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
繼上周連續殺跌之后,本周指數運行較為平穩,有止跌的跡象。回過頭來看看上周的殺跌,筆者認為原因還是出在管理層的監管趨嚴上面。從次新股再到題材股,只要敢連續漲停,證監會就采取停牌自查的方式予以堅決打擊。從好的一方面說,管理層用心良苦希望引導資金回歸理性回歸健康打造慢牛。
但是,從不好的一方面說,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的游戲規則,買賣價格在任何時候都應該由市場買賣方決定,而不能靠行政手段生硬的切割,由此導致隨后市場人氣一落千丈。更有消息稱,不少游資選擇了放假,在T+1的交易體制下,游資扮演了凝聚人氣、打造題材、帶動資金的作用。在交易體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它們的作用是不能夠否認掉的,否則只會傷害市場本身。因此筆者建議,后期管理層還是要做好與市場的溝通,以免好心辦壞事。
本周的一大亮點是國企改革板塊開始走強,從周二的上海國資改革暴動到周三深圳、廣東、天津地方國資改革多點開花,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的信心。從改革推進來看,最新的政治局會議基本顯示了管理層要在三季度進一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進一步提升過剩產能的行業集中度。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過剩產能行業的國企重組在進一步推進,如寶鋼和武鋼的合并,政治局會議也提出來了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從中糧的18項授權來看,整體從表面上看,改革的力度還是挺大的,至于市場現在選擇不相信國企改革的格局,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這一輪國企改革在產權混合所有制方面推進相對比較緩慢,但國企終究有了一定的改變,這就是邊際變化。與此同時,地方國企改革也在快馬加鞭的推進,上海是經濟的排頭兵,近期高層密集發布和改革有關的消息,表明推進改革的決心,作為標桿的上海,其一舉一動都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帶動相關板塊的走強。就此而言,下半年國企改革仍然是關注的重要方向。
對于后市,筆者認為目前還難以做出明確的判斷。雖然大盤有企穩的跡象,但到底是略加盤整后再次下挫,還是就此企穩展開發攻,目前都看不到明確的信號。此時,不妨保持耐心多加等待,可以用三成左右的倉位做高拋低吸,其余的資金等待市場企穩之后再擇機加倉。
后市關注的重點還是中小市值的成長股,價值投資的核心就應該是挖掘成長股。拋開成長二字,一切的價值投資都是偽命題,每一次調整過后都有股票創出新高,這一次也不會例外。因此,大盤調整階段不妨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投研分析之上,等待調整到位直接全力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