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技學院 莊俊明
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的制度安排
廣東科技學院 莊俊明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一系列高素質人才、高科技和技術等高知識密集型產業的集中區,它既是一個城市的“科技創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更是一個社會產業集聚、經濟升級轉型的強大引擎。本文通過簡要概括我國高新區的發展狀況,總結出我國高新區的發展特征,指出在高新區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制度安排對高新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并針對我國高新區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不足,提出了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導上的建議。
高新區 創新 發展 制度安排
1.1高新區概念
高新區,又稱作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以知識密集型為主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為中心的技術制造中心。高新區作為一個高知識、高科技的產業,是人文地理結合的系統,它將極大地促進社會科技發展的進程,從而有力地提高國家綜合國力。高新科技園區最早開始于美國斯坦福和英國劍橋,是依托于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可以看作一個研究系統。
1.2我國高新區概括
我國的高新區從開始到現在都在快步前進中。但是,每個地區的高新區都是不同的,有政府委托高新區管委會作為管理的,還有政府直接管理的,甚至還有由政府組建的公司進行管理的。高新區的管理包括進行園區人事、人力資源和人才戰略等方面的管理。高新區配套了一系列高素質的人力、高科技和新技術等,屬于高知識密集型產業集中區,整個科技化程度較為完整。整個產業區對于新能源、半導體、光電、新材料、環保、低碳等各種新的技術與新理念,都能進行較好的利用。其中,對于高科技制造業、高技術設計研發、科學技術的軟件服務等外包形式,都有著很大的產業系統。

圖1 2015年國家高新區企業主要生產經營產品按技術領域分布
我國各級高新區都會根據當地的區域增長優勢使產業區域經濟實現快速增長。這樣不僅增加了當地的工業產值,而且,當地高新區的發展方向與當地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方向相一致。
2.1我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實踐
在北京,有多個科研機構,在高新區內就有上百家,其中,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就已經超過60%之多。相比之下,深圳這個特區僅有一所大學,但是整個城市的高新區企業經營、管理都是非常活躍的。但由于受長期的產業流動性的影響,北京的高新區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為2503萬元,其利潤達到101萬元,但是,深圳的高新區在發展的速度上超出北京,深圳的高新區企業的平均收入達到44643萬元、利潤達到2469萬元。另外,位于“廣深港”黃金走廊腹地的東莞松山湖高新區,自2001年開發建設以來,松山湖按照成為“東莞乃至珠三角科學發展示范區、轉型升級引領區”的發展目標,產業聚集水平、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逐步發揮出產業龍頭和研發龍頭的雙帶動作用,已成為東莞乃至珠三角高水平崛起的強大引擎。
對于我國這些高新區的建設與發展,可以看出制度安排對其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由于發展環境的特殊性,整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是有差距的。
2.2我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應該關注高新區內部的產業集群優勢,在高新區內的企業,雖然有各種類型,但是內部企業之間缺乏整個上下游之間的供應鏈銜接優勢,這樣的產業發展集群優勢,對于我國高新區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在我國高新區的企業中,如果僅僅依靠大的跨國企業來發展產業和促進創新,是不利于產業發展環境的形成的,中小企業也需要注意與我國產業創新與發展的方向相一致,成為相關的產業集群,同時發揮其優勢。
其次,在我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發展特色不夠鮮明。在當前我國的高新區發展中,對于整個國際形勢來說,其高新區內部項目的重復率高,導致發展的競爭力加強,對于整個產業發展是不利的。沒有根據相應的資源和成本條件來對高新區的產業發展與創新進行相關引導。
再次,我國的高新區自我創新的能力不夠,在我國的高新區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整個行業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掌握都是非常匱乏的,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導致我國高新區的產品附加價值創造能力被削弱,從而使得整個國家的高新區產業競爭力不足,因此,在我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過程中,自主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設計意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養寵物狗,寵物狗咬人事件時有發生,借用學生頗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思維,使整節課處于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
最后,針對我國高新區的整體投資市場,其風險投資體制不夠完善,導致技術和風險資本的結合困難,這就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但是,我國的風險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風險投資的社會服務系統發展不夠,這就要求我國與國際接軌,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促進我國高新區的發展。
在我國特殊的背景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的特點,主要是從改變政策上影響選擇結構。在高新區的技術人員的相關產品科技含量的創新,并沒有根據相關科技含量的大小進行相應的激勵因素,缺乏創新機制的激勵政策。高新區內產業結構的發展不夠合理,我國整個產業結構的變動沒有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這樣容易導致企業產品生命周期問題和整個市場競爭力問題的發生。高新區內的人才較多,整體思想素質較高,個人的內在制度成本問題,需要進行考慮,以預防個人對企業的知識要挾問題的產生。
通過對整個國際環境的借鑒和學習,我國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制度安排,是需要得到重視的,應該通過多方面努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的制度體系,從而形成良好的創新機制。
4.1制定引導和鼓勵高新區的政策
從當前我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看來,針對我國發展環境中,政府給予政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政府用宏觀調控政策,對于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從地方政府扶植當地的高新區的各種產業發展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來看,這種技術發展的促進性對產業結構的編排是非常有效的。政府針對產業需要對整個教育人才培養進行干預,這樣才能滿足我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的人才需求。同時,對我國的高新區的行業發展規模和產業發展創新趨勢進行規模性引導,這樣能夠保護好我國高新產業的穩步發展,避免一些企業出現惡性發展。
4.2搭建技術創新的公共平臺,促進低成本型高新區向創新型轉變
從我國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的趨勢來看,對于所有中小型企業的高科技人才,都應該進行創新鼓勵,整個高新區應該針對人才的吸引,搭建基本的有效促進平臺。此外,根據高新區內的產業創新機制應該有相對的服務中心,針對不同的發展企業模式提供不同的服務,包括培訓、技術指導等。因此,必須加大研發資金和人力投入,從而拓寬創新渠道,使得我國高新區的創新系統得以形成。
4.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仿冒
在我國高新區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針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只有解決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企業的發展,從而使得對高新區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有重大的促進作用。打擊仿冒,打擊部分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促進高新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4.4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創新網絡,形成區域創新文化
在高新區產業發展與創新過程中,針對園區內中小企業的資源不足,可以通過創新網絡化來進行,通過網絡創新的形成,中小企業者能夠緊密聯系,從而實現創新資源共享。這不僅僅在高新區內部,同時還可以擴大到外部的整個系統,從橫向和縱向同時出發,針對多家企業價值鏈上的協同創新,從而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這樣能夠使得整個高新區內的產業創新與發展,有一種良好的背景烘托,從而實現這種創新文化的形成。
4.5完善高新區的社會服務體系
在高新區內的企業創新服務機構,屬于民營的較少,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卻有著眾多的私人研究室。因此,促進園區內的民營研究創新機構的建立和運營,也是政府提高高新區產業創新與發展的社會服務體系的策略。針對高新區的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等,進行相應的人才培訓幫助。同時對中介服務機構成立技術咨詢等,針對高新區產業創新和發展,進行專門的信息服務,從而使得高新區產業的發展更加迅速,國家經濟得到提升。采取靈活的產業政策引導高新產業創新與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4.6建立相互依存的產業聯系,形成技術鏈
制定相關政策,針對高新區產業特征,從整個網狀的產業鏈出發,從而促進相關的大、中、小企業密切配合,做到整個產業協同發展。通過專業的分工和發展方向的引導,使得各個產業環節更好地交替,從而促進我國高新區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4.7推進籌融資制度創新
針對當前的高新區發展特點,從整個高新區產業的研發和市場出發,對高新區企業的風險投資系統給予相應的制度促進。對于融資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安排,促進市場監管,通過減稅或者免稅補貼等政策,促進高新區產業發展與創新。同時通過政府政策規定,鼓勵民間投資,更可以設立創業市場,為風險投資的相對退出制度給予安排。
[1] 楊益.“后危機時代”我國經濟和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戰略選擇[J].國際貿易,2009(9).
[2] 祝寶良.構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支撐體系[J].科技成果縱橫,2010(1).
[3] 汪斌.東亞工業化浪潮中的產業結構研究[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
[4] 程瑞華,王贏.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推動新興產業發展[J].中國金融家,2010(1).
[5] 吳艱.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的新興產業革命[N].經濟參考報,2009-11-3.
[6] 溫家寶.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0 (1).
F270
A
2096-0298(2016)07(a)-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