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楊 嬌
研究生培養是“重中之重”
——記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石玉若
本刊記者 楊 嬌

專家簡介:
石玉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研究員。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包括青年基金項目1項和面上項目1項;國土資源部行業專項基金1項。以科研骨干參加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共發表論文80多篇。2011年,獲首批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年“地質英才”稱號,2013年入選首批國土資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
教育,國之大計。科研與教學相統一是研究生階段教育的重要特征。在石玉若看來,作為導師,除了科研,對學生的培養乃是“重中之重”。在多年實踐中,他還摸索出了一套方法:研究興趣的激發以及研究興趣與課題相結合,野外地質調查與室內工作緊密結合,以及技術方法改進與具體地質科學問題相結合等措施來培養研究生。
“首先要培養學生天下為公之思想”,石玉若認為學生應該有“憂國憂民”的情懷,作為老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為國奉獻、為人類服務的“天下為公”的價值觀。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更好踐行世界觀、人生觀。無論是西點軍校的校訓——“職責,榮譽,國家”(Duty,Honor, Country),還是哈佛大學的校訓——“進入校園是為了增長智慧,走出校門是為了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Enter to Grow in Wisdom; 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都證明了培養學生樹立“天下為公”思想的重要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研究生培養更要注重的是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激勵其刻苦鉆研的科研精神以及共享科研帶來的研究樂趣。“激發、激勵、共享”,這也是石玉若培養學生一直堅持的理念?!昂闷嫘氖强茖W研究的原動力”石玉若說,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巨大的。導師的首要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對科研的研究興趣,盡力挖掘其科研潛能。激勵學生進行刻苦鉆研的研究精神,并讓其體驗科研帶來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對科研的研究興趣?!皩煵豢墒栌谂c學生的溝通,導師更不可侵吞學生的研究成果”。
“從事科研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從科學問題出發,但每一個科研問題又是具體的。”石玉若說到,“作為導師應盡早讓學生體會這一點,不應讓學生只拘泥于洗燒杯、做實驗,而應著力培養學生怎樣針對一個科學問題去思考,去設計研究方案的獨立思考能力?!蔽覀兌际钦驹谇叭说募绨蛏峡词澜?,但不應盲從于權威,應具有質疑精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質疑的精神,是培養科研人才的必備素質?!皩熐胁豢砂褜W生當打工仔!導師更不可將自己的學術觀點強加于學生!”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則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這樣才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石玉若認為,作為導師,還應鼓勵學生敢于提問題,敢于假設,并在后期的研究方案中認真、仔細求證。這也就是他經常向學生講到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好的老師,在一個人的求學階段至關重要,對一個人的成才更是功不可沒。身在其位,必謀其職。作為導師,石玉若在努力科研創新的同時,對研究生的培養更是一絲不茍,因為在他眼里,科研和教學永遠“相長”“并重”,不可偏頗?!澳贻p人朝氣蓬勃,敢于冒險,勇于創新,共同合作,共享地質科研帶來的樂趣”,則是石玉若對學生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