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逸飛
摘 要:我國實行注冊建筑師制度已經有20年之久了,在這個發展與積累的過程中對注冊建筑師的基本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如今“新常態”的經濟發展狀態下,建筑行業也隨之發生一些變化,這對注冊建筑師又產生了新的挑戰,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該文希望通過對注冊建筑師的基本素養和當前形勢下注冊建筑師需要做到的轉型升級進行淺要的分析,意在使注冊建筑師能夠認清當前學科發展的趨勢,更快地地歸到建筑設計的本源中來,為美好人居環境的建設貢獻力量。
關鍵詞:注冊建筑師 新常態 責任 義務 權利 轉型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b)-0143-02
梁思成先生曾在對建筑學專業的概念反思中提出:“近余年來從事于所謂‘建筑的人,感覺到以往百年間,對于建筑觀念之根本錯誤。由于建筑界若干前進之思想家的努力和倡導,引起現代建筑之新思潮,這思潮的基本目的就在為人類建立居住或工作時適宜于身心雙方面的體型環境。在這大原則大目標下的‘建筑觀念完全變了?!边M而吳良鏞先生也對梁思成先生的“體型環境論”這一觀念提出了進一步的闡釋,“所謂‘體型環境就是有體型的環境,細自一燈一硯,一杯一碟,大至整個的城市,以至一個地區內的若干城市的聯系,為人類生活和工作建立文化,政治,工商業……等各方面合理恰當的舞臺‘都是體型環境計劃的對象。”建筑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意義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居住使用活動空間,建筑關系到人類生存的大環境,在人居環境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此廣義建筑學的概念對職業建筑師的職業素質提出了關于更廣闊的內涵和更新穎的視野的要求。
建筑師是影響人類人居環境的主要因素,肩負著人類當下生活質量以及人類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任,面對“新常態”經濟發展狀態下的巨大挑戰,注冊建筑師應該認清形勢,保持對人類生存環境和建筑藝術的理性思考,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大眾生活的人文情懷,時刻體現出建筑師在人居環境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1 注冊建筑師的基本素養
建筑設計在建設工程中的勞動價值和建筑師在人類生存環境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建筑師必須要有一些基本的專業素養。尤其是在今天建筑項目十分多元化,建筑學教育也越來越國際化,對注冊建筑師的要求也更加多樣。
1.1 學習能力
鑒于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知識老化的周期也越來越短,建筑設計作為一個直接關系人居環境的科學需要不斷同各行各業的知識更新同步,這要求注冊建筑師要具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本身建筑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這一學科要求天賦與努力都要同步具備,注冊建筑師在成為職業從業者后要能夠不斷學習及時了解并掌握知識的更新,并且現在注冊建筑師又有繼續教育的課程以滿足注冊建筑師更新專業知識的需要。
1.2 藝術修養和人文情懷
現代建筑學從廣義上認為是一個關乎人居環境的綜合性科學,人居環境的設計和建造是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只有更多地了解和感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居的廣泛體驗,這就要求注冊建筑師有更多的生活體驗和人文情懷,建筑師的文化底蘊的高低決定了其所設計的空間與使用者的情感共鳴和空間感受的好壞。實事上建筑所涉及的多種學科也把人文社科涵括在內了。
建筑最為認可的概念就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因而建筑設計也是一個藝術設計的過程,建筑師也必然要有基本的藝術修養。建筑師的藝術修養不僅直觀地影響了建筑師在建筑設計時建筑形象的好壞,并且更重要地是這里的藝術修養與前文所提及的情懷息息相關,這共同影響了建筑師的職業目的和建筑師關于人居環境建造的責任意識。
1.3 統籌能力
建筑設計所面臨的事物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動態性等多種特征。對此吳良鏞先生說過:“這就需要這些‘科學的帥才,出色的建筑規劃師,既具有出色的組織才能與知識結構,又具有通曉全局,掌握綜合觀念,善于多樣思考、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边@提出了建筑師所要具有的統籌能力,尤其是注冊建筑師作為建筑設計項目的負責者或者領導者,更要能夠結合好各個工種的所長,起到全面“控制”和“綜合”的作用。
2 新常態經濟下注冊建筑師的挑戰和職責
2.1 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的一體化
新常態下的城市建設越來越需要長久化和可持續性,城市空間的主要構成要素就是建筑空間,可以說,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未來建筑的任務不再是建房子,而是建城市,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融為一體,在城市的設計規劃中,政府等行政部門的決策力必不可少,但是建筑師和規劃師在其中所提供的專業引導也必不可少,可以這樣認為,一個美好的城市應當集結于一個規劃者、設計者、決策者都統一達成的方案,共同建構人們居住的環境。建筑師不可能全部接觸到城市設計的總體經濟布局,城市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全部內容,建筑師在城市設計中的職責是通過協調建筑單體與場地周圍建筑和周圍環境的關系,使建筑與城市的生態和風貌相和諧,并且在新常態經濟的發展下,城市建設越來越朝向綜合化、集約化發展,城市綜合體在城市建設中的比例逐漸增大,建筑師在綜合體單體設計上對城市整體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的融合對城市建設的可持續和人居環境的生態健康發展應具有長遠的預見和決斷。
2.2 綠色理念和技術的應用
“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這對于建筑業發展的一大特點就是放慢建設速度,增強建筑的可持續性和建筑的使用周期。建筑師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以及從人居環境的持續發展角度說,建筑師都應該具有綠色、可持續的建造觀并且及時學習先進的技術,掌握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發展應用于建筑的設計中。由于建筑設計崗位的特定性,注冊建筑師作為主導和統籌設計整體的龍頭,及時了解各專業的難點和優勢以及先進的技術發展水平,促使各專業的積極配合對建筑設計的整合至關重要。
2.3 溝通與協同
建筑設計作為與人居環境直接相關的行業,建筑師的責任不再是單純地接受開發商的開發意圖并呈現在設計圖紙上,建筑師在項目定位和市場決策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作為建筑設計團隊的引導者,注冊建筑師需要及時了解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并且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使建筑設計者從單純的服從者變成建造開發的引導者,這對城市建設也是積極的。以住宅建設為例,在過去追求快速建造的時代,住宅的設計千篇一律,建筑師在業主和城市建設發展的壓力下,無力對建筑的空間和形態進行更多的反思和創新,更談不上建造的地域性和人居感受的回歸。在“新常態”經濟發展的支持下,建設的腳步被放慢,建筑師能夠回歸建筑設計的正常速度,建筑應該更多的融入廣泛空間使用者的訴求和思考,這就要求注冊建筑師能夠及時和用戶溝通了解更多數使用者對空間的愿望。這應該是一個互動設計的過程,注冊建筑師在其中應該發揮折衷的作用,在各工種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和使用者的意圖中了解、溝通、判斷、決策,這對注冊建筑師的專業技能和溝通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注冊建筑師需要協調的是建筑師思維和非職業者的大眾思維,既要滿足使用者的愿望又不能觸及建筑設計業的職業原則。這個互動設計的目標就是完成一個生態、和諧、舒適的人居環境,這對于建筑師和業主都是一個有趣味的過程和美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吳良鏞.“人居二”與人居環境導論科學[J].城市規劃,1997(3):4-9.
[2] 王顯秀.談注冊建筑師的職業責任[J].山西建筑,2002(1):6-61.
[3] 郝曙光.建筑師素質與建筑學教育的思考[J].華中建筑,2000(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