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6月5日上午9時,北京舞蹈學院內舉行了為期兩天的全國首屆舞蹈美育研討會,會議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出席會議的有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軍,北京舞蹈學院校長郭磊、副校長王偉,學術文員會主任呂藝生、副主任熊家泰、潘志濤以及教師賈美娜、著名舞蹈家劉巖等。此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164所師范及藝術類大學的舞蹈教師及教育部門領導。
【關鍵詞】素質舞蹈教育;美育教育:高校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55-02
教育部衛體司巡視員萬麗君在開幕式上指出,教育美育應與社會建立起密切的聯系,要深入群眾的精神生活,充分發揮舞蹈的價值和功能,促進個體和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北京市教委體衛處處長王軍在講話中提到,此次會議的召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藝術教育關乎人類社會的未來,舞蹈美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所有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時機、把握機遇,將舞蹈美育推向新的高潮。開幕式上正式發布了北京舞蹈學院承擔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委托項目《素質教育與美育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素質教育舞蹈課程教材(書籍DVD)成果研究負責人及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創建人呂藝生教授作了簡要介紹:素質教育課程研發始于2005年,在教學實踐與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近百個課例,并于2007年開始對部分音樂、舞蹈教師開展培訓,在全國各試點學校進行了實踐性教學,組建教師團隊200多人,且不斷完善教材至今?,F已完成教材叢書四冊、教學DVD一套。隨后,郭磊校長在發言中談到:今天的舞蹈發展顛覆了我們舞蹈學院以往培養“高、精、尖”的教學目標,今天我們制作的課例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作為一名舞蹈人,我們要跳出去看看大方向,讓舞蹈不再小眾,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實現教育的價值公平,實現舞蹈教育的權益,讓舞蹈為所有人服務。
此次會議針對“素質舞蹈課例展示及工作坊”“素質教育專題”“高參小專題”“高等學校專題”“美育教育專題”五個題目展開了研討。
一、課例展示及教師工作坊
素質舞蹈教育教師工作坊在黑匣子劇場展開了教學課例的展示和兩個精彩的教師互動課例。首先由北師大二附中展示《藍》《點、線、面的交響》課例,隨后表演自編舞蹈作品《身體的顏色》《生命》《卡帶》等。教師工作坊環節由舞蹈學院教師張樂樂老師和清華大學張偉老師現場展示《形與聲的邏輯訓練》和《跳舞譜》課例,此課例是以“拉班舞譜”在素質教育舞蹈課程中的運用為主題,在課堂時間中將讀譜和跳舞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更清晰地領會舞蹈中身體運動原理和規律。
二、素質舞蹈教育專題
關于素質教育,北京舞蹈學院呂藝生教授首先發表了《邁向舞蹈的新里程》的講話,他談到當下舞蹈教育已不再是呼吁的時代而是務實的時代,我們應該思考要向誰教、教什么、怎么教。教育部文件指出,校園藝術活動包括課堂、課余、社團三部分,這是一個有聯系的整體,但對教師來說可能需要分工合作?,F在提出舞蹈審美教育是一個不分專業與否的素質教育,這是在教育部提出的90年代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確定的觀念,是全世界的趨勢。音樂、舞蹈、戲劇、美術都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現在的情況是只注重音樂、美術,而忽視舞蹈戲劇?,F提出的素質教育與美國國家藝術標準一致,與聯合國藝術教育大會提出的觀點一致,要實施以素質教育為主的培育手段,要培養“即興,強調過程、游戲能力”的舞蹈教育,這是有備而來的目標,不是盲目的探索。
北京八一中學崔春杰老師根據學校開展的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實際情況,發表了《從另一個角度看風景》的專題發言。她提到了現在學生的一些毛病,強調了在素質教育舞蹈課上應全面培養學生,要提高學生的自信,幫助其挖掘潛力。來自北師大二附中的王曉蓮老師為大家分享了《高中舞蹈教學感受》:1.新課程的推動,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主張。從2010年研討論證到2011年至2012年實踐開設高一兩個素質教育舞蹈班,到2012年至2013年逐漸開設高一三個班、高二選修、高三選修棵,到2013年至今全面開設了高一六個班、高二選修、高三全體素質教育舞蹈課;2.強調知識的創造而非發現,知識的協調而非體驗。知識是創造出來的,在于學生運用所獲得的各學科知識能做什么,而不在于獲得的知識如何去適應他人設定的框架;3.從尊師重道轉變為重道尊師。教師要告訴學生,你能給他們的,要展示在教學能力及多學科知識的積累上,要注重與學生對話,以人文精神關懷每一位學生。
三、舞蹈高等教育專題
北京師范大學肖向榮教師在闡述他的身體教育觀時談到,舞蹈教育就是身體教育,要喚醒本能藝術。身體認知是自我表達的基石,身體需要被訓練,要以舞蹈教育為文化養成的核心,讓身體學會獨處,用舞蹈與自己對話,傾聽內心聲音。隨后,首都師范大學田培培教師在研討會上對基礎美育教育、基礎素質教育、舞蹈藝術教育三個層面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對如何構建舞蹈師資隊伍提出了她的設想。田培培說到,“高等舞蹈教育專業是重中之重,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固話和凝定的特質,因此初期的準確定位及長期的實踐探索與積累才可形成某種最佳模式形態。變革舞蹈表演類藝術人才培養,打造綜合性基礎舞蹈教育人才。傾靠已有的優良教育資源,呈現特色的培養程序。在高等教育專題的最后環節,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趙洪老師對在清華大學開展的素質教育課程進行了匯報。她談到,在清華開展的舞蹈教育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將普及和提高相結合,其教學目標是審美熏陶+情感塑造+想象力+創造力的綜合審美能力的培養。
四、美育教育專題及特殊教育專題
在此專題研討前,“高參小”工作項目辦公室主任甘北林向在場人員介紹了“高參小”項目,此項目是將高校及專業社會機構引入小學課堂,給小學生們上課,以此來平衡教育資源的模式。甘北林談到,北京地區的“高參小”項目2014年由北京教委開展,將體育和藝術項目帶到了小學,由教務拿出50億資金,共有21所高校11個社會機構參與,遍布北京市小學,涉及十七萬學生。
舞蹈學院劉軒教授和韓春啟分別從美育專題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了《課本劇教研活動的學習體會》和《美術游戲——過程就是目的》兩個專題,談到了在美育教育的過程中,戲劇和美術教育的重要性,為舞蹈美育教育帶來了很好的借鑒經驗。在特殊教育舞蹈專題發言的是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特殊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舞蹈家劉言,她提到,我們要高度重視對特殊人群的人文關懷,要在大藝術教育的背景下,對特殊人群實施舞蹈教育。
五、結語
藝術的樂趣在于發現和創造美,藝術教育的樂趣則是為孩子們呈現靈性的游戲。我們不要求學生能成為專業舞者,而要讓孩子們樂于發現身體的美,用舞蹈來表現和欣賞美。能舞、善舞、悅舞,在小學的通識教育中是一種手段,而不是唯一目的,舞蹈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觀念獨特,是對孩子們施以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內容,承載的是我們對一個有趣、快樂,以至于完善的人的期待。
會議最后,北京舞蹈學院校長郭磊宣布成立“全國舞蹈審美教育聯盟”,并選舉呂藝生教授為首屆主席,164所院校為首批會員。
至此,歷時兩天的全國首屆舞蹈美育研討會順利結束。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積極參與研討、發言,舞蹈教育的美育精神在這里得到了深刻而直觀的體現。全國舞蹈審美教育聯盟的成立,為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加堅實有力的后盾平臺。
作者簡介:
于雪兒,南京師范大學2015級在讀研究生,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影視傳媒學院教師,職稱:助教。
基金項目:“沈陽老師南京師范大學2016年度‘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