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超
摘 要:現在在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單個的建筑工程項目已經不再適應這樣的形式,進行集約化、整體化的建筑工程,為之后整體規劃做出貢獻成為建筑工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這樣一來,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的集成管理就成為未來建筑管理發展的必要方向,所以有必要進行相應的探究,明了其前因后果,并提出可行性建議,為以后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有效策略
隨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以及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建筑項目數量大量增加,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開工的建筑工地,以及正在進行工作的工人,但是在修建過程中各個建筑工地大多各自為政,互相之間不相往來,一方面導致政府的管理組織面臨很大困難,另一方面也導致建筑工程項目本能偶節約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所以本文提出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力圖通過整體共同利益的構建,來建立一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大規模有機體,促進建筑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現狀探討
(一) 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分散的管理方式
我們談建筑項目管理現狀首先要談其管理方式,對于現在大多數中小型建筑項目乃至于一些大型建筑項目而言其管理方式是分散的,這種分散包括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大范圍內工程項目的分散;其二是小范圍內內部經濟管理結構的分散。
首先,大范圍內的工程分散。這種情況基本上存在于所有的進行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地區,只不過是大與小的問題。比如在太原就有萬達與萬科兩個大型建筑行業的龍頭老大進行相互之間的競爭,他們之間的建筑項目自然是分散的,但是這種大城市下大企業所擁有的建筑工程項目分散性已經有了較強的集成管理傾向,我們姑且不去討論。這樣的工程項目分散表現的最明顯的,就是由于城鎮化而引發的三四線城市以及一些縣城的建筑工程項目,由于在這些城市進行建筑工程項目開發的大多是中小企業甚至于是一些僅在銀行進行大規模融資的個人,資本量不大,而且面向本地市場,所以他們在建設中就會出現“梅花朵朵”形態的建筑項目分布。比如在縣城的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在一片平房中會突兀的建起來兩幢高樓,而其他的建筑工程也分散在縣城的各個角落,互不統屬、各自為政,這正是在一定市場區域內大范圍建筑工程項目分散的典型結果。這樣一來,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相互之間的競爭,但是也使互相之間的項目缺乏規劃,相互之間難以實現景觀的整體性,對于城市未來市政一體化也有其相應的不利影響。
其次,小范圍的內部管理分散。對于萬達、萬科這樣的大公司來說,其內部管理分散程度由于資本運作的嚴密性而大大降低,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資本運作網絡。通過這個網絡可以有效地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但是對于中小公司或者單獨投資個人來說,其資本運用的手段不成熟而且無法在短期內形成一個穩定而有效的資本運作體系,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在項目管理工程中內部經濟管理結構的分散。在這樣的條件下,一些中小公司中財務管理就會出現混亂的情況,股東或者老板直接就可以不經過任何手續直接從賬戶上進行現金的流動,不需要對項目內任何人負責,這樣很容易造成相互之間內部利益不均進而引發項目停滯,使工程建設出現困難。
(二) 建筑工程項目具體松散的管理組織
談建筑工程項目現狀第二點要談的的就是建筑工程的具體管理組織。在建筑工程中,資本運營與實際的建筑之間并不是完全劃等號的,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建筑工程項目的具體管理組織也是不相同的。大型企業由于長時間從事這一行業以及工程項目的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過硬的專業管理組織,基本能夠適應全部的建筑工程項目。但是,中小型企業則不同,首先他們面臨的市場不是全國的大市場,他們的基本目標就是本地市場,通過消化城鎮化人口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擴展,這也就使德他們認為進行具體管理組織的建設費力不討好,所以大多雇傭包工頭,再由包工頭組織工人進行工作,這樣實際上就形成了一種復雜的關系:建筑項目的所有人與包工頭之間的利益紐帶時經濟利益而包工頭與工人之間則帶有很強的類親緣關系色彩,現在很多包工頭都是從自己家鄉進行工人的招募,更加劇這樣一種類親緣關系,進而引發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頂層與底層近乎失聯的狀態,其中松散的管理組織表露無遺。
(三) 建筑工程項目不確定的財務管理
談建筑工程項目現狀的第三點就是不確定的財務管理。對于大公司來說,財務管理是其必須要進行規范的項目,否則無法向資本市場的投資人做出交代,必須要保證投資人信息的透明,投資人一旦對其喪失信心,則其在資本市場上賴以為生的融資能力就會面臨崩盤,進而引發財務危機以至威脅公司的生存,所以在資本市場的約束下,大公司的財務管理一般還是有章可循的。中小公司則不然,它們的建立大多依靠獨資或者是在親緣關系或者類親緣關系下進行的相互之間的投資與融資,他們彼此之間的資本是一種人情資本,所以在財務管理上難免有隨意性,再加上財務管理人員也不像大公司進行專業合理化的分工,而是依據親緣關系進行管理,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建筑工程項目財務管理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強,更嚴重的是在現實狀況下,這樣的財務管理也為以后的財務崩解埋下了隱患,一旦親緣關系出現破裂或者財務出現危機,就會導致投資人內部因缺乏明確的責任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二、 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必要性研究
(一) 現實城市規劃的需要
現代的城市越來越強調城市規劃,而建筑工程項目是用來完成城市規劃的,而不是用來破壞城市規劃的,但是由于上文中所談到的現在很多的建筑工程集成管理理念差,導致其對于城市景觀破壞大于建設,并且嚴重的情況下,還很可能破壞原有的城市氣候環境調節系統,增強城市熱島效應降低城市的宜居屬性。同時,在建筑項目的建筑過程中由于會出現大量的粉塵與噪音很擾民,這也需要市政當局進行城市的臨時規劃并采用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的方法進行相應的建筑工程管理。
(二) 地產開發商節約內部成本的需要
開發商作為直接投資人,最關系的就是自己的資本收益率,尤其是對一些中小開發商來說,他們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不是很強大,所以對于投資收益率更加看重。在開發商的角度來看,開發商通過組織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可以有效地將自己的力量放大,在與建筑項目有關的其他主體相交涉時也有課更堅強的后盾,同時通過這樣一個體系,也可以采用集體的形式進行原料采購,對于外地人來說可以避免本地一些勢力欺行霸市,強行提高價格,由此降低其內部交易成本,增加資本投資回報率。
(三) 未來區域一體化建設的需要
現在區域分工日益明顯,建筑工程作為個城市重要的功能發揮體,在進行建筑時必須要考慮城市在現在的區域內所主要提供的社會服務以及相應的社會分工,這也需要進行建筑項目集成管理,通過這樣的集成管理,集中進行相應的符合城市服務功能定位的建筑工程建設,同時在此基礎上為城市以后的功能發揮留下充分的余地,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為區域一體化準備相應的硬件設施條件。
三、 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策略研究
(一) 景觀一體化
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策略,首先是景觀一體化。所謂景觀一體化指的是,在進行建筑工程建設時充分考慮周圍的建筑,在設計建造的過程中盡力與他們有機地集合到一起,形成一種無縫對接的景觀互換,在提升本建筑人居環境的同時也對周圍環境的提升創造條件。建筑工程集成管理策略正是借鑒這樣一種范式,通過整體的設計計劃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創造出富有當地特色的的建筑景觀,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整體建筑效益的發揮。北京的菊兒胡同就是其中的典型,既保留住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又將現代元素有機的融入到其中,完美的詮釋了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最終的效果。但是,在現在的條件下,不可能每座城市都實現這樣的項目集成管理,但是畢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通過建筑工程的項目集成管理,實現現代與古代,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狀態。
(二) 財務管理有序化
這是針對上文說的中小公司財務管理由于沒有資本市場的監督,大多將其依附于親緣、類親緣關系上,導致資本風險加大進而引發建筑工程資金危機。在工程項目集成管理中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組成一個暫時的利益聯合體,不妨成立一個公司,這樣一來因為有共同的開發需要,所以不容易解散再加上資本的相對平衡性,可以聘請第三方專業財務管理機構進行財務管理,同時對于原材料采取統一購進,統一分配的方法,通過集體談判降低當地原材料的供應價格,同時統一出入賬,進行大規模的資金流監視,設置單日最高限額,完成資本市場所要求的管理條件限制,通過完善的資本管理取得競爭優勢并減低成本。
(三) 工人組織集約化
原有的工人組織特別是中小公司建筑工程中的工人組織很多都是建立在親緣、類親緣關系下的,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關系下公司對于工人的控制是很微弱的,公司的主要福利對象是各個包工頭,對于工人來說公司的各項福利政策都是經過了包工頭的手之后才發放到工人手中的,這樣一來只會是包工頭得利而公司與工人都沒有什么好處,但是建筑集工程項目集成管理之后,由于經濟實力的壯大,可以由聯合體統一招募工人進行技術培訓,提升工人素質,并且按照能力進行工人們分組,杜絕原有的按照親緣關系進行輕重活分配的現狀,對工人的勞動能力進行最后笑的利用,同時也使工人能夠直接得到自己的工資,能夠在此基礎上學會必要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勞資雙方都得到了好處,為并且對社會來說也完成了一次必要的大規模職業培訓。工人們通過此結束了一次事實的公會組織教育,為自己之后通過自我組織的形式實現自己的權利做了一次預演。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現狀的探討得出現在的條件下工程管理有分散的管理方式、松散的管理組織以及不確定的財務管理三方面的問題,之后又通過對進行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管理必要性的探討認為進行集成管理的原因一方面是資本利用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是人居環境提升,最后提出三個有效策略即景觀一體化、財務管理有序化、工人組織集約化,通過此來實現建筑工程集成管理。
參考文獻:
[1]孫玉濤.建筑工程管理與施工質量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8).
作者單位: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