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奎偉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科學技術的日益提升,手機在生活中已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與傳統的手機相比,現代化的手機無論是從外觀還是結構框架、總體設計來講,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逐漸在朝著智能化以及集成化與人性化方向發展。因此,針對這一情況,該文是以手機框架為例進行模具設計,利用UG設計出一套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經生產實際驗證,模具結構合理,塑件的質量滿足要求。
關鍵詞:手機框架 注塑模具 UG軟件
中圖分類號:TQ32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b)-0054-02
隨著手機類電子產品的創新與進步,特別是大屏幕智能手機的興起,手機的加工制造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塑料模具的分析設計與制造加工手段不斷增強,效率成倍提高。手機框架是手機的承載結構件,不僅要求外觀整潔美觀,而且需要滿足手機整體的結構剛性要求,該文介紹了基于UG軟件的手機框架進行注塑模具設計。
1 產品的分析
1.1 產品的設計要求
該產品作為一款智能手機框架,大批量生產,為矩形框架類塑料制品,其基本尺寸為177.7 mm×92.1 mm×6.7 mm,材質為AB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產品外側四周都有多處凹槽和孔,需要側向抽芯成型,產品內側有多處倒鉤,需采用斜頂機構成型。該產品為手機框架,雖然不是直接外觀產品,但對外觀質量要求較高,不允許出現熔接痕,飛邊裂痕等影響塑件外觀的缺陷。該產品總體屬于薄型制品,最薄處僅有0.9 mm且成型面積大,在成型過程易出現收縮、翹曲等問題,對于厚度相對較薄的區域,材料不易填充,翹曲變形會成為關注的焦點問題(見圖1、圖2)。
1.2 材料的選擇
作為手機配件,考慮到手機在使用時,由于電池會發熱,則材料選擇要一、具有良好的耐熱性;手機作為用戶隨身攜帶物品,則材料密度不能太大,且考慮到手機需要拆卸安裝SIM卡,則產品需要有良好的抗沖擊性和韌性;所以該制品采用ABS。ABS為原料苯乙烯—丁二烯—丙烯氰共聚物,無毒無味,常見外觀為透明顆粒狀或粉狀或微黃半透明狀。抗沖擊性,耐熱性較好。
2 模具結構的設計
2.1 型腔結構與澆口位置
對于質量要求高的塑料制件,多型腔模具不能保證各個型腔的成型溫度冷卻時間等條件均勻一致,所以一般型腔數目少于6個為宜。該產品精度要求較高,并且屬于大零件,又要大量地生產,再考慮生產效率和模具制造費用的情況下,保證產品質量,故設計為單型腔注射模。塑料制件四周結構復雜,有許多凹槽和卡扣,需要采用側抽芯和斜頂結構,采用如圖3所示的型腔排列,澆口位置如圖4所示。
2.2 側抽芯機構的設計
斜導柱抽機芯構由與開模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導柱和滑塊組成,利用斜導柱將開模力傳遞給滑塊實現側抽運動,為了保證抽動芯作平穩可靠,設置滑塊定位裝置和鎖緊裝置。該設計的斜導住傾角α為15°,斜導柱由鎖緊塊固定,如圖5所示,側抽芯如圖6所示。
3 模具的加工
模具的模架采用標準龍記模架,模具的加工主要是針對動、定模模仁和型腔。模具設計完成后,以設計得到的模型為基礎。模具設計完成后,以設計得到的模型為基礎,進入UGCAM模塊進行數控編程,模仁CAM加工模型如圖7所示。
該模具的大部分零件,均可以采用加工中心進行加工,靈活運用CAM當中的各種銑削加工策略即可。對于模具的水道等較深的圓形孔,在模具模仁開粗之前采用深孔鉆鉆削加工,以避免熱處理后普通鉆頭無法加工的問題。利用加工中心完成后仍然有未切削材料的零件,則要采用電火花放電成型來完成剩余材料的清除。該模具的動、定模模仁、滑塊型芯,都采用了以上的工藝流程進行加工。
4 結語
該文主要介紹通過分析手機框架的成型工藝和結構特點,利用UG軟件完成設計手機框架注塑模具。闡述了分型面的選擇,澆注系統的設計,以及相對應的較為合理的澆口位置選擇,分析了模具的側向抽芯機構設計、頂出系統設計,對模具的成型部分進行優化,降低了生產加工的難度。通過利用UG軟件中的注塑模具向導功能,完善相應的模具裝配設計。經生產實際驗證,模具結構合理,布局緊密,生產效率高,塑件質量滿足要求。
參考文獻
[1] 屈華昌.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葛友華.CAD/CAM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 王永平.注塑模具設計經驗點評[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 史鐵梁.模具設計指導[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