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寧
河北博物院藏肖生玉
□馮 寧

Xiaosheng Jade is circular engravure of people and animals.It is rich in subject, which can be livestock, animals, birds, and figures.But whatever the subject is, it uses realistic approach to carefully revised.Xiaosheng Jade in Jade sculp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huge number.
肖生玉器是指以人物、動物為造型的玉質圓雕作品。其題材豐富廣泛,無論是牛、馬、羊、犬、鹿、象等動物類,還是雞、鴨、鶴、雀等禽鳥類,以及具有生活氣息的玉人、玉童等,均以寫實的手法,加以雕琢。實為玉器雕刻中歷史悠久數量龐大的一類。
元代肖生玉器雕琢刀法粗細結合,以渾厚為主,頗有仿古風味。工藝大多比較粗,一般都留有碾琢后的鉈、鉆痕,不加修飾整理,也不像以前那樣特別注意器物的細膩光潔。其風格粗獷,帶有游牧民族豪放的習性,雕琢善用重刀。如動物的四肢、腮、頸等大的結構分界部位,花草的葉莖相接之處,飛禽的翅膀、羽毛、脖子處都有重刀出現。一刀下去,似乎要斷了似的,風格獨特。但其細致之處又確實細得出奇,如神獸頭部的刻畫就比較細致,寬眉大眼,張口露齒,有的發卷松散隨意。
隨著明清兩代玉雕業的繁榮,圓雕肖生玉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形體較前代增大。這一時期雕刻的肖生玉器,形態生動,肌肉飽滿,風格寫實,細部也仔細雕琢,力求逼真。從特點看,明代作品雕刻略顯粗壯,雕飾簡潔,不大注重細部造型,一般頭小,而且頭部、面部棱角較多;而清代的作品不但碾磨光潤,注意了整體的比例、起伏、結構和動態,使其外部輪廓與內在肌骨水乳交融,而且還十分強調細致部位的具體刻劃,如鳥的羽翅、足爪、動物的頭部五官、四肢、蹄足、尾以及昆蟲類的須等都雕琢相當真實、醒目、精致,具有一種簡潔明快、雍容典雅的藝術風貌,同時也體現出一種強烈的質感美和造型美。
本文選河北博物院所藏部分肖生玉器精品略作介紹和分析,與讀者分享。
1.元玉獅
長3、寬2.1、高4.5厘米。玉色青白,局部有灰色色斑及黃褐色綹裂。此件玉獅呈蹲坐狀,頭較小,環眼,闊嘴,腮部有彎月形弧線,頭部披發呈多綹的螺旋狀,一只前爪踩在繡球上,尾自身后上沖,身上有陰刻線表示毛發。(圖1)
元代玉雕獅子造型多為蹲坐狀,其昂首挺胸,前肢直立,后肢曲坐。軀體少有裝飾,僅頭部刻畫較為細致,常常是寬眉大眼,張口露齒,雖為坐姿,但精神抖擻,勇氣十足,頭后的發卷松散而隨意,顯得十分自然、可愛。
2.元玉瑞獸
長6.3、寬2.2、高4.5厘米。玉色青白,褐色沁斑。瑞獸整體造型為蹲伏凝視狀,獸首微昂,獨角,長眉,圓眼,如意形鼻,嘴平齊,長須。軀體肢干健壯,豐滿飛揚的雙翼,神采奕奕,氣概非凡。充分表現出一種內在的氣勢、力量和威武感。(圖2)
元代玉瑞獸大多肩生雙翅,前肢合抱于胸前,后腿曲臥。頭部微昂平視,粗眉大眼,眉骨較高,有壓眼之感,顯得兇猛有神。同時也有管鉆眼和梭形眼等,口緊閉或微張,牙齒常以鉆孔來表示。胸部隆起,身體渾圓,似模仿唐代動物之肥壯形式。雙翼多呈寬帶飄拂狀,或雙翼躍出背脊向上作弧圓形卷曲,四肢小腿用斜刀區分,顯示出一種足爪較大、關節處較細瘦的現象。一般四足多拳握,精細者,刻出鋒利而彎曲的爪趾。作品大多造型洗練,風格粗獷。
3.元玉瑞獸
長6.8、高4.8、寬2厘米。玉色青白,黃褐色沁斑明顯。瑞獸前肢合抱于胸前,后腿曲臥,頭部微昂,雙角粗壯,管鉆眼,闊鼻,嘴略尖,閉口露齒,齒以鉆孔表示,雙翼似寬帶飄拂狀,胸部以陰線表示,細部沒有過多的刻劃和修飾,顯得古樸、粗獷,給人一種雄健有力之感。(圖3)
4.元玉魚
長3.9、寬2.7、厚1厘米。玉色青白,帶黑色斑。造型為圓雕扁平體,魚體寬大肥胖,小鰭,分叉形尾。頭部小,嘴微張,圓圈眼,下唇與魚腹處似鋸齒狀,并以剛勁有力而細密的斜格紋表示魚鱗,特別有趣的是在大魚的上尾部,還雕有一條與大魚體態相似的小魚,構思巧妙,十分可愛。(圖4)
魚是中國玉器中常見的動物形象之一,魚形佩在史前文化時期即已出現,商周時期數量較大,造型多呈直條形或弧圓形,少見裝飾,僅具形態而已。宋代以降,玉魚開始向寫實方向發展,同時又因“魚”與“余”、“裕”諧音,寓意富足有余。時至今日,玉魚仍是深受大家喜愛并廣泛使用的吉祥題材。
元代玉魚多體態肥胖,略呈扁圓形,大頭厚唇,眼睛微凸,腮部常見一條曲線裝飾,魚身刻畫剛勁有力而細密的斜格紋。尾部寬大,多作圓弧形,并飾有陰線或長條鋸齒紋。整體造型有力量,給人以勇悍感。
5.明玉駱駝
長5.6、寬1.5、高3.9厘米。玉色青白,帶黃褐色綹斑。駱駝為臥姿,頭微昂,雙目前視,圓圈眼,口緊閉,兩駝峰聳起,駝峰處淺刻寫實皮發,腹下四肢蜷臥,蹄足分明。器身以淺陰線表示細毛,打磨光潤,顯得古樸渾厚。從造型來看,應為文房用具中的筆架。(圖5)
明代玉瑞獸造型注重寫實,體態多仿宋之風格,但有形無神,一般只注意大體輪廓而不講究細部的刻畫,刀工粗放醒目,特別是獸頭面部的棱角比較明顯,四肢輪廓及胸部肋骨砣痕粗深,表示皮毛的短陰線也不甚規整,磨工較差,而且玉料常有雜色。

圖1 元 玉獅

圖2 元 玉瑞獸

圖3 元 玉瑞獸

圖4 元 玉魚

圖5 明 玉駱駝
6.明玉蟹
長5.5、寬4.1、厚2.1厘米。玉色青,帶有黃褐色玉皮。此器琢磨技法簡潔寫實。蟹兩鉗相抱,后爪彎曲,蟹殼、蟹爪、眼睛等雕刻得形象、生動,真實。玉蟹圓潤光滑,是質感與造型的完美結合。明人多以“蟹”諧音和諧之“諧”,書畫作品中多繪蟹與禾、荷,寓和諧之意。此器也應是取其和諧之意,既可作鎮紙使用,又可賞玩。(圖6)
7.清玉臥童
長6、寬3.5、厚1.7厘米。玉色白,有少許黃色綹紋。和田白玉籽料,玉質溫潤細膩。此器造型為童子側臥狀。童子頭顱圓碩,梳丫髻,小眼、寬鼻、嘴角上翹,五官雕琢真實細膩,一臉歡快頑皮之相。系肚兜,雙手持過肩覆背瑞草,手、腳戴鐲,體態豐腴。表現出了孩童天真可愛的形神特點。(圖7)
玉童子造型,在宋、遼金時期的玉器中開始出現。宋代玉雕童子形象,極為生動可愛,小巧秀美,反映了這一時期玉雕人像更加完美和生活化。明清時期的玉童子造型,大多作品玉質優良、工藝精美,神態活潑可愛,五官豐滿,滿臉歡笑,體現了明清民間工藝品追求幸福、健康的審美情趣。
清代玉童子造型多圓頭圓腦,頭頂中部光禿,四周刻有細陰線表示頭發,也有的兩側梳丫髻。五官琢磨細膩,眼、鼻、口均陽紋凸起,嘴角略向上翹起,呈現出一種天真頑皮的微笑感。服裝寬大,衣紋邊角也多用陽紋表現,身邊的花草、樹桿、山石等陪襯物,均打磨的細膩光潔,渾圓無棱角,看不見任何切割、鉆孔痕跡。
8.清玉童子
長3.5、寬2、高7.5厘米。玉色青,夾有少量黃斑。童子造型為行走狀。頭部兩側各雕一發髻,面帶微笑。童子身穿寬袖袍服,袒胸露腹,下著寬肥褲,腰間系帶并扎蝴蝶結。一腿向前邁出,長飄帶自頸后繞身側,童子雙手曲臂向上持繡球飄帶。由于古代視繡球為吉祥喜慶之物,故這種題材應具有歡快喜悅的含義。(圖8)
9.清玉童子
長3.8、寬2.1、高6.9厘米。玉色白,帶黃色斑,玉質溫潤。童子造型為交腳行走狀。頭部兩側雕有發髻,面部雕刻細致,滿臉帶笑,身著長衣,兩腿前后交替。右手上舉,持過肩的包袱,左手在身前,持一束谷穗。整件器物雕琢精細,線條簡潔,表面光滑圓潤,形象生動逼真,富有動感。(圖9)

圖6 明 玉蟹

圖7 清 玉臥童

圖8 清 玉童子

圖9 清 玉童子
10.清玉鵝
長4、寬2.2、高3.8厘米。玉色白,帶黃色玉皮。鵝做伏臥回首狀,其雙圈眼、羽毛、谷穗紋都以細陰刻線雕琢而成,口銜一支顆粒飽滿、枝葉翻轉的谷穗。比例適中,線條流暢,玉鵝神態安詳,雕工圓潤。(圖10)
自晉代王羲之起,歷代文人多有愛鵝的雅趣。隨之玉鵝便成為文人士大夫們的喜愛之物。清代玉器中動物作品很多,一般器型都不大,多用于文房陳設。
清代玉雕象生動物題材十分的豐富廣泛,手法相當寫實。雕紅注意整體的比例、結構起伏和造型動態。動物外部輪廓真實飽滿能使人感受到內在肌骨,并且十分強調細致部位的具體刻畫,如鳥的羽翅、足爪,動物的頭部五官、四肢、蹄足、尾以及昆蟲類的須等皆雕琢的相當真實、醒目、精致,具有簡潔明快、雍容典雅的藝術風貌,同時也體現出強烈的質美感和造型美。

圖10 清 玉鵝
11.清玉禽鳥
長9.8、寬4.6、高4.6厘米。玉色青白,有絮斑。造型為雙禽相依而臥,尖長嘴,圓圈眼,頭頂部以點紋表示羽毛,背腹部以陰線雕出繁復精細的羽毛的紋理。其口銜桃枝,果實圓碩,桃枝彎曲垂于身上。造型生動準確,表現了自然界禽鳥相互嬉戲、悠然自得的神態。(圖11)

圖11 清 玉禽鳥
12.清玉獨角瑞獸
長7.6、寬3.3、高5.8厘米 。玉色青白,有綹斑。瑞獸為伏臥狀,頭微昂,頭頂中部有一獨角,毛發飄拂,圓眼,口銜靈芝,靈芝從口左側向后彎曲至背部,絞絲尾翻轉上翹,體態粗短,略顯笨拙,憨態可掬。(圖12)

圖12 清 玉獨角瑞獸
清代玉瑞獸多以麒麟、獅子和甪端為多。特別是甪端,皆昂首挺立,張口露齒,頭頂中部有一獨角,體態粗短,顯得十分笨拙。麒麟和獅子,多作俯臥或戲耍狀,體態圓潤,神情溫和,輪廓、結構線條準確適度,碾磨工藝精致細膩,光澤溫潤,十分喜人,多作擺設或鎮紙用。
13.清玉瑞獸
長5.8、寬2.7、高2.7厘米。玉色青白,帶黃色玉皮。瑞獸整體造型為匍匐回首狀,芝葉形耳,粗眉,水滴形眼,嘴平齊,口銜靈芝,絞絲尾翻卷上翹,其神態溫順有余而威猛不足,琢磨精細且拋光極佳。可做陳設或鎮紙用。(圖13)

圖13 清 玉瑞獸
14.清玉瑞獸
長9.3、寬3.9、高6.9厘米。玉色白,溫潤致密,帶黃色玉皮。作品因材施藝,自然隨形,造型規整圓潤,整體以浮雕技法表現一只跪臥回首瑞獸,瑞獸雙角貼于腦后,雙眼圓睜,口銜靈芝,長尾夸張盤繞,蹄足分明,器身以陰線做裝飾,琢磨精細,光澤溫潤。既可把玩又可作為鎮紙使用。(圖14)
XIaosheng Jade Stored in the Hebei Museum
Feng Ning

圖14 清 玉瑞獸
(責任編輯:劉昱)