊非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害人負事故全責。
事故發生后,劉某家人向保險公司多次請求“三責險”理賠,保險公司卻以被害人系“車上人員”不是“第三者”為由,拒絕理賠。劉某的家人能獲得保險公司賠償嗎?
律師解答:依據公平原則,車輛“三責險”旨在確保第三人因意外事故受到損害時,能夠及時得到保險上的救濟。保險公司剝奪被害人獲得保險救濟的權利,違反法律規定。保險公司認為被害人是被保險車輛上的“車上人員”,不屬于“第三者”保險范圍,這一抗辯主張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因為本案被害人在事發時已離開駕駛室,離開車體,失去了對該車輛的操作和控制,身份已由車上人員轉化為第三者,符合交強險理賠的條件,所以保險公司應該賠償劉某家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