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沙龍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決定傾全國之力,征服東晉王朝。這個消息對于東晉政府當然是個噩耗,但是對前秦的老百姓來說,也是個災難性的消息。苻堅下令在全國范圍內,按照每十個男丁抽一個的比例征發軍隊,而且全國的馬匹不管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一律征發供遠征軍使用。
從數字上看,征發的結果是喜人的,總共湊出了九十七萬軍隊,其中騎兵有二十七萬。
我們光知道征發了多少人,可征的到底是誰呢?要知道,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比方本來你正在陜西老家種地,忽然說是要讓你去江蘇打仗,你一定不會歡欣鼓舞,為王前驅。所以不難猜測,有點手段和關系的人一定會盡量避免被算到那十分之一里去。
中國歷史上,不止一次進行舉國征兵以作大規模戰爭之用。二百多年之后,隋煬帝第一次遠征高麗(即現在的朝鮮)就征發了一百多萬軍隊和更多的運夫。
秦始皇和漢武帝時期,也曾大規模征軍。秦皇漢武征軍都是優先考慮以下幾種人:失足干部、流亡者、倒插門的女婿、做生意的小老板、轉業的小老板、小老板的兒子、小老板的孫子,稱為七科謫(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很明顯,這些都是社會的下層人員,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弱勢群體。
當時是農業社會,被征發的人平時多半沒有受過什么軍事訓練,他們一般都是握慣鋤頭而不是槍桿的人。很多人可能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戰爭,忽然拿上大刀長矛,要去殺人,這自然帶來了很多問題??鬃釉f:“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币馑季褪亲寷]經過訓練的民眾去打仗,無疑是送死。但是中國千百年來,多是用這種民眾來打仗。
沒有經驗的士兵,置身在戰場上往往就像受驚的兔子一樣,精神高度緊張,無法控制情緒。歷史上有無數的軍隊莫名其妙地瓦解,多半就是這種新兵過于緊張造成的。當然,領導一般會安排不少大刀隊來督戰,看哪個士兵想逃跑就上去給一刀。但是這種督戰隊也不是總有效,如果驚恐在軍隊中雪崩似的擴散,那是什么大刀隊都擋不住的,那些士兵就像一群炸了窩的野馬,誰敢阻擋,通通踩死。歷史上無數大將都死于自己士兵的腳下。
中國歷史上,一說到戰爭結局,往往都是某某方潰敗。這個“潰”說明了很大問題:很多戰爭不是大家血拼到底、體力不支才告敗退,而是剛有吃緊或者還沒來得及吃緊,士兵就一哄而散。逃跑路上被人追上殺死的,往往大大多于作戰身亡的。
戰爭總是血腥殘酷的,不要說習慣交糧納稅的本分農民,就是普通軍官也很容易驚慌失措。東晉王朝的將軍司馬流,在參戰之前就異常驚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時候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兒,結果打仗的時候被殺身亡。普通士兵內心的恐懼就更可想而知。
對于古代將軍來說,如果手下都是一些久經沙場的老兵還好辦些,如果不是,他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怎么運用謀略,怎么巧妙打擊敵人,而是怎么把手下士兵攏在一起,不發生混亂。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摘自“鳳凰讀書”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