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
(新疆伊犁師范學院中國語言學院,新疆 伊犁 835000)
維吾爾族茶文化與漢族茶文化對比分析
方旭
(新疆伊犁師范學院中國語言學院,新疆 伊犁 835000)
茶,自古以來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它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更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千百年來茶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俗,同時也影響著不同民族的文化發展。維漢兩個民族飲茶歷史悠久,僅從兩個民族在茶的種類、俗語、文化習俗等方面就可看出茶對這兩個民族有著深遠的影響。
維吾爾族;漢民族;茶;茶文化;習俗;對比
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同時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最早是通過西域傳播到世界各國的,故“絲綢之路”也被稱為“茶葉之路”。茶不僅是中原漢民族喜歡飲用的飲料之一,同時也是西域少數民族經常飲用的一種飲料。無論是《爾雅》的“槚”還是《神農本草經》的“茶”,都對茶有著詳盡的記錄,同時在《新唐書?隱逸列傳》之《陸羽傳》中也有對回紇飲茶的記載。由此可見,維吾爾族至少有上千年的茶文化史。
在對“茶”一詞含義的解釋中,無論是現代漢語詞典還是維吾爾語詞典都有兩層解釋:一是狹義的茶,即茶水,茶葉以及制茶用的原料;二是廣義的茶,指與茶有關的民俗活動和禮儀活動的總稱。雖然是不同的兩個民族,但無論是漢民族還是維吾爾族都在飲茶的歷史當中積淀了豐富的茶文化,并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演變,繼承,延續至今。
無論是漢民族還是維吾爾族都對茶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節日禮儀以及各類社交活動中都離不開茶。但因民族文化差異以及生活習俗的不同,維漢兩個民族在茶的飲用方面也都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一)維吾爾族茶的種類及特點。
奶茶是以牛奶、綿羊(山羊)奶作為主要原料而做成的茶水。奶的性能是中性,奶中油脂、蛋白等物質豐富,另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奶是最容易消化的高質量營養物質,具有疏通大小便滋潤滋補之功效。
藥茶是維吾爾族特有的傳統保健茶。這種茶以肉豆蔻、小豆蔻、肉桂、丁香、孜然、胡椒、干姜、草澄茄等天然植物花草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磨碎調制而成,可治療各種疾病,同時還具有提神保健之功效。根據做法,這種茶可分為單項藥茶和多項藥茶。單項藥茶多以根、種子或花葉子為原料,而多項藥茶則根據性能又可分為中性、涼性、以及專門藥茶等。
(二)漢民族茶的種類及特點。
漢民族茶的種類主要以葉茶為主,同時也兼收一些少數民族茶的品種。
1.綠茶。
綠茶色綠香郁,湯色黃綠鮮亮,滋味鮮爽,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降火明目等藥理作用。綠茶又可分為: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黃山毛峰等幾大類。
2.黃茶。
黃茶有大黃茶以及小黃茶之分,主要區別于原料的老嫩程度。黃茶黃湯黃葉,葉底為嫩黃色,香氣較高,滋味甜醇爽口。黃茶具有防癌、抗癌、殺菌、消炎之功效。黃茶分為: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等品種。
3.清茶。
清茶,也稱為烏龍茶,烏龍茶具有天然的花果香,耐沖泡,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和,回甘十足。烏龍茶又分為:大紅袍、鐵觀音、水仙等幾大類。具有呵護皮膚,預防蛀牙,提高能量代謝的作用。
此外,由于茶葉的商品形態不同又可把茶葉分為:壓緊茶、速溶、花茶等七大類。從茶的分法上就可以看出漢民族同樣是一個飲茶品種豐富的民族。
一定的生活習慣反映了一定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生活風俗反映在文化上也不盡相同。
(一)維吾爾族與“茶”有關的詞語、諺語。
長相雖好,不能當茶喝。

讓干喝茶還不如給一巴掌。
諺語①,在漢語中一般表達為“好的長相不能當飯吃”,而在維吾爾語諺語中將“飯”變為了“茶”,可見茶在維吾爾族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舉足輕重的。而在諺語②中,維吾爾族熱情好客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要將客人招待好不能給客人只喝茶而沒有其它的東西,這樣會被視為對客人的不重視。
(二)漢民族與茶有關的俗語。
1.與茶有關的成語。
茶余飯后 三茶六飯 殘茶剩飯
2.與茶有關的諺語。
①千茶萬桑,萬事興旺。
②好茶敬上賓,次茶等常客。
此外,漢民族與“茶”相關的傳統藝術形式還包括:漢語詩歌、茶聯等。這些都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對茶獨特的感情。
(一)維吾爾族茶文化。
1.茶具中的茶文化。
維吾爾族的茶具極具民族特色和審美觀念。從茶具的樣式和款式上來說可以凸顯出維吾爾族對茶的喜愛之情。維吾爾族茶具多以陶瓷、銅器、玻璃為主,常用的茶具有:(茶壺),(茶葉盒),(茶袋)等。維吾爾族人對茶具的使用頗為講究,茶具必須保持清潔、完好,不能有豁口。否則被視為對客人不尊重,不禮貌。從維吾爾族人對茶具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茶”在維吾爾族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茶館中的茶文化。
3.社交禮儀中的茶文化。
自從茶進入到維吾爾族的日常生活后,維吾爾族人便把它融進了自己的文化中了。也正因為如此,茶文化在維吾爾族文化中表現出了它多姿多彩的形態。茶不僅只是茶水,茶葉等意思,同時它還包涵了一些日常聚會和社交禮儀性質的活動。具體有關“茶”的社交禮儀包括:
4.舞臺藝術中的茶文化。
維吾爾族的音樂和舞蹈藝術可謂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無論是十二木卡姆還是麥西來甫,都有茶文化藝術形式的烙印。在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歌詞以及民間傳唱的歌曲中,男女雙方相親相愛,終成眷屬及離別之情等都會通過“茶”表達出來。例如:
(二)漢民族茶文化。
1.茶具中的茶文化。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載體。“茶滋于水,水籍于器”。茶具作為鑒賞、沖泡和品飲的媒介,是愛茶之人不可或缺的器皿。[2](P70)由于茶種類的不同,所以在茶具的選用上即要凸顯出茶具的不同質地也要達到茶與茶具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潮汕的工夫茶、成都的蓋碗茶、北京大碗茶等。從茶與茶具的類型搭配可以看出:漢民族在對茶文化的品鑒上是十分講究的,即突出了飲茶的地方特色,也體現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2.茶館中的茶文化。
我國關于茶館的最早記載,要算唐代開元年間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了,其中有“自鄒、齊、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煮茶賣之,不問通俗,投錢取飲”的記載。[2](P180)此后,在唐宋、清都有對茶館詳盡的記錄。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現代茶館已遠非以盈利為目的的場所了,它不僅增添了更多的社會文化功能,同時也體現出了一些政治功能。就其社會文化功能來說:這里既是喝茶聊天的休閑場所,又是戲曲觀賞、評書相聲的文化娛樂場所。在這里,你可以邊品茶邊感受中華文化藝術帶給你的精神熏陶。
3.社交禮儀中的茶文化。
無論是古代茶事、茶宴還是今日的茶話會,茶不論在歷史文化,還是今日的社交禮儀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當代人已將古代的茶宴、茶事,變為現代社會的茶話會。茶話會在某些場合已取代酒會。例如:共商國是,招待外賓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外,茶話會被譽為“茶杯和茶壺精神”。
4.文化藝術中的茶文化。
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其中蘊含的茶詩,茶聯更是豐富多彩,妙趣橫生。讀一首好茶詩,猶如品嘗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例如:“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空花落盡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等都令人如醉如癡。茶聯是對聯寶庫中的一支鮮花,它運用對聯的文學特征,以茶事為題材,按照對聯特點擬寫而成,被廣泛應用于茶館,茶座等場所。
希杰先生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的手段,是社會的窗口,是個人心靈的鏡子,是古代生活的活化石”。[3](P51)因此,茶文化以特有的形式表現出漢維兩個民族在不同大環境下趨同但又相異的文化特點和文化心理。
在漢民族中,飲茶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茶即是人們消暑解渴的飲料,也是人們美好情感的精神寄托。但維吾爾族地處西域,交通不便,加之天然的氣候條件不適宜茶葉的種植,所以茶葉只能通過駱駝,馬等工具進行運輸,所以茶文化的發展并不是很發達。但維吾爾族所飲用的食物多含熱量,油脂較高且易上火,而飲茶可以去油助消化,所以現實的需要養成了他們飲茶的習俗。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所以茶文化在伊斯蘭教禁酒飲茶的宗教影響下也有所發展。隨著中原與西域文化交流次數的增加以及交通運輸的發展,維吾爾族的茶文化也有了更新更大的發展,形成了屬于他們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印象。
從兩個民族茶的種類來說,漢民族在內地種茶、制茶,茶的品種豐富;而維吾爾族接觸茶的種類較少,一般是自制或是久藏不變質的茶。[4](P91)
從茶葉的諺語熟語來看,就其內容或性質來分,漢民族多屬于茶葉飲用和茶葉生產兩類,而維吾爾族則更偏重于生活,勸誡人們要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茶文化習俗方面,在對茶具的命名上漢民族和維吾爾族都非常細致,均注重以用途入名;在茶館文化中,漢民族的茶館功能豐富,不僅僅有社會文化功能,更具有政治、經濟功能,但維吾爾族茶館功能單一,多以文化功能為主;社交禮儀茶文化中,漢民族和維吾爾族都各具民族特色,漢民族多體現出歷史文化傳統習俗,而維吾爾族則更多受宗教文化習俗影響。
但無論哪個民族,傳統的生活習俗、根深蒂固的宗教觀以及地域環境都對其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時代在發展,歷史在向前,漢維茶文化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有著古老的過去,豐富的現在,未來也必將會有新的成果。但無論茶文化如何發展變化,在維漢兩個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它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地位,這種地位不僅是一種心靈的慰藉,更是一種文化回歸內心,回歸自然最常態的形式。
[1]阿不都熱依木· 艾比布拉.維吾爾民俗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2]陳文華.中國茶文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3]周楠、姚楷強.茶文化與茶語言[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3).
[4]阿布力米提·買買提 .試論維吾爾族的茶文化[J].世紀橋,2007 (9).
[5]李純.維吾爾語詞匯與文化研究[M].五家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2011.
[6]袁志廣.論維吾爾民間“茶俗語”[J].語言與翻譯(漢文),1999 (2).
[7]左里皮亞·艾買爾.維吾爾茶文化探析[J].絲綢之路(漢文),2010 (4).
[8]蔣瑜秀.淺酌維吾爾茶文化[J].新疆社科論壇(漢文),2007(4).
[9]何曉明、陳雍等.圖說中國文化之民俗卷[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10]艾尼瓦爾· 吐爾遜 .維吾爾族風俗習慣[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7.
TS971
A
1671-864X(2016)07-0250-02
方旭,男(漢族),新疆博樂人,學生,現就讀于伊犁師范學院中國語言學院,從事語言學及運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