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勝年
【關鍵詞】 學校管理;服務意識;校園文化建設;教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 G4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23—01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要把小學辦好,關鍵在于學校的靈魂人物——校長。雖然每個校長由于各自的經歷不同,所在學校所處的客觀環境不同,所以在辦學路上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個問題,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的途徑也截然不同。但一些管理的思想、策略和方法是一致的、互通的。校長管理的范圍很大,內涵很多,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加大職能轉變力度,以服務促管理
農村學校校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監管、督促、指導、服務的職責,在加強管理的同時特別要強化服務意識,以優質的服務促有效的管理。一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要經常性地聆聽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后組織授課教師進行說課,聽課人員進行點評,指出問題與不足,在不斷的聽課與評課中讓青年教師成長;二是關注教師的生活:教師最需要關懷和理解,關心教師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才能充分體現集體的溫暖,通過以心換心營造一個充滿人性的、人情化的人文關懷環境,既凝聚了力量,又穩定了教師隊伍;三是聽取教師意見:公平、公正、公開地做好每件事,對待每個人。對于事關榮譽、獎勵、獎金分配等涉及教職員工個人利益的問題,要切實做到讓人信服;四是要以身作則:要培養優秀的教師隊伍,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校長首先要具備極高的人文素質、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管理知識、一定程度的教學能力。校長必須與時俱進,才能跟上形勢,把握潮流,才能帶領自己的團隊不斷地向前發展。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校園是師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學習的場所,學校要依據學生心理特點注重環境建設,力爭使環境達到寬松而活潑、明麗而清新、高潔而和諧的總體效果。為此,學校要在不同的場所設置不同的內容圖案,以達到不同的育人效果。一是制作切合學校實際的“一訓三風”, 使人進入校園便覺得學校辦學理念先進,文化氣息濃厚,時時激起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激發學生好好學習做有志少年的決心;二是增大綠化面積,利用空閑地帶栽樹種花,形成綠樹成蔭、鮮花爭艷、空氣清新的美麗環境;三是鼓勵師生自創作品,懸掛于校園、教室,以便激勵師生;四是繼續辦好黑板報、墻報、手抄報等;五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等,豐富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力量,師資水平高低是關系師資隊伍建設,也是辦學永恒的主題。也是關系學校教學、科研、教育管理,關系校風、學風,關系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首先,狠抓師德教育,采取制度激勵、發展性評價等多種手段,使全體教師具備樂教善教,傾注愛心育英才的奉獻精神。其次,通過校本培訓和自我培訓,苦練教師內功,學校通過“以老帶新結對子”、“實踐鍛煉壓擔子”、“勤學苦練厚底子”、“更上層樓架梯子”、“以賽促訓搭臺子”等形式,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逐步形成骨干教師隊伍梯隊。抓住青年教師的培養,實際上就是抓住了學校的未來,抓住了教育的未來,為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熟起來,成為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以致成為名師,必須通過三條渠道,落實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
四、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三方聯系,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這三個方面如果不能形成和諧協調的有機聯系,就不能形成強大的教育網絡和教育合力,如果這樣,構建和諧校園和實行人本管理,就是一句空話。家庭對學生要擔負起養育的責任,更要擔負起教育的重任。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就是說,家長對子女不能養而不教,更不能把教育的責任推向學校和社會。當前農村學生家長往往忙于農活、生意,“留守兒童”日益增多,他們寄養在祖輩或其他親屬家中,不能與父母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家庭教育幾乎空白。有的家長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推給了學校;有的家長教育方式、方法不當,專制、簡單粗暴;有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關心其品德培養。當然,這里面也有學校聯系家庭的措施沒有落實,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正確指導的原因。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協調,步調不一致,導致學校德育工作缺少合力,嚴重影響教育的效果。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