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萱 曹磊
摘 要:商業步行街是現代商業空間中的重要類型之一,同時也是城市公共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街不僅是城市商業和活動的統一體,也是人們進行文化交流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展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商業文化和城市景觀,也體現出了整個城市的社會文化特征,商業街建設的同時也成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隨著現代都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商業步行街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城市當地傳統文化特色消失,因而使得城市中傳統空間和文脈的喪失,取代它的是千篇一律的環境形象。怎樣更好地延續和保護城市特有的文脈,將城市文脈的概念融入到商業街景觀設計內,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城市文脈;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
一座城市的歷史人文是獨一無二的,它展現著這座城市的個性與美麗。商業步行街經歷漫長的發展,從而擁有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并且形成相對獨特的城市特色。歷史文化的濃縮和積淀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面貌,建筑與環境的改造與更新又反映著城市文化的變遷。因此我們發現,商業街與城市文化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
一、城市文脈的內涵
城市文脈是建筑與其所在城市的關系,它反映了整座城市與其文化背景之間的內在關系。其中包括自然、經濟和人文,等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山水格局
自然地景持續地占據著城市之中重要的地位,也是城市部落建立之初,場所精神誕生的起點。城市特定的山水地理特征的存在,使得居民在城市環境中獲得一定的方向感和歸屬感。
(二)人地關系
人地關系體現了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的和諧模式,同時也體現了城市聚落與自然地景之間的關系等。
(三)地標
地標可以幫助人們增強場所的方向感,在城市空間中進行定位,是人們對于城市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從而展現出來特定的場所精神。如埃菲爾鐵塔已成為巴黎的地標。
(四)街道
街道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街道界面。街道中發生的人們的行為活動同時也體現出了城市當地的歷史演變、地方特色、民族文化,街道是塑造城市場所精神的重要方面。
(五)特色空間活動
在長期的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城市居民在其中形成了很多特色空間活動。這些特色的空間活動是最有人情味的景觀,也是城市文脈的重要表現。如節日慶典、宗教儀式等。
二、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要素
傳統商業步行街在本文中指以特定風貌為載體,在現代城市中融合歷史環境的物質空間形態。商業步行街景觀由街道界面景觀組成,即商業街構筑物圍合的面,分為底界面、側界面和頂界面。側界面即街道兩側建筑立面的集合,頂界面決定街道空間的框架。底界面即街道路面,包括商業區設施和景觀。商業街必須有各種服務設施,主要分為以下七個大類:
1.交通設施——出租汽車站、公共汽車站、停車場、存自行車處;
2.栽植——行道樹、盆栽等;
3.城市設備系統——用于街道照明的街燈、水電管網系統、公廁盥洗;
4.景觀用途——鋪地、雕塑、水池、旗幟、噴泉、鐘塔等;
5.展示櫥窗——商品展示或宣傳廣告之用;
6.街道設施——信箱、電話亭、垃圾桶、飲水器、坐休閑板凳、布告亭等;
7.特殊活動空間——供街頭表演獻藝之用(如繪畫、雕塑作品的街頭展、攝影展、街頭文藝演出等)。
三、結合文脈的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
步行街結合城市文脈的設計,要注重傳統與現代的交流和互動,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傳統的歷史人文和現代城市中的人文景觀融會貫通;二是指在景觀設計和改造中要將原有的景觀改造利用,對有歷史價值的景觀要加以延續,景觀的表現形式和做法也要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例如,將傳統的材料結合現代的做法來延續文脈,讓人們在游憩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歷史文化和現代都市文化的雙重熏陶。
(一)南京的本土特征
南京號稱“六朝古都”,一直是江南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環境及建筑形式。 十里秦淮是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精華所在,是集休閑旅游、餐飲娛樂、文化商業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岸休閑之都。夫子廟商業步行街成了南京的地標和城市名片,也是步行街基于文脈設計上所要表達的主題。
(二)整體街道景觀規劃設計
從夫子廟的空間節點、尺度以及比例的設計來看,它的外部入口是街區廣場,形成了“景觀散步”,同時景觀的處理打開了街道內部游人的視線。街道另一端以秦淮畫舫為收尾,也是本條街最重要的文化主題。
在街道內部空間節點的設計上,以一個尺度級進行推移,空間會失去節奏,不利于人群的集散。但把這條街道看成3條相對較短的街道組合,將每個街道空間作為一個較小并有趣味和特點的整體。在每兩個較小街道空間之間交界的區域設置小型的廣場節點作為緩沖空間。這樣有利于商業活動對空間的要求,游人在行走過程中也不會因為街道過長而產生心理上的不適。小型廣場的設計使建筑與環境更符合當地傳統文化的背景,體現了老城南傳統民居的風貌。
(三)街道建筑與特色景觀節點的塑造
1.泮池碼頭
內秦淮河長9.6華里,史稱“十里秦淮”,自然景觀甚美。它以水路城林自成一體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資源為依托,集觀賞性、娛樂性、互動性為一體,體現了生態、人文、歷史文化的和諧。加之一些人工自然景觀的處理,如游船、壁畫、燈光及畫舫景觀的優化。“乘畫舫,游秦淮”成為首選活動。通過景觀的重點強調及分散式的布置,以增強景觀的主題,賦予節奏感。
2.夫子廟
夫子廟布局左右對稱,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廟、市、街、景合一。每年一度的春節燈會、民俗文化廟會、大型祭孔樂舞表演等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觀賞。為市民在鋼筋混泥土的森林中提供了珍貴的公共活動空間,同時也聚集了人氣,帶來了商機。
3.街門
街門的設置除了圍合街道空間之外,還有框景的作用,同時也是作為城門的符號,喚起人們對于輝煌歷史的聯想。
(四)街道建筑景觀
1.建筑色彩與質感塑造
商業街內部的白墻青瓦的徽派建筑,內部建筑不高,都是二三層。其建筑構成除了墻體,其余都是用木質材料所建造,南方傳統民居的色彩裝飾不同于北方民居多用豐富華麗來烘托氛圍,建筑裝飾色彩明艷奪目。而傳統民居的建筑色彩講究淡雅輕松,建筑色彩與環境色彩的對比和協調統一。在自然環境中透露出祥和與安寧。
2.鋪裝設計
步行街中的鋪裝設計是整個建筑環境整合與場所精神突顯的重要環節之一。這種基于文脈的傳統商業街空間形態的鋪裝設計應該區別于一般步行街的鋪裝設計形式,對于鋪裝圖案和色彩的設計都要遵循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采取保持地面鋪裝色彩為中灰色基調,選用本地產的青石、青磚以及灰瓦來作為鋪裝的基本材質。在鋪裝圖案上保持大面積的平整基調,在局部用能夠體現夫子廟文化內涵的浮雕或線刻圖案來增加鋪裝的細節以延續文脈。
(五)街道共鳴性景觀的主要特征
1.功能的多樣性
街道場所空間和節點廣場的使用功能多樣化對場所精神的復興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以節點廣場為例,結合步行街內劇院前的小廣場,還可以提供一些傳統劇目的露天表演。廣場上定期舉行一些民俗游園活動,結合流動的小商販以及臨街的茶樓飯館,形成一個集民俗博覽和商業休閑于一體的南京傳統民俗市井印象。 夫子廟民間藝術大觀園內民間藝術大師還會現場制作民間工藝品:彩燈剪紙、微雕、繩結、烙畫等。還可以觀摩南京地方燈會,切身體驗秦淮河畔的民風民俗,給街道空間增添了活力。
2.可識別性
可識別性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層次上:造型和使用模式。標志物和文化雕塑的形態特征非常重要。例如,一系列體現南京民俗生活的人物場景雕塑以及體現當地歷史風貌的文化雕塑,充分展現了傳統民俗風貌區的建筑特色,給整個街區注入了歷史文化的內涵,提升了整個建筑環境的場所精神層次,成為街區的強烈標志符號。
四、結語
通過商業街景觀設計與城市文脈的研究,目的是讓原本失去城市特色的商業街重新重新恢復其城市的活力和場所精神。商業步行街不僅能提供給人們一個對物質欲望追求的購物場所,而且還是一個能提供人們精神享受的活動空間,可以說是城市經濟及文化的活動中心。保護與延續商業步行街的傳統風貌,對城市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對傳統商業步行街的改造、更新中,引入了文脈的理念,有利于城市風格、場所精神,以及傳統商業步行街空間形態的延續。
參考文獻:
[1]尹安石.現代城市景觀設計[M].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2]郭蘇明.商業步行街環境設計中的場所精神[D] .江南大學,2003.
[3]陳為民.談商業步行街規劃設計[J].商業地產城市開發,2004,(10).
作者簡介:
宋昱萱,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曹 磊,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主任。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