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新作品

李永新,土族,青海省黨建研究會專家學者人才庫首聘人才;青海省文聯委員、省作協會員、攝協會員;海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海東市文聯主席。代表著作有《論黨建》《白草臺文叢》等。
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極
黃河流過龍羊峽二百多公里之后
隔山并行著另一條河——湟水
穿行于峽谷與盆地間
孕育出獨特璀璨的文明
回溯四五千年前
一個晴朗的早晨
柳灣地帶,遙遠的聲音讓天地更加寂靜
男人們正在圍獵一頭馬鹿或者一只獐子
女人們正用陶紡輪捻一些牛羊毛或者大麻纖維
包括神靈,一切都在緩慢有序地自然發生
一個叫安特生的瑞典地質學家
發現仰韶的文明發掘彩陶的瑰麗
優美流暢的造型和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紋樣
告訴人們一個自覺的審美時代的到來
四五千年前的那個凌晨
黃河岸邊,喇家村上空的炊煙
展示一個色彩斑斕的王國
在壁灶熊熊的火焰中
女人們用粟米做成細長的面條
孩子們期待著品嘗舌尖上的光陰突然間
窯洞在黑暗中晃來晃去
地震,洪水,還有黃河磬王
在沒有文字的時代
一切都在瞬間
湮滅
大禹導河
讓一段群體的集體記憶不再痛徹心扉
丹陽在細碎的信息中提取顫動的愛情
男人們正在甕聲粗氣地抬回獵物
把自己孤單的心事送向地球的另一村落
在一個叫東溝的地方
親人們拋灑的眼淚
娘娘移居的天池和文成公主的藥水泉
讓世界在平和的光景里清澈透明
弘化寺的故事
在前世的經卷和那段古老的歲月里泛黃
桃花源的花朵飄落心底
馬廠遺址試圖尋找城市的另一種速度
那座明時的鐘鼓樓
仿佛龍王山的陳年積雪和拉仁布為了愛情的執著
嵌入每個土鄉人的靈魂
青稞酒的醇香醉倒了每一個有過夢想的人
(1)在含沙量≤3.0 kg/m3且滴灌帶為一年用條件下,可采用新型泵前一級過濾與滴頭抗堵新技術模式。在滴灌首部泵前安裝低壓旋轉網式過濾器,過濾大顆粒泥沙與雜質。通過篩選出的適宜灌水器,將大部分細顆粒泥沙隨滴頭出水排入到田間。沉積在毛管內泥沙通過毛管尾端的輔助沖洗支管進行定時沖洗。該新技術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泵后過濾器易堵塞、反沖洗頻繁用水量大、壓損較高的缺點。避免了因過濾而使黃河水中大量營養物質流失。運行管理維護費用低,占地面積較少,可大幅節約成本。
佑寧卻藏白馬五峰甘禪
不僅僅是一個個寺院的招牌
佛前的酥油燈輝映明長城蜿蜒的身軀
吐谷渾,一個留存了350年的國度
騾馬尋覓著草場
弓箭追逐著獵物
一把大手握住了開啟未來的鑰匙
土族阿姑的七彩袖如天上的彩虹高掛
呈現人生最明媚的一幕
時光流淌到八百年前
那個夜晚
三蘭巴亥村空曠的土地
留下了尕勒莽和阿合莽彼憊的腳印
來自異域的一峰馱經的白駝
在一處汩汩涌流翻滾的泉眼旁
凝望成圣潔的石頭
兩個仰視夜空的撒拉族漢子
奏響東遷史上跳躍的音符
在黃河兩岸的視野里變幻陸離
在巍然屹立的積石山下唱響熟悉的旋律
在高原西雙版納孟達天池的水韻中吹響口細
美麗的黃河第一灣在歷史的長河里澎湃
演繹生命的情懷與詩意
平戎驛。我常常踩著你的腳印走過
夏宗寺升起裊裊桑煙
東溝林場里葉展葉落
多少次在夢中聽到鏗鏘的聲音
古絲綢之路南輔道的駝鈴和男子的吆喝
與趙充國屯田戍邊的身影
一同追趕著歲月匆匆的年輪
大唐浩浩蕩蕩的和親隊伍與公主內心的悲壯
交織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再一次從夢中轉醒
腳下的土地滋養萬物
富硒產業工業園區
平安鼎平安鐘平安橋與平安路
正在古驛大道的扉頁上展開吉祥與和樂
肌肉和力量曲線和睿智
共同托起強勁的翅膀
騰空飛躍
廓州故郡是塊神奇而神圣的地方
石城把另一種幽謐緩緩詮釋
將山水筑在同一塊高峽平湖的石亭上
當太陽穿過寺溝峽
映照在塔加鄉馬蓮灘的時候
一座豐盈的百年藏莊就此誕生
在云朵和佛光的呵護下
丹斗寺傳誦的經聲和飄揚的經幡
讓后弘期的傳奇故事流光溢彩
夏瓊寺被秋風風蝕得如禿鷲的山尖
在黃河里倒映著恭敬虔誠
阿河灘清真寺捋起歲月的胡須
巴燕遺址從此改變了荒原的方向
揮寫一座巴戎格的艱辛與偉大
多少年歲月中呼喚,瞿曇鐘響巴燕馬驚
一聲聲北鼓南鐘從羅漢山傳出醒世之音
那株菩提樹釋懷人間的許多無奈和透悟
禿發烏孤十四年的南涼國就是神話的復活
西來寺武當山在春天里堅守
中流砥柱的魯班亭向人們訴說
極地上激動人心的每一刻
滾滾的湟水波濤
把人間樂都的大美傳向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